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山鎮

篤山鎮

篤山鎮位於安龍縣城東北面,東與貞豐縣挽瀾鎮、冊亨縣坡妹鎮接壤,南與錢相街道辦毗鄰,西接普坪鎮,北抵龍山鎮。210省道(安貞公路)橫貫全境,鎮政府所在地距安龍縣城25公里,距貞豐縣城28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為12548人。

概況


2010年,篤山鎮依託特有的大理石資源,規劃面積0.54平方公里建設篤山鎮石材工業園區,以發展“貴州木紋”石材開發、石材深加工、石材貿易為主,園區現入駐企業3家,投產企業2家,分別是鳳凰石材和閩磊石材,年產能均在50萬平方米以上。鳳凰石材加工廠由原來的1台機組新增到8台機組,新增土地面積100畝,可安裝15台機組;閩磊石材加工廠由原來的2台機組新增到8台機組,可安裝10台機組;在建鑫盛隆石材廠,該廠總投資1.2億元,佔地60畝,可安裝10台機組(5台正在安裝,另5台在建基礎)。以上三家企業可安裝35台機組,預計2010年6月建成投產,可實現產值4.2億元。同時,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貴州木紋石材業”,對石材企業進行了整合,將原來的15家整合為3家。
篤山鎮區位優越,安貞公路貫境而過,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但通村道路等級普遍較低且路面質量較差,目前,申報的篤山鎮通村公路硬化整鎮推進工程待州交通運輸局批複后即可實施。旅遊資源豐富,有著稱“世界第二大溶洞”的犀牛溶洞群及天坑、天門、天書、海尾峽谷和珍稀懸竹等旅遊資源。
全鎮人畜飲水困難,除坡井村區安裝有少數自來水飲水工程外,其他地方居民點布局分散,將導致輸水管線比較長,投資較大;均以收集降雨水、山泉水作為飲用水。村民飲用水質無保證;人畜飲水、農業灌溉困難。
全鎮有初中1所,完小9所,2個教學點。有衛生院和計生所各1所。
篤山鎮內物產豐富,種植面較廣,但總的面積較小,不成規模;受自然環境影響,植樹造林難度大,石漠化嚴重;全鎮共有大小16個生態豬養殖基地,一個臘肉加工廠。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相傳,曾有一馬姓人家在山上種植竹木,鄉人遂將馬姓和竹聯繫起來,稱為“篤山”。
地理位置地處安龍縣東北面,東與貞豐縣挽瀾鄉、冊亨縣坡妹鎮接壤,南與錢相鄉、平樂鄉毗鄰,西接普坪鎮,北與龍山鎮相連。人民政府駐坡井村,電話區號0859,郵政編碼552408.距縣政府29千米。
南宋寶柘元年(1253 年),鄉境拉坡、梨樹、大坡、紅泥、歪納、坡老等地屬安隆洞,后屬安隆長官司花障甲,隸廣西泗城州(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屬南籠府。嘉慶二年(1797年),鄉境大部屬興義府親轄北鄉永化里。1913年,南籠府改南籠縣。1922年,南。籠縣改稱安龍縣,屬安龍縣。1939年,屬六區篤山聯保。1942年,建篤山鄉,領8保、93甲,隸安龍縣。1950 年3月,設篤山鄉,轄8村,隸龍山區(四區)。1958年12月,屬花障公社,隸龍山區。1961年1月,建篤山管理區,隸龍山公社。1961年10月,設篤山公社,轄坡井、絨罵(小堡營)、歪納、王院、坡老、暗河、興隆、龍井、花障坪9大隊。1984年7月,設篤山鄉,下轄9大隊改9村,隸龍山區。1992年1月,設梨樹鄉,轄梨樹。壇坪、大坡、洪泥、坡井、歪納、王院、坡老、暗河、興隆、龍井、冗罵、花障坪、小堡雲、萬家店15村,隸安龍縣。2000年5月,梨樹鄉更名篤山鄉。

