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0條詞條名為和平村的結果 展開

和平村

江蘇宿遷泗陽縣裴圩鎮下轄村

和平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1127戶人家,4294口人,全村擁有耕地4199畝,黨員89人,村幹部8人。黨支部書記:陳業富、村委會主任:陳業虎。

基本介紹


和平村,江蘇省泗陽縣南部洪澤湖畔,2001年黃圩鄉啟明村合併后成為了一個大村,近年來通過村支兩委的努力,集中居住點安置我村才被評為全市康居示範小區。

村莊歷史


和平村是由原黃圩鄉啟明村合併的大村,啟明村歷史上是個貧困戶多,吵仗磨牙多,上訪告狀多的落後村,2001年鎮里將該村合併到和平村后,村負責人以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負責精神,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涉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堅持民主管理,讓群眾當家,各項工作開展的得心應手,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針對群眾反映的財務問題,村裡組織精幹力量,配合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業務人員,搞好內查外調,對凡貪污、挪用公款和拖欠稅費的村組幹部一律停職清欠公款近3萬元,全村共清收拖欠款達10萬元,還清了村裡10萬元欠債。原來村內道路差群眾意見大,村幹部丈量核實了承包地,鋪設和整修4條道路,群眾從此走上寬敞平坦道路。對原村組幹部及其親屬多佔的土地、魚塘等一律退還,重新發包,本村一下子追繳魚塘承包費5000元。通過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原啟明村廣大村民專心致志忙於發家致富,積極支持村裡工作,全村整體工作很快步入正軌,樣樣工作先進,成為全裴圩的一面“旗幟”。

村莊經濟


近年來,村支兩委除正常堅持村務公開,村負責人還喜歡與農民為友,拜群眾為師,經常走家串戶走訪群眾,請群眾為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出點子、想辦法。黨支部正常召開黨支部會議,每月召開一次農民代表會議,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涉及社會普遍存在的難點熱點問題請群眾當家解決。過去和平村全部是一麥一稻,群眾收入微薄,村裡在產業結構上走群眾路線,將全村40%的土地栽蠶桑,至2001年全村桑園面積由原來的幾百畝擴至1200畝,至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967元,人均收入名列全鎮各村之首。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村裡又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之路,利用本地蠶桑、榨菜資源豐富的優勢振興本地經濟,籌措資金12萬元,創辦起泗陽縣第一家蠶繭收烘站,每年收鮮繭50萬斤,到2002年累計獲利137萬元,上繳國家稅收36萬元。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平村居住凌亂,村裡在遵照鎮村布局規劃和專家意見基礎上,召開了由村組幹部及群眾代表參加的議事會,議定了集中居住點農民建房建築面積、平面組合方式及基礎設施配套方案,很快得到了縣有關部門的批准實施。小區佔地 畝,可容納住戶 戶。自5月初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工作啟動以來,該村已有30戶農民報名到集中居住點安家,其中20戶房屋已建成,戶基礎完成,道路、下水道基本完成,和平農民居住小區目前是全市康居示範小區。
和平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大力宣傳和倡導“八榮八恥”,引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遠離賭場、走進工廠,並進行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移風易俗等方面文明戶評選,促進了全村干群思想道德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樹立文明節儉的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