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0條詞條名為和平村的結果 展開

和平村

雲南省普洱鎮沅縣九甲鄉和平村民委員會

和徠平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鎮12.00公里,國土面積40.30平方公里,海拔1639.00米,年平均氣溫17.50℃,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218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0畝;有林地18626.00畝。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95戶,有鄉村人口1900人,其中農業人口1898人,勞動力101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7人。201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48.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3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595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595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9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95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5年底,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徠地總面積2187.00畝(其中:田771.00畝,地1416.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862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1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825.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48.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77.30萬元,畜牧業收入54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50頭,肉牛122頭,肉羊165頭);林業收入265.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94.65萬元,工資性收入42.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3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3人,在省內務工273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煙、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00.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烤煙、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95戶,共鄉村人口1900人,其中男性1139人,女性761人。其中農業人口1898人,勞動力1013人。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9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4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5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595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3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0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5.8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和平小學,中學生就讀到九甲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2.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95人,中學生2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5年底,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本村對蠶桑種植、茶葉種植管理不到位,在礦業的發展方面同樣也還存在很多管理問題。其次是對村公路、農用溝渠管理上存在問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六大支柱產業並居,力爭完成烤煙、蠶桑栽培任務,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科學種植,科學管理,增產增收,增加農民收入,利用荒山荒地種植經濟林木。。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從中央到地方共投入65萬元資金,開展了下村、蠻崩、山門口、周家村民小組的整村推進項目,幫助每家每戶扎瓦、打地板、改造豬圈和廁所等,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整治。

人文地理


境內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有享譽世界的千年古茶樹王,魅力無窮的原始森林,秀麗的大小瀑布,有千家寨遺址:議事廳,大寨門,燎望台,古炮台等,境內曲徑通幽,流水潺潺,古木崢嶸,登高望遠,暗影浮香,是集旅遊、探險、科研、科考、休閑避暑的好去處。還可以領略壯觀的萬隻鸚哥歸林奇觀,迷人的高山雲霧奇觀,原始的拉祜山寨、彝族村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