政區劃分


2011 年末,轄拉坡、梨樹、大坡、紅泥、萬家店、坡井、龍井、王院、歪納、坡老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8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64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99人,城鎮化率21. 9%。另有流動人口5210人。總人口中,男性8711人,佔53.05%,女性7708人。佔46.95%; 14歲以下3777人,佔23%; 15-64歲11065人,佔67.39%; 65歲以上1577人,佔9.6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570人,佔70.47%;有布依、苗、回等少數民族,共4849 人,佔29.53%。超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布依1個民族,達414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5. 4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 15%0,人口死亡率5. 37%e,人口自然增長率6.78%0。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8千米,總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1人。
2021年7月5日,安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篤山鎮常住人口為12548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是喀 斯特地形地貌呈現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屬深石山區。境內最高峰位於拉坡村炭山組,海拔1400米:最低點位於坡老村暗河組,海拔890米。
氣候
多年平均氣溫16.5C, 1月平均氣溫6.9C, 7月平均氣溫23.5C。年均日照時數1358.7小時。年總輻射297干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年平均345天。年均降水量1380毫米。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金屬礦藏有錳,非金屬礦有貴州木紋石。其中黑木紋大理石儲量為120. 9萬立方米。其他自然資源有林地3萬畝,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穿山甲果子狸眼鏡蛇紅腹錦雞等。
自然災害
主要自 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凝凍、冰雹等。早災出現概率一般為5年1 遇,最嚴重的- -次旱災發生在2010年,持續時間長達280天,屬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0.8萬畝農作物受損,4.7萬畝灌木乾枯;冰雹年平均發生2次,最多的一年發生4次,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最嚴重的- -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11年7月28日,轄區2個村遭冰雹襲擊,0.3萬畝水稻農作物受損。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11085 畝;可利用林地面積0.7萬畝。
2011年,農業總產值5140.7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
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94噸,其中玉米1487噸,水稻834噸,小麥59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 .年,烤煙種植面積1005畝,產量125噸,產值164.7 萬元;蔬菜種植面積2130畝,產值270萬元;油菜種植面積945.畝,產量103噸,產值109萬元。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1212頭,出欄15024頭;牛年末存欄3324頭;羊年末存欄372隻;家禽年末存欄50248羽。2011年,生產肉類1368噸,其中豬肉1217噸,牛肉87噸,羊肉3噸;禽蛋152噸;畜牧業總產值3110.4萬元。2011年,名優特農產品有篤山臘肉、土雞蛋、深山金銀花面等;農民人均純收入3813元。
工業
2011 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比上年增長4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1200人。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 500萬元以上的2家。
商業外貿
2011 年末,商業網點47個,職工95人。
財政金融
2011 年,財政總收入608.48萬元,比上年下降16. 26%。其中國稅收入201萬元,地稅收入407.4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71元。
2011年末,篤山鄉農村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0.83億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公共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藏書4.9萬冊。
教育
2011 年末,小學8所,在校生1773人,專任教師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46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 年末,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3人。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9萬人,參合率95.7%。
廣播電視
2011 年末,“村村通”電視用戶27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3%。
社會保障
2011 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戶,人數30人,支出8.9萬元,月人均247元,比上年增長5% ;城市醫療救助7人次,支出3.6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人次,支出0.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02戶,人數3874人,月人均70元,支出1325. 42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人,支出2.4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4人,支出.5.7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4人次,支出1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74人次,支出19.37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臨時救濟1400 人次,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60%。2011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為74.90%。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安貞公路穿境而過,有貴州木紋石鋪裝街道286米;道路鋪裝面積4290平方米。有通村公路7條,總長87千米。2011年,客運總量2.3萬人次,貨運總量500萬噸。

