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蘇木素-伊紅染色

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是一種由鹼性染液蘇木精和酸性染液伊紅構成的一種染色方法,主要應用於生物醫學

HE染色中蘇木精使細胞核內的染色質與胞質內的核酸著紫藍色,伊紅使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中的成分著紅色。HE染色法是組織學胚胎學病理學教學與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技術方法。

概述


蘇木素-伊紅染色,簡稱HE染色,是組織學技術的常規染色方法。恆定優質HE切片應該是紅藍相映,層次濃淡均為分明。

基本步驟


常規he染色步驟
(1)二甲苯(Ⅰ) 15min
(2) 二甲苯(Ⅱ) 15 min
(3)二甲苯:無水乙醇=1:1 2min
(4) 100%乙醇(Ⅰ) 5min
(5) 100%乙醇(Ⅱ) 5 min
(6) 80%乙醇 5min
(7) 蒸餾水 5 min
(8) 蘇木精液染色 5 min
(9) 水洗10 min 或流水沖洗5 min
(10) 1%鹽酸乙醇 30s
(11) 水洗 30 s
(12)蒸餾水過洗 5 s
(13) 0.5%伊紅液染色 1-3 min
(14) 蒸餾水稍洗 30 s
(15) 80%乙醇稍洗 30 s
(16) 95%乙醇(Ⅰ)1 min
(17) 95%乙醇() 1 min
(18) 無水乙醇(Ⅰ)3 min
(19)無水乙醇(Ⅱ)3 min
(20)二甲苯(Ⅰ) 3 min
(21)二甲苯(Ⅱ) 3 min
(22)中性樹膠封固
冷凍切片HE染色步驟
(1)冰凍切片固定 10~30 s
(2)稍水洗 1~2 s
(3)蘇木精液染色(60℃) 30~60 s
(4)流水洗去蘇木精液 5~10 s
(5)1%鹽酸乙醇 1~3 s
(6)稍水洗 1~2 s
(7)促藍液返藍 5~10 s
(8)流水沖洗 15~30 s
(9)0.5%曙紅液染色 30~60 s
(10)蒸餾水稍洗 1~2 s
(11)80%乙醇 1~2 s
(12)95%乙醇 1~2 s
(13)無水乙醇 1~2 s
(14)石炭酸二甲苯 2~3 s
(15)二甲苯(Ⅰ) 2~3 s
(16)二甲苯(Ⅱ) 2~3 s
(17)中性樹膠封固。
註:第(14)步如果不用石炭酸二甲苯,可改用無水乙醇
染色結果:細胞核藍色,胞質、肌纖維、膠原纖維和紅細胞呈深淺不一的紅色。

注意事項

切片脫水透明 切片經HE染色后,要徹底脫水透明,才能用中性樹膠封蓋。如果脫水不徹底,封片后呈白色霧狀,鏡下觀察模糊不清,且容易褪色。切片1-2級無水乙醇脫水,也可使用石炭酸二甲苯進行脫水。石炭酸有較強脫水能力,但長時間可使切片脫色,因此要經過多次二甲苯以使石碳酸完全除去。
一張優質的HE染色切片,絕非僅指染色而言,它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應重視“固定”環節,其次注意脫水、透明、組織浸蠟,包埋和切片等各個步驟。一張因固定、脫水等步驟有所缺陷的切片,染色是不可能鮮艷、透明、層次分明的。解決上述各細節問題的方法已在前面各章節中均提到過。
但在進行HE染色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組織切片的脫蠟步驟應徹底,否則無論進行那種染色都會發生困難。脫蠟時間要充分,若溶蠟劑使用過久應及時更換以免效率降低,若室溫過低,可將溶蠟劑置於溫箱中進行脫蠟。
2.蘇木素染液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易出現亮晶狀飄浮物,這可能是液體表面的過氧化物,必須過濾除去,以防沉渣污染組織切片。蘇木素液一般染過三、四百張切片后,著色力會減弱,著色不鮮艷,呈灰藍色時應及時更換新液。
3.染色的時間長短需依據:染劑對組織的染色作用,室溫條件,切片厚薄,固定液的類別,染液的新舊而進行調節。所以在染色時必須使用顯微鏡觀察染色程度以利掌握時間。
4.分化十分重要。分化步驟的準確也是染色成敗的關鍵,若分化失當則必然引起染色不勻或過淡,過深等現象,因此分化后一定要鏡檢,觀察胞核是否清晰,胞漿呈淡白色。否則需再次分化,不然一旦復染后,組織會呈紫藍色即“藍蓋紅”現象。
5.還原液不宜過濃,若鹼性太強易使組織脫落故以淡為宜。
6.伊紅宜淡染,復染過深胞核會不清晰,影響鏡檢
7.若脫水,透明等步驟不夠徹底,則組織表面會有一層霧狀膜。若有這一現象,應立即更換純酒精脫水,再次透明。在潮濕的季節里應注意酒精的濃度、若降低要及時更換。
8.染色后的組織切片、要將組織四周的污染物痕迹擦掉,以免影響美觀。
9.封固劑要適量,滴加時應小心傾滴,蓋玻片要輕輕放置,以免氣泡產生影響鏡檢。蓋玻片大小選擇要合適,一般要大於組織塊,以防封蓋不全,蓋玻片要放正,標籤貼牢,編號清楚。從而保證切片的封藏和美觀。
10.染好的切片應妥為保存,更應避免日光照射,否則切片容易褪色。

