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惡
交惡
【原文】王東亭與謝公交惡。王在東聞謝喪,便出都詣子敬,道欲哭謝公。子敬始卧,聞其言,便驚起曰:“所望於法護。”王於是往哭。督帥刁約不聽前,曰:“官平生在時,不見此客。”王亦不與語,直前哭,甚慟,不執末婢手而退。(傷逝第十七/15) 【譯文】王東亭(?,小字法護)與謝公(安)兩人結下冤讎。王東亭在會稽聽說謝公去世了,就趕到京都建康,拜訪子敬(王獻之),說想去哭吊謝公。子敬原先躺在床上,一聽他的話,就吃驚地起身,說:“這是我對於法護您的希望。”王東亭於是前往謝家憑弔。謝安手下的督帥刁約不讓他上前,說:“我們長官在世時,從來不見這位客人。”王東亭也不和他多說,一直走到靈前哭吊,非常悲痛,結果也不和末婢(謝琰小字,謝安少子)握手就退了出來。
目錄
關係變壞;互相憎恨仇視。
兩國交惡
[be on unfriendly terms;become hostile to each other] 雙方感情破裂,互相憎恨仇視
周鄭交惡。——《左傳·隱公三年》
《左傳·隱公三年》:“周鄭交惡。”杜預 註:“兩相疾惡。”
《史記·周本紀》:“公不若譽秦王之孝,因以應為太后養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新五代史·雜傳·馬全節》:“自出帝與契丹交惡,全節未嘗不在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