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沂

陳景沂

陳景沂(生卒年未詳),或說名詠,以字行,號愚一子、肥遯子,宋台州(今屬浙江)人。家境清貧,苦學不輟。著有《全芳備祖》前集二十七卷、後集三十一卷。

程傑《〈全芳備祖〉編者陳景沂姓名、籍貫考》(《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論證陳景沂姓陳、名景沂,籍貫浙江天台縣,所謂名詠、字景沂的說法並不可靠。

人物簡介


《全芳備祖》版本
《全芳備祖》版本
陳景沂(生卒年未詳),或說名景沂,或說名詠,景沂為字,號愚一子、肥遯子。其籍貫《四庫全書總目》作天台,民國《台州府志》作涇嶴(今溫嶺市晉嶴村) ,經考證,以宋台州(今屬浙江)為是。
陳景沂出生在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左右,家境清貧而苦學不輟,童年即習詩賦辭章之學。二十歲離鄉出遊,先在杭州、蘇州、鎮江、南京等地遊學。宋理宗時曾上書論恢復,不報,遂專意著述。寶慶元年(1225)至端平三年(1236)的十多年間,流寓江淮之間的揚州、滁州、濠州(治今安徽鳳陽)等地,自號“江淮肥遯子”。此間陳景沂認為“大學充教,格物為先,而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於是搜集古今圖書資料,“晨窗夜燈,不倦披閱”,又直接考察大自然,著成《全芳備祖》。後來又到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大約在生命最後幾年,陳景沂又回到了浙東故鄉。理宗寶祐(1253-1258)年間重新整理《全芳備祖》,並進獻朝廷,請人作序,謀求出版。綜其一生行跡,屬於當時的江湖游士,沒有科舉、仕宦方面的任何信息,布衣終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江淮、湘贛、浙閩等地漫遊、客居。現存著作唯有《全芳備祖》一種,其中收有一些自己的詩詞和短文。

人物籍貫爭議


陳景沂,植物專題類書《全芳備祖》的編者,浙江天台縣人,生卒年不詳,生活於南宋末年,號江淮肥遁子、愚一子。浙江溫嶺晉嶴陳氏家譜記載,其祖先有陳詠,字景沂,編纂《全芳備祖》。清嘉慶年間當地學者據此寫入縣誌,引起關注。但陳氏宗譜記載的陳詠是南北宋之交人,曾上書宋高宗主張抗金復仇,其子陳天佑與陸遊同時,與宋末《全芳備祖》的編者陳景沂不可能是同一人,僅僅因為字與名偶而巧合而誤作一人。浙江天台縣又曾發現當地吳氏家譜記載有吳詠,字景沂,也是《全芳備祖》的編者。據程傑《〈全芳備祖〉編者陳景沂姓名、籍貫考》考證,天台吳氏家譜有關內容抄襲溫嶺陳氏家譜而來,所謂《全芳備祖》編者是陳詠、吳詠的說法均不可信。

著作


《全芳備祖》是一部植物專題的重要類書,由南宋末年台州陳景沂編輯。全書27萬多字,列名著錄植物280多種,被農學、植物學界譽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該書所輯資料以文學作品,尤其是兩宋文學作品為主,其中多有存世文集不載者,是宋代文集輯佚、校勘的重要資源,為文獻學界所重視。該書保存了大量宋人的作品,堪稱宋人文學的淵藪,其中多有別集和總集失收的,因而又有鮮明的文獻學價值。
《全芳備祖》分前集二十七卷、後集三十一卷,別為花、果、卉、草、木、農桑、蔬、葯8部,著錄近300種植物,備述特徵、形態、品種、功用、來源、演變以及典故、傳說。成書後作者又有增刪、修正,約在宋寶祐四年(1256)付梓。
該書宋刻本海內失傳,宋以後未見重刻,海內所見唯明清抄本。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宋刻殘本傳入我國,1982年農業出版社據以影印出版,殘缺部分以華南農學院轉抄積學齋本配補,發行較多,成為廣為人知的通行本。此後,該書的《四庫全書》本、上海辭書出版社所藏汲古閣抄本陸續得到影印,尤其是作為電子書納入《四庫全書》、《中國基本古籍庫》等大型古籍全文資料庫以後,讀者使用極為方便。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芳備祖》點校本,是該書第一部標點整理本。為該社《浙江文叢》中的一種,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程傑教授、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王三毛副教授點校,精裝4冊,2014年11月出版。

個人詩作


《楊梅》

(一)
止渴不相似,和羹涼亦同。
不思五和里,調濟荷元功。
(二)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
不及杏每時,林間有仙虎。

《楊柳》

(一)
為爾生來體態柔,因情感物寓風流。
汝無血氣何知覺,自是詩人想像求。
(二)
相尚津涯臨畫舫,栽從亭館近華筵,
別離自是無聊賴,於甚垂楊有糾牽。
(三)
非綠非青曲雨塵,顛頭倒尾亂江陰。
金衣公子經過處,不辨其身只辨音。
(四)
美笑千黃金,駐景雙白璧。
東風楊柳津,幾度千絲碧。
款款白面郎,畫舫宮樣妝。
新堤五里長,回頭意悠揚。
幽人興不忙,得志汀草芳。

《桃花》

江銜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別知江有國,大率水多仙。
環繞八百里,洪蒙十萬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曉浮船。