適用範圍


組織學、胚胎學、病理學教學與科研。

原理


易於被鹼性或酸性染料著色的性質稱為嗜鹼性( basophilia )和嗜酸性( acidophilia );而對鹼性染料和酸性染料親和力都比較弱的現象稱為中性(neutrophilia)。
組織內的蛋白質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很多,它們有不同的等電點。在普通染色法中,染色液的酸鹼度為pH6左右,細胞內的酸性物質如細胞核的染色質、腺細胞和神經細胞內的粗面內質網及透明軟骨基質等均被鹼性染料染色,這些物質稱為嗜鹼性。而細胞質中的其它蛋白質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嗜酸粒細胞的顆粒及膠原纖維和肌纖維等被酸性染料染色,這些物質稱為嗜酸型。如果改變染色液的酸鹼度,pH值升高時,則原來被酸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可變為嗜鹼性;pH值降低時,原來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則可變為嗜酸性。所以說染色液的pH值可以影響染色的反應。
脫氧核糖核酸(DNA)兩條鏈上的磷酸基向外,帶負電荷,呈酸性,很容易與帶正電荷的蘇木精鹼性染料以離子鍵結合而被染色。蘇木精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細胞核被染成藍色。伊紅Y是一種化學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離解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與蛋白質的氨基正電荷的陽離子結合使胞漿染色,細胞漿、紅細胞、肌肉、結締組織、嗜伊紅顆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紅色或粉紅色,與藍色的細胞核形成鮮明對比。伊紅是細胞漿的良好染料。
由於組織或細胞的不同成分對蘇木精的親和力不同及染色性質不一樣。經蘇木精染色后,細胞核及鈣鹽粘液等呈藍色,可用鹽酸酒精分化和弱鹼性溶液顯藍,如處理適宜,可使細胞核著清楚的深藍色,胞漿等其它成分脫色。再利用胞漿染料伊紅染胞漿,使胞漿的各種不同成分又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粉紅色。故各種組織或細胞成分與病變的一般形態結構特點均可顯示出來。

試劑與儀器


A:0.5~1% 的伊紅酒精溶液:
稱取伊紅Y 0.5~1 g,加少量蒸餾水溶解后,再滴加冰醋酸直至漿糊狀。以濾紙過濾,將濾渣在烘箱中烤乾后,以95%酒精(即工業酒精,如果不怕浪費,用無水乙醇配製也可)100毫升溶解。
B:蘇木素染液配方:(配製3000 ml,可按比列減少)
蘇木精6 g
無水乙醇100 ml
硫酸鋁鉀150 g
蒸餾水2000 ml
碘酸鈉1.2 g
冰醋酸 120 ml
甘油 900 ml
配製方法:將蘇木素溶於無水乙醇,再將硫酸鋁鉀溶於蒸餾水,溶解后將甘油傾入一起混合,最後加入冰醋酸和碘酸鈉。
C:1%鹽酸酒精分化液:將1毫升濃鹽酸加入99毫升70%酒精中即可。

結果判定


細胞核被蘇木精染成鮮明的藍色,軟骨基質、鈣鹽顆粒呈深藍色,粘液呈灰藍色。細胞漿被伊紅染成深淺不同的粉紅色至桃紅色,胞漿內嗜酸性顆粒呈反光強的鮮紅色。膠原纖維呈淡粉紅色,彈力纖維呈亮粉紅色,紅血球呈橘紅色,蛋白性液體呈粉紅色。
著色情況與組織或細胞的種類有關,也隨其生活周期及病理變化而改變。例如,細胞在新生時期胞漿對伊紅著色較淡或輕度嗜鹼,當其衰老時或發生退行性變則呈現嗜伊紅濃染。膠原纖維在老化和出現透明變性時,伊紅著色由淺變深。
H-E染色評定標準:
(1)切片完整,厚度4-6微米,厚薄均勻,無皺褶無刀痕;
(2)染色核漿分明,紅藍適度,透明潔凈,封裱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