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效應
情緒效應
情緒效應又稱情感效應(Emotiona lEffects)所謂情緒效應是指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可以影響到對某一個人今後的評價。
情緒效應
早晨,智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於是上前問道:“你要去做什麼?”死神回答說:“我要到前方那個城市裡去帶走100個人。”
智:“怕!”
死神說:“但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須這麼做。”
這個智者告別死神,並搶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裡,提醒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請大家小心,死神即將來帶走100個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帶著不滿的口氣問道:“昨天你告訴我你要從這兒帶走100個人,可是為什麼有1000個人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靜地回答說:“我從來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確實準備按昨天告訴你的那樣做了,只帶走100個人。可是恐懼和焦慮帶走了其他那些人。”
恐懼和焦慮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樣的作用,這就是情緒效應。實際上,在生活中,這樣的效應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已經習以為常。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羊羔置於不同的外界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羔隨羊群在水草地快樂地生活;而在另一隻羊羔旁拴了一隻狼,它總是看到自己面前那隻野獸的威脅,在極度驚恐的狀態下,根本吃不下東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後來,醫學心理學家還用狗作嫉妒情緒實驗:把一隻飢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子里,讓籠子外面另一隻狗當著它的面吃肉骨頭,籠內的狗在急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下,產生了神經症性的病態反應。
到了現代,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美國一些心理學家以人為對象,進行了一次類似的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質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觀察其反應。初期這些小鼠表現獃滯,胃口盡失,整天不思飲食,數天後,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不久前也做過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氣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做對比實驗。結果又一次證實,生氣對人體危害極大。他把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澱后,則無雜無色,清澈透明,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后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后則為蛋白色,而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沉澱後為紫色。把“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后,大白鼠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鐘)會耗費大量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的都複雜,都更具毒性。
實驗告訴我們:恐懼、焦慮、抑鬱、嫉妒、敵意、衝動等負性情緒,是一種破壞性的情感,長期被這些心理問題困擾就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
野馬受到這種外來的挑戰和攻擊后,馬上開始蹦跳、狂奔,但卻總是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落在野馬頭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自己的狂奔所致。對上野馬來說,蝙蝠吸血只是一種外界的挑戰,是一種外因,而野馬對這一外因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導致死亡的真正原因。
情緒效應
除此之外,生氣還能傷腦失神。人在發怒時心理狀態失常,使情緒高度緊張,神志恍惚。在這樣惡劣的心理狀態和強烈的不良情緒下,大腦中的“腦島皮層”受到刺激,長久后就會改變大腦對心臟的控制,影響心肌功能,引起突發的心室纖維顫動,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可見生氣發怒可致使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失調,並帶來極大的損傷。
所謂情緒效應是指教學中師生的不同情緒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的情況。課間休息時,幾個同學只顧玩籃球,忘記了上廁所,上課鈴響後他們才想起來。任課老師生氣了,對這幾個同學狠狠罵了一頓,並對大家說,誰要再遲到就把他的家長找到學校來。挨了批評的學生們目光暗淡,獃獃地望著老師不敢出氣,有幾個同學肚子里嘰哩咕嚕,心裡很不服氣。結果整堂課下來沒有什麼東西學進去。這能怪學生嗎?不!要怪我們的教師沒有笑臉相待。以致引起了學生的情緒變化“後遺症”。如果我們能象古希臘傑出的哲學濃德漠克利特那樣,以微笑迎人,不擺架勢,更不訓斥人,那麼,就會收到良好的“情緒效應”。
與上面的例子相反,有天,某校上課,由於聽課的人多,開始時,學生情緒緊張,教學氣氛不太活躍。執教老師笑著說:“怎麼,今天來聽課的老師多了,大家就害怕了?反正做媳婦的總要見公婆的,大家不必緊張。”學生們被他一說一下子逗樂了,緊張情緒自然消除,這堂課的效果也不錯。
其實,能導致情緒效應的並不只是微笑,下列因素都能有效地引起情緒效應:
在教學中,教師的眼睛能表達深刻而豐富的教學內容,能使師生感情和諧交流,使教學過程有聲有色地進行。但也可以雙目困滯,眼望天花板或眺望窗外,使得學生無神聽計,從而產生不良的情緒效應。
隨著課堂教學情節的發展恰當地配以手勢,將會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共鳴。相反,如果頻繁的舞手或雙手緊插口袋,那麼就會使學生感到毫無朝氣,死氣沉沉,思維活躍不起來,精神打不起來,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教師教學時的身態,如果給學生以穩健、大方、自然、灑脫之感,那麼就會給學生帶來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反之,學生就可能不不安情緒或不舒服之感。
教師講課語言幽默,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知識,受到啟迪;也可以緩解課堂的緊張、慌亂的情緒,達到心理安寧。
總之,在教學時,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可以加強課堂的情緒氣氛,加深學生的印象,引起心理的共鳴,導致良好的情緒效應。老師,努力做到“微笑服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