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洙

孔洙

孔洙(1231-1291),字思魯、景清,號存齋。孔子第五十二世嫡孫。南宋末代衍聖公。衢州孔氏家廟創始人。宋元政權更迭中,完美運用儒家智慧,從容應對威逼利誘,恪守忠孝節義,保全孔子家族,“孔洙讓封”典故流傳至今。

人物簡介


孔洙(1231-1291),字思魯、景清,號存齋。孔子第五十二世嫡長孫,宋衍聖公孔萬春之子。
1241年(宋淳祐元年),授承奉郎、襲封衍聖公。
1252年(宋淳祐十二年),詔添差通判衢州軍州事。同年,詔撥官錢三十六萬緡,在衢州擇地建孔氏家廟,於寶祐元年(1253)年仲夏於菱湖南岸興建,次年(寶祐二年)仲春落成,又在孔廟西側建成衍聖公府第。
1256年(宋寶祐四年),詔添差通判吉州軍州兼管內勸農營田事,不厘務,仍主衢州祭祀。
1261年(宋景定二年)三月,任通判平江(今江蘇蘇州)軍州。
1265年(宋咸淳元年)三月,任通判信州(治在今江西上饒),后“權軍州事”(以通判的身份代理知州的職權)。
任職期間,由第二十八階的承奉郎轉歷二十五階的通直郎、二十四階的奉議郎、二十三階的承議郎,秩滿歸衢。重新刊刻《東家雜記》(孔傳著)。
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宋恭帝降元。同年,衢州孔氏家廟毀於兵火,孔洙保護孔夫子夫婦楷木像和一些珍貴的檔案文書,以及鐫刻著吳道子所繪“先聖遺像”的石碑,於家中設壇祭祀。后在城南魯儒坊擇地,舉闔族之力建城南家廟。精研經史,著《存齋集》二卷和《江南野史》。
1283年(至元二十年)春,孔洙集合全族於城南家廟隆重祭祖,攜妻赴任紹興。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得子孔楷(又名孔思楷)。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授奉訓大夫、江浙行省儒學提舉,攜家移任杭州,任職期間得次子思俊(字師道)、幼子思溥(字元道)及兩女。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江浙儒學提舉秩滿,授奉訓大夫、福建道儒學提舉。同年病卒於任所,歸葬於衢州西安縣靖安鄉金溪壠。
依據《衢州歷史文化研究叢書·孔夫子的嫡長孫們》(崔銘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編輯

相關典故


大宗南渡

元12世紀初,中國東北地區女真人崛起,建立王朝,國號“大金”。金兵野蠻入侵中原,宋王朝劇烈動蕩。靖康二年(1127),宋都汴京淪陷,金兵擄掠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后妃公主、宗室諸王、眾多大臣、技藝百工,以及掠奪的金銀珠寶、儀仗法物、典籍輿冊、天文儀器等浩浩北去。此後,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即帝位,史稱宋高宗,改元建炎。宋高宗為避金兵擄掠,決定率文武百官南下,遷都臨安(今杭州)。
宋建炎三年(1129)一月,孔子第48世嫡孫、衍聖公孔端友奉召南遷。此前,闕里孔子家族已有數十人投軍南下護駕。孔端友與族長孔傳召集闕里族人商議對策,一致同意舉全族之力護送鎮廟之寶南遷,免遭金兵擄掠,只留孔端操、孔端秉及孔傳二弟孔若鑒守護林廟。孔端友與孔傳匆匆收拾完畢,率族人百餘名以及顏、孟、曾三姓族人,駕車套馬,扶老攜幼,惜別故土。他們一路上躲避金兵擄掠,隨宋高宗從瓜洲租船渡江,由跟從、隨從而扈從,自鎮江經平江(今江蘇蘇州),過秀州(今浙江嘉興),最終護送鎮廟之寶於二月中旬到達臨安。二月十八日,孔端友入覲宋高宗,請賜廟宅並安置闕里大宗移民。宋高宗敕賜孔子家族廟宅於衢州。衢州在今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經濟文化發達,水陸交通便利,從此成為移民南宋的孔子嫡裔戶籍地。
孔子第48世嫡孫、衍聖公孔端友舉族渡江南遷的這段艱辛經歷,史稱“扈蹕南渡”,亦稱“大宗南渡”。扈蹕南渡的孔子家族,世居闕里已48世,是自春秋以來傳承孔子血統時間最長、自漢王朝以來主祀孔子歷史最久的孔子嫡傳正宗、大宗。在宗法制度下,衍聖公通常採用嫡長孫繼承製。歷代衍聖公均為孔子家族大宗之主,負責掌管孔子家族鎮廟之寶,世代相傳。
扈蹕南渡前,闕里孔子家族不足二百人,絕大部分隨衍聖公移民江南。160年間,由最初百餘人繁衍生息近千人,除衍聖公寓居衢州所在的兩浙東路之外,還分散移居於兩浙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淮南東路、淮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等地,衍聖公傳承六代:孔端友、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他們無不嚴格履行主祀職責,身體力行孔子思想,以名士賢達為友,奉行忠君愛國理念,支持南宋理學和書院教育。北宋時,衢州只有5家書院,南宋時增至17所。元朝孔氏後裔22人出任學官,7人專任或兼任書院山長。

