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魯台
景觀景點
瞻魯台,位於山東泰安泰山上,愛身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台”,俗稱幡桿石。《詩經·魯頌》詩言:“泰山岩岩,魯邦所瞻。”瞻魯台是是孔子瞻望魯國的地方。
瞻魯台
石上有1983年趙朴初題“造化鍾神秀”、周而復題“煙橫雲倚”諸刻。石東北有平坦巨石臨懸崖,稱可止台,上有宋代政和年間題名。瞻魯台三面陡峻,東北是鷹愁澗,深溝巨壑,人跡罕至。南側是捨身崖,峭壁萬仞,深不可測。舊時常有人為救治父母病災,來泰山祈求神靈,在此跳崖以身相許。明萬曆年間山東巡撫何起鳴在崖側築牆阻欄,並改“捨身崖”為“愛身崖”,勸誡人們要愛惜生命。
瞻魯台
泰山的景點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瞭亂。從山色的壯麗到建築造型;從摩崖石刻到佛、道文化;從神話傳說到歷史的變革,可以說數不勝數。學者金口煜言說,泰山許多景點有多個傳說,瞻魯台也不例外。瞻魯台在泰山極頂東南方。當地老百姓叫“捨身崖”。這兒的東南方80公裡外是山東的曲阜,那是孔子的故鄉魯國之地。這是泰山極頂東南側最險峻的地方。其台東側是數百米的懸崖峭壁,人若墜落必死無疑。
傳說1
相傳,在明朝時候,山前白峪村有個叫徐德厚的在泰城開店,遇一對何姓父子投宿。何父住店多日,整日唉聲嘆氣。德厚問他,方知何父曾為治老母之病,許諾來此捨身,卻怕死後老母無人照顧,故要將子代父,卻又不忍將兒子推下懸崖,又求德厚能代他舍子。
德厚答應了他,將其子帶出藏匿,告訴何父其子已捨生。何父信以為真,遂祭奠而去。德厚撫養何子成人,考中狀元。德厚安排父子相認,告之原委。父子相見,報頭痛哭。此時祖母已去世,何子便安排生父和徐父在泰山共度晚年,兩位老人相敬如賓,親如兄弟。
事後,三人又來到捨身崖,何老翁自愧當年糊塗,險些送了兒子的性命。遂將“捨身崖”改名為“愛生崖”,後人又在崖上刻“哀愚”二字,以示眾生。
傳說2
舊時神話傳說,在某村一位孝順的兒媳婦,可憐老公公冬天被窩冰涼,就天天晚上在公公上坑前用身子為公公暖和被窩,然後再伺候公公入睡,她再回到自己的房間入睡。時間一長,引起了左鄰右舍的非議,說這個兒媳婦亂倫。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待老公公百年之後,她攀爬到泰山極頂處的瞻魯台(捨身崖)縱身跳了下去。待到幾天後,人們將她的屍骨抬到家時,卻發現她在自己家裡活得好好的。由此好象證明,清白有德之人是會受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保佑不死,長生不老的。
這個神話傳說,幾千年來誤導了好多善男信女從瞻魯台縱身躍下,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