柏隆鎮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下轄鎮
柏隆鎮,是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轄鎮。位於成都平原北部邊緣,與綿竹市、羅江縣、安縣交界,南距德陽17公里,轄柏隆、隆興兩個場鎮。柏隆鎮有14個行政村,115個村民小組,一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7058人(2020年),幅員面積39.64平方千米。鎮內地勢平坦,自流灌溉面積達90%以上。
原屬柏社、隆興2鄉。1987年9月,公社改鎮。截至2020年6月,柏隆鎮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一環路18號。
截至2018年末,柏隆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個。
原屬柏社、隆興2鄉。
1955年10月,合併為柏隆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7年9月,公社改鎮。
柏隆鎮地處德陽市旌陽區西北部邊緣,東、東南與黃許鎮接壤,南接德新鎮,西南與孝泉鎮為鄰,西與綿竹市孝德鎮毗連,西北與綿竹市什地鎮相鄰,北、東北與羅江縣略坪鎮隔河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2千米,轄區總面積39.64平方千米。
柏隆鎮地處川西平原北部邊緣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傾斜。
柏隆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顯著,旱、澇、洪、寒潮氣候常有發生。多年平均氣溫16.3℃。無霜期年平均27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6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
柏隆鎮境內河道屬沱江水系。河流總長度102.9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綿遠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隆興橋、松柏村,長6.3千米,流域面積0.8平方千米。
柏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雹災和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境內震感強烈,造成死亡11人,受傷114人。毀壞房屋6391間,受災居民總戶數9370戶。毀壞道路14.3千米,毀壞橋涵18處,給排水管路3.8萬米,供電線路5000米。地面出現裂縫,噴出砂漿,使農田受損2000餘畝。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21.5億元。
德陽市旌陽區柏隆鎮是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葉毓山同志的故鄉,位於成都平原北部邊緣,與綿竹市、羅江縣、安縣交界,素有古鎮之稱,南距德陽17公里,轄柏隆、隆興兩個場鎮,歷來是旌陽區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之一。全鎮有14個行政村,115個村民小組,一個居委會,總人口24274人(2017),幅員面積39.64平方公里,有耕地3.19萬畝,鎮內地勢平坦,自流灌溉面積達90%以上。
柏隆鎮氣候宜人,栽桑養蠶居德陽之冠,在川西壩子獨樹一幟,是鎮上一大經濟優勢;高檔生絲、綢緞。精加工的豬鬃產品暢銷國際市場,精製瑪鐵管件和新型塑料管材及熙海系列酒暢銷省內外,全鎮初步形成以絲綢、管材、食品、豬鬃為龍頭,石油化工、建築建材並舉的區域工業格局。
柏隆鎮交通、通訊方便,水電氣資源充足。德陽市市內公共汽車3路公交車直達該鎮,村村通水泥標美路,旌陽區委、政府擬將德陽至柏隆到綿竹五福的公路擴建為二級公路;2000門自動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全國和世界各地,建有35KVA變電站和日供氣量達1.2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站各一座。
柏隆鎮境內已探明地下有天然氣資源,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現已開發天然氣井59口,日產天然氣40萬立方。優質沙石儲量豐富,主要分佈在綿遠河沿線村組;境內有耕地面積30478畝;截至2011年末,柏隆鎮境內有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21%,活立木蓄積量1.8萬立方米。
2011年末,柏隆鎮轄柏隆場鎮1個居民委員會,南桂、青進、紅花、果元、向陽、松柏、清和、隆興橋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個居民小組,11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柏隆鎮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一環路18號。
鳳泉社區 | 南平村 | 紅花村 |
鎮元橋村 | 松柏村 | 隆興橋村和清和村 |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68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15人,城鎮化率7.1%。另有流動人口3180人。總人口中,男性13351人,佔49.8%;女性13455人,佔50.2%;14歲以下3219人,佔12%;15—64歲20016人,佔74.7%;65歲以上3571人,佔13.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760人,佔99.8%。2011年,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7人。
截至2017年末,柏隆鎮常住人口24274人。
截至2018年末,柏隆鎮戶籍人口26079人。
2021年7月12日,旌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柏隆鎮常住人口17058人。
柏隆鎮
2011年,柏隆鎮農業總產值2.7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0.6%、
柏隆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152噸,其中水稻17789噸,小麥673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11651畝,產量2414噸。
柏隆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8333頭,年末存欄量16293頭;羊飼養量511隻,年末存欄259隻;家禽飼養量223萬羽。
柏隆鎮以化工、輕紡、機械加工、農產品加工、鑄造、預製產品、建築業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25家,職工413人;工業總產值4.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0.3%。
2011年末,柏隆鎮有商業網點650個,職工97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鎮集市貿易市場3個。2011年,出口額2.5億元,主要產品有豬鬃製品、電子產品。
2011年,柏隆鎮郵政業務收入2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00萬元。
名稱由來
柏隆鎮地名因柏社、隆興兩個鄉於1955年10月合併,取兩鄉之首字而得名。
柏隆鎮以公路運輸方式為主。2011年,成綿高速複線境內長3.2千米;縣道孝柏路、古什路、柏袁路,境內總長17千米;鄉道總長46千米。客運汽車9輛,78座位。
柏隆鎮
2011年末,柏隆鎮有運動場1個,戶外健身廣場2個。
2011年末,柏隆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廣播線路6.5萬米。廣播喇叭117隻,通響率95%,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611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62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柏隆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10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2所,在校生991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5人,專任教師45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專任教師2人。
2011年末,柏隆鎮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4人,申報省級技術創新重點項目1項,申報市級技術創新重點項目3項。
2011年末,柏隆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80張,固定資產總值6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5人,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9萬人次,住院手術120台次,出院病人250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6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869人,參合率9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為0。
柏隆鎮
2011年,柏隆鎮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資金498萬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5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1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分局1年,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4.5萬份(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普及率52%,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59.3%,光纜線路總長達5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