思魯建廟

孔洙,字思魯,是衢州孔氏家廟創始人,一生建造了兩座孔廟,獨具風格。
建炎三年(1129年)闕里孔子後裔護送鎮廟之寶隨宋高宗南渡,被賜家衢州,“權以州學為家廟”百餘年,直到孔洙時代才有了專用的祀孔場所。
宋理宗年間,衍聖公孔洙請求在高宗皇帝賜居的衢州,為孔氏建立家廟,使孔子有專饗之廟堂,使衍聖公有祭祀之專所。宋理宗詔撥官錢三十六萬緡,修建孔氏家廟於衢州城東北菱湖之上。寶祐元年(1253)年仲夏興建,次年(1254)仲春竣工,“仿曲阜之制,追魯廟之遺,棟宇巍然,丹碧一新”,成為移民江南的孔子後裔的祭祀聖地。菱湖孔廟分廟、府兩個部分。其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孔洙設計和命名的思魯閣。
思魯閣位於孔廟大成殿西側,珍藏著建炎年間闕里孔子後裔舉族護送南遷的兩件鎮廟之寶。一是儒家稀世珍寶孔子及亓官夫人的楷木像,相傳是孔子得意門生子貢的心血之作;二是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名作“先聖遺像”真跡,由孔子四十八代孫孔端友隨駕南渡時從闕裡帶來,並由孔端友刻成石碑。這是移民江南的闕里孔子家族的獨特地標。“魯”,是春秋古國,至聖先師孔子誕生地。孔洙字思魯,取“思魯”二字,寄託江南六代衍聖公的北望難歸、日夜思念的鄉愁情懷,讓江南孔氏世代不忘祖籍祖庭。
德祐二年(1276),宋恭帝奉表降元,衢州大亂,菱湖孔廟毀於兵火,思魯閣內的祖傳鎮廟之寶被轉移到孔府殘留房舍設壇供奉。宋相留夢炎打開衢州城門迎降之際,面對廟毀、國亡、城破,孔洙為自己改字“景清”,號“存齋”,以“景行行止”存聖祖之道作為自己的餘生事業。
危難時刻,孔洙召集族眾商議,決定舉全族之力重建孔廟。不久,孔洙主持、以闔族之力建造的家廟,在南渡孔氏族人聚居的衢州城南魯儒坊落成。孔洙與歸隱衢州的刑部架閣孔應祥、資政殿學士孔應得等族屬,依例侍祠,維繫和安撫居住江南的孔子後裔,並為過往儒士賢達和衢州百姓祈福,凝聚人心共度難關。
城南孔廟比菱湖孔廟簡陋,但設施齊全,風格依舊。在以修廟祀孔為國是的歷代封建王朝兩千多年間,由衍聖公主持、合族集資出力建成的家廟僅此一例。

孔洙讓封

建炎三年孔氏大宗惜別闕里之後,金王朝扶持的偽政權“大齊”控制了曲阜。偽齊皇帝劉豫封留守林廟的孔端操為“衍聖公”,孔端操拒不接受,次年病亡。齊阜昌四年(1132),偽齊皇帝強封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此後金政權又在曲阜扶持了3代衍聖公。蒙古帝國軍隊攻佔曲阜以後,封金衍聖公孔元措族弟孔元用為衍聖公。金、元衍聖公並存9年,各擁勢力,明爭暗鬥。元 太宗五年(1233),詔令金衍聖公孔元措續任元衍聖公,元初新封衍聖公孔之用被免爵。孔元用之子孔治世襲曲阜縣令以後,又設計使孔元措之子孔湞失去衍聖公爵位。闕里孔子後裔斯文掃地。
孔洙雖為前宋衍聖公,仍是元初朝野公認的孔子家族大宗之首。元世祖忽必烈許以高官厚祿,於元至元十九年(1282)春夏徵召孔洙載爵歸魯奉祀。七月,孔洙以“江南襲封衍聖公”的身份應詔入覲,離開衢州,經揚州北上,八月抵達曲阜縣。他在曲阜縣令孔治協助下,留駐巡視兩個多月,遍祭祖廟祖庭祖林,遍會老少族親,傾訴江南六代衍聖公離鄉思魯之情,深切感受到160年間祖庭巨變:當年留守闕里林廟的前輩族親、男女老幼,飽受戰亂蹂躪,早已物是人非。對於金、元政權各自利用孔子聖裔,挑撥曲阜孔氏陷於分裂,孔洙倍感憂慮。經過兩個多月的深思熟慮,孔洙決計行使大宗之主的特有權威,運用儒家特有的中庸之道,以“讓爵”之舉阻止元朝統治者“以孔治孔”圖謀,挽回曲阜孔氏的聖裔尊嚴。
孔洙留駐巡視曲阜祖庭兩月之後,於十一月離魯入覲。史料記載,孔洙入覲時,對元世祖委以國子祭酒(相當國家最高教育主管),兼提舉浙東道學校事,以及朝廷所賜優厚俸祿,沒有推辭;對朝廷授予護持林廟璽書,慨然接受,但婉言謝絕歸魯奉祀。孔洙首先奉上儒家經典《論語》和《孔子家語》,宣講經典要義,表示要繼承祖訓,做到忠、孝、仁、愛、禮、義、智、信八字齊全;繼而,坦誠回稟不能接受皇帝的恩賜,須護持衢州先祖廟墓、南還衢州侍奉年邁的母親,否則寧願辭去衍聖公封號。元世祖身邊大臣們再三勸告其奉旨行事,孔洙不為所動,將前宋皇室所頒襲封銅印呈交元世祖。元世祖欣賞孔洙的從容坦誠,讚歎:“寧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後也!”他對孔洙的歸而不順、推而不辭並未惱怒,沒有強迫其載爵歸魯奉祀,也沒有另封衍聖公主持曲阜祀事。
孔洙以“讓爵”之舉挽回了曲阜孔氏的聖裔尊嚴,以餘生之力維護江南儒學、南宋理學的文化環境,保護淪為元朝第四等人“南人”的江南孔氏及眾多儒子免遭歧視迫害。直至孔洙病逝若干年後,元朝才重新確認和賜封衍聖公。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元宋王朝更迭之際,孔洙運用儒家智慧,從容應對威逼利誘,恪守忠孝節義,保全孔子家族,完美實踐了中庸之德。