《松》

(一)
遠吹疏疏奏竹房,亂撩松友發清狂。
雲拖雨陣沿山至,岩溲泉聲走澗長。
和我微吟似音律,續他高韻費思量。
誰人宅里遺簪處,碧玉橫釵十二行。
(二)
仙往徑獨在,亭高山若堆。
知非凡木比,識得洞賓來。
骨蛻棧沉水,壇緣薜荔栽。
於何稚松子,有記弗詳該。

《石榴花》

陰霾渺渺接江鄉,登陸猶褰未涉裳。
入晚天容糊水色,拂明雲影帽山光。
悶拈昌歜嗟香玉,披讀離騷玩徹章。
最是荷榴兩懷古,對人無語濕紅妝。

《牽牛花》

牽牛易斯葯,固特取其義。
安用柔軟蔓,曲為縈絆地。
汝若不巧沿,何能可旁致。
始者無附托,頭腦極細殢。
一得風動搖,四畔亂拈綴。
搭著纖毫末,走上牆壁際。
儻得梯此身,戀纏松竹外。
吐花白而青,敷葉光且膩。
裛露作嬌態,舞風示豪氣。
便忘抑鬱時,剩有誇逞意。
誑言松如竹,如我兄與弟。
下盼蘭菊群,反欲眇其視。
如此無忌憚,不過是瞞昧。
教知早晚霜風高,杪表何曾見牛翠。

《梅花》

(一)
平生足跡遍天下,正一東嘉卻弗來。
行到劉山無所寄,謾留冷句伴江梅。
(二)
重崗復嶺萬千程,霜褪紅稀步恰輕。
瞥有暗香松下過,不知何處隱梅兄。
(三)
行人立馬闖煙梢,為底寒香尚寂寥。
是則孤根未回暖,已應春意到溪橋。
(四)
從來造化有何私,自是梅花南北枝。
只為北枝太寒苦,東君消息故應遲。
(五)
標薰江雪情偏韻,影墨窗蟾夢半回。
耐凍有何香可述,雅交還喜淡相陪。

《蘆》

(一)
一一溪邊石,堆成幾別離。
青蒲駛檣本,黃葦掠船墀。
話別從今日,雲來是幾時。
藏心栗黃蟹。歸買配香炊。
(二)
風雨瀟瀟夕,春寒燈較昏。
茅檐數椽屋,荻浦幾家村。
網到江鱗活,沽來市酒渾。
焙衾共結局,一覺眇乾坤。

《葵花》

人情物理要推求,不早敷黃隸晚秋。
黃得十分雖好看,風霜爭奈在前頭。

《句》

(一)
海棠已入老娼籍,芍藥初登童子科
(二)
賦質太輕難作主,飄蹤無著易粘人。

《紅梅》

色異味同失主張,厭寒附暖逐群芳。
當知不改冰霜操,戲學陶家艷冶妝。

《含笑花》

此花枝葉山礬類,氣味雖殊本共行。
鐵下青門瓜魄變,否因李白酒魂香。
紫唇半吐胭脂重,素臉初開玉色裝。
懊惱酴醾詫名色,亂施冶鬢過低牆。

《海棠》

自是司花別有神,要憑詩句寫花真。
風翻翠袖愜寒薄,雨湔紅妝啼暈新。
為困未眠嬌欲吐,將唇微褪笑如嗔。
牡丹芍藥尤無那,君識鶯聲識燕身。

《草》

(一)
長淮何處雁聲多,西去渦心北邁河。
影逐泗濱煙月艇,陣驚毫邑水雲蓑。
小王草筆終難學,蘇武陵書果若何。
陲草邊蘆兩蕭索,遠陪砌女作離歌。
(二)
江城滕閣倚空寒,鶴勢騫飛遠耐看。
旁列西山青玉案,高擎南浦白銀盤。
摩挲王記猶無恙,拂拭韓碑尚未刓。
翻憶賞心亭下水,草洲埋沒貯愁酸。
(三)
未破滁陽亭屢易,亭亡今又幾經年。
峰迴路轉勢不改,木秀陰繁直到巔。
流下山泉音若咽,燒余寺刻塊如拳。
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殘煙護曉娟。
(四)
淡煙荒草六朝宮,萬感叢生一眺中。
不識群公互虓虎,獨於此地必爭熊。
秦河濺淚西風泣,淮巘含羞晚照紅。
醞得許多愁為底,只緣誤倚大江東。

《水龍吟》

階前砌下新涼,嫩姿弱質婆娑小。仙家甚處,鳳雛飛下,化成窈窕。尖葉參差,柔枝裊娜,體將玉造。自川葵放後,堂萱謝了,是圓苑、無花草。自恨西風太早。逞芳容、紫圍緋繞。管里低昂,篦頭約略,空成懊惱。圓胎結就,小鈴垂下,直開臨□。□凡間謫墮,不如西帝,曾關宸抱。

《點絳唇》

今古凡花,詞人尚作詞稱慶。紫薇名盛。似得花之聖。為底時人,一曲稀流詠。花端正。花無郎病。病亦歸之命。

《壺中天·念奴嬌》

江郵湘驛。問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馬首搖搖經歷處,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煙扉,孤芳雲掩,瞥見如相識。相逢相勞,如痴如訴如憶。最是近曉霜濃,初弦月掛,傅粉金鸞側。冷淡生涯憂忘樂,不管冰檐雪壁。魁榜虛誇,調羹浪語,那裡求真的。暗香來歷,自家還要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