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魚藤

毛魚藤

毛魚藤,是豆科、魚藤屬攀援灌木,長7—10m;小枝密被褐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13片,長橢圓形、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總狀花序長15—30cm;花冠紅色或近白色。莢果薄、扁平、狹橢圓形,嫩時被短柔毛,老漸脫落,背腹兩縫有狹翅;種子1一斗粒。花期5月。

形態特徵


毛魚藤
毛魚藤
粗壯攀援狀灌木,高7 -10米。嫩枝密被棕褐色毛,老枝無毛,散生棕褐色皮孔。
羽狀複葉長20-35毫米;葉柄、葉軸上面有槽溝,密被棕褐色柔毛;小葉4-6對,厚紙質,長橢圓形、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漸尖,鈍頭,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被毛,下麵粉綠色,薄被棕褐色絹毛;小葉柄密被棕褐色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15-25厘米;花序軸、總花梗和花梗遠密被棕褐色柔毛,總花梗長8-12厘米或更長,花梗長6-8毫米,稍聚生;花萼淺杯狀,長約4毫米,寬6-7毫米;花冠淡紅色或白色,長15-18毫米,外面被黃褐色柔毛,內面無毛,旗瓣近圓形,寬12-15毫米,先端2裂,基部內側有附屬體2;雄蕊單體;子房密被黃褐色柔毛,有胚珠3-4粒,花柱無毛。
莢果長橢圓形,長3.5-8厘米,寬1.7-2厘米,扁平,幼時被柔毛,老時無毛,腹縫翅寬約2毫米,背縫翅寬約0.5毫米,種子1-4粒。花期4-5月。

分佈範圍


毛魚藤
毛魚藤
福建潮濕的地方有較多分佈,廣東和廣西有栽培;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葯 名】:毛魚藤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豆科植物毛魚藤的根。
【功 效】:殺蟲止癢。
【主 治】:用於皮膚瘙癢,膿瘡疹,疥癬濕疹
【性味歸經】:苦,寒。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保護】此物對魚有劇毒性,為了保護珍惜魚類請不要隨便將此物投入河中。

毒性


根、莖有毒(主要對魚有劇毒,對人和不如動物則需要大量計量才能致使中毒)。人中毒後主要出現消化及神經系統癥狀,如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煩躁、呼吸緩慢、肌肉顫動以及陣發性痙攣,嚴重者昏迷,可因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鮮根粉碎后投入水中可毒魚;還可用其製造箭毒毒殺野獸;對昆蟲亦有胃毒和觸殺作用,因此可以做為農用殺蟲劑[56,132,133]。其根粉塵對人的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根對兔、大鼠和狗的口服致死劑量分別是600mg/kg,100mg/kg和150mg/kg[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