世系


孔宗願 孔子第46世嫡孫。宋至和二年(1055年)首任衍聖公。
孔若蒙 孔子第47世嫡孫。孔宗願長子。宋熙寧元年(1068年)襲封衍聖公,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奉聖公,元符元年(1098)因事失爵。
孔若虛 孔子第47世嫡孫。孔宗願次子。元符元年(1098年)襲奉聖公。
孔端友 孔子第48世嫡孫。孔若蒙長子。崇寧三年(1104年)襲封衍聖公。
孔 玠 孔子第49世嫡孫。孔端友之子。紹興二年(1132年)襲封衍聖公。
孔 搢 孔子第50世嫡孫。孔玠之子。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襲封衍聖公。
孔文遠 孔子第51世嫡孫。孔搢之子。紹熙四年(1193年)襲封衍聖公。
孔萬春 孔子第52世嫡孫。孔文遠之子。寶慶二年(1226年)襲封衍聖公。
孔 洙 孔子第53世嫡孫。孔萬春之子。紹定四年(1231年)襲封衍聖公。
孔 璠 孔子第49世孫。孔端友弟孔端操之子。齊阜昌四年(1132年),被金政權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封為衍聖公。次年金廢偽齊政權,孔璠失爵。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復爵。
孔 拯 孔子第50世孫。孔璠長子,無後。金熙宗皇統二年 (1142年)襲封衍聖公。
孔 摠 孔子第50世孫。孔璠次子。金大定三年(1163年)襲封衍聖公,大定二十年(1180)兼曲阜令。
孔元措 孔子第51世孫。孔摠長子,無後。金明昌二年(1191年)襲封衍聖公,兼曲阜縣令。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遷汴京,委託其族弟孔元用權主曲阜祀事。元窩闊台汗五年(1233)蒙軍攻克汴京,命其返回曲阜,仍襲封衍聖公。
孔元用 孔子第51世孫。孔宗願的第5世孫。元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蒙軍攻佔曲阜,孔元用率孔氏降元,蒙古大帥帶孫承製封衍聖公,世襲曲阜縣尹。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孔元用率兵隨帶孫攻益都,次年戰死於益都。
孔之全 孔子第52世孫。孔元用之子。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聖公,世襲曲阜縣尹。元 太宗五年(1233),孔元措返回曲阜仍襲封衍聖公,孔之全免爵專任曲阜縣令。
孔元措 孔子第51世孫。孔摠長子,無後。金朝末代衍聖公。元窩闊台汗五年(1233)蒙軍攻克金都汴京,命其返回曲阜仍襲封衍聖公。
孔 洙 孔子第53世嫡孫。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一月,“江南襲封衍聖公孔洙入覲,以為國子祭酒,兼提舉浙東道學校事,就給俸祿與護持林廟璽書”。(《元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世祖九》)
孔思晦 孔子第54世孫。孔宗願的第8世孫。元延祐三年(1316年)襲封衍聖公(詳見(《元史·卷一百八十·列傳第六十七》)。
孔克堅 孔子第55世孫。孔思晦長子。元至元六年(1340年)襲封衍聖公。
孔希學 孔子第56世孫。孔克堅長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襲封衍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