各村情況


1、坡井村(2014年農村人均純收入7083元)
坡井村位於篤山鎮鎮政府所在地,國土面積10.4平方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坡井村共有9個村民組,共548戶,2145人,居住著漢族,回族,苗族,布依族。坡井村以核桃、金銀花種植為主,輔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服務業。坡井村內已基本實現組組通路,村道多為4.5米寬的砂石路,路面質量較差。
飲用水取自大坡所在地河流,經引流至蓄水池后供用戶使用,但距離較遠。全村僅4個組通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低,其他均為用水困難戶,通過自行修建水窖蓄水解決生活用水。
2012年,投資115萬元實施篤山鎮坡井村小城鎮環境治理工程。其中:建設王家營至計生站街道污水排水溝250米;建設財政所至二期移民道路口污水排水溝50米;一期移民大道種植桂花樹52棵;進行篤山小學旁消水洞治理;目前,正在實施二期移民街鋪設大理石街道和人行道10280平方米,總投資190餘萬元,已於2012年12月5日開工,由於資金缺乏,現形象進度緩慢。已實施坡井特色小城鎮房屋亮化和村莊整治工程
2、坡老村(2014年農村人均純收入6795元)
位於篤山鎮東北部,東臨冊亨縣,緊臨篤山鎮坡井村,國土面積約13.82平方公里。共有12個村民組,共444戶,1950人,主要居住漢族與布依族,其中隴埂組、枇杷組、岜朗組為純布依族。
坡老村村主導產業為種植業與養殖業,擬計劃發展旅遊業。全村水田118.12畝,旱地901.32畝,主要種植有水稻、玉米、金銀花和核桃。坡老村生態環境良好,村域內具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結合獨特的喀斯特環境,形成良好的村莊聚居形態。篤山鎮世界第二大溶洞景觀中犀牛洞入口就位於該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村內有小學兩所,分別位於暗河組與坡老組。有文化活動室、黨建室,建築衛生室。
村內除拉內組,各組道路均已聯通,多為4.5米寬的砂石路或者黃土路,路面質量較差,部分地段坡度較大。
村民生活用水基本上是以農戶自行打井和修建蓄水池為主,且大部分都未通過水質凈化處理。水資源分佈不均,部分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3、紅泥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76元)
紅泥村位於篤山鎮西南面,國土面積約6.5平方公里,與梨樹村接壤。縣道、安貞公路穿村而過。紅泥村距鎮區僅6公里,區位條件較好。
共有6個自然村民組,居住有漢、苗、布依族3個民族,共204戶,村民共869人。
紅泥村對外交通便利,村內實現組組通公路,路面狀況較好。
紅泥村人畜飲水較為困難,村民靠水利部門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及自建水窖蓄水來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村民飲水未經凈化處理,水質較差,易受污染。村內可利用水源點兩個,分別位於張家橋、馬家灣組。另外村內河流一條,流經張家橋組。
紅泥村村域內重點發展農業、大理石開採及加工、金銀花種植和經果林等產業。大理石開採廠主要分佈在張家橋、上紅泥和營盤組,大理石加工產業集中紅泥社區,篤山鳳凰石材加工廠、閩磊石材加工廠、鑫盛隆石材加工廠均位於該村。金銀花集中在營碟片區發展,經果林主要沿營盤至下紅泥公路沿線發展。
4、大坡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804元)
大坡村位於篤山鎮西北面,國土面積約4.8平方公里,與龍山鎮接壤,篤山鎮鎮道縱貫其中,緊鄰拉坡、梨樹、紅泥、萬家店四個村,具有良好的交通條件。
大坡村共有4個村民組,居住有漢、苗、布依族3個民族,共230戶,村民共1003人。
村內有小學一所,位於六組。村內實現了組組通路,村道多為4.5米寬的砂石路,路面質量較差,無通組串戶路。
大坡村村域內重點發展農業,輔助發展旅遊業、養殖業、金銀花種植。旅遊業集中在涼風洞、八組發展,養殖業集中在五組新路坡、八組發展,金銀花全村亦有分佈,主要集中為兩個區域,五組與六組社區一個、七八組一個。
依託大坡村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開發涼風洞等相關旅遊資源,努力將大坡村打造成安龍縣的示範旅遊村,吸引周邊區域遊客,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依託大坡村現有的資源,大力發展金銀花種植,規劃期末形成規範化金銀花種植基地。大坡村依託現有的養殖產業,建立養殖規範化小區,大力發展肉牛、生豬養殖。隨著各項產業的發展逐步帶動全村致富。
5、拉坡村(2014年農村人均純收入7044元)
拉坡村位於篤山鎮西面,與龍山鎮接壤。國土面積約11.18平方公里。距鎮政府8.30公里,距安龍縣城僅15.6公里。
拉坡村,現共有16個村民組。居住有漢、布依族2個民族,其中漢族216人,布依族2059人。全村共575戶,村民共2279人,2012年人均純收入達4600餘元。
拉坡村村域內重點發展農業、烤煙和大理石產業,輔助發展金銀花、核桃種植產業、養殖業。烤煙產業集中拉坡社區、改革區域發展,大理石開採集中在坡糯、改革和平寨等地發展,金銀花主要分佈在村域內西面區域種植。村域內坪寨組有較為豐富的大理石礦。2013村內種植烤煙1500畝、金銀花2100畝、核桃100餘畝。拉坡村養殖主要以農戶自行養殖為主,年收入2000元/戶。坪寨組有一小型養豬場,規模為100頭。
拉坡村現已實現組組通公路,但由於村域範圍過大,海拔較高導致村內道路交通體系不完善,村內可達性較差。道路縱坡較大村民出行不便;村內交通設施缺乏。
拉坡全村各村民組人畜飲水困難,現依靠水利部門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及自建水窖蓄水來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現狀村民飲水未經凈化處理,水質較差,易受污染。
村內現有水源點四處,分佈在壇坪組、炭山組、改革組、河坦組四個村民組。山塘五處,分別為壇坪組2處、山腳、改革、坪寨三個村民組各一處。村內可利用的水源點有:小河邊水庫、翁納浪水源點、炭山腳水源點、山腳水源點、納科花水源點。村內現有小河邊水庫至改革飲水溝渠,為三面光,但因年久失修,規劃期限內需對該溝渠整治修理。
拉坡村農業生產用水,已由省煙草部門做出了煙水工程規劃。
梨樹村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產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為主,其中水稻581.畝,玉米587.畝,金銀花80畝,烤煙350畝。梨樹村擁有人工林1500畝、天然林6300畝。在梨樹村八達組,建有安龍縣篤山鎮興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240餘萬元,早熟蔬菜集中在梨樹組及八達組區域發展。
村域地形平整,耕地面積、林地面積較大;大理石儲量豐富。
交通優勢明顯,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實現組組通路,
房屋布局相對集中,居民點多沿縣道、安貞公路沿線布置,村民集聚點布局混亂;建築立面形式不統一,建築景觀差。八達村風景優美,有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旅遊產業基礎。
村內有完小一所,位於梨樹組,衛生院一處,位於梨樹組。村委活動室一處,面積80平方米,位於梨樹組。在八達組建有文化廣場一個。
全村人畜飲水較為困難,現村民已在水源點修建提灌以及修建水窖的方式和依靠八達村洗布河水源來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村民飲水水質未經凈化處理,水源點缺乏管理,易受污染。
村內擁有可利用水源點3個,分別位於張家營組和八達組,另擁有河流一條,沿安貞公路流經村域。農業生產用水豐富。
7、歪納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453元)
歪納村位於篤山鎮南面,國土面積約14.63平方公里,由原冗罵村和歪納村合併而成,共有10個村民組,居住有漢、苗、布依族3個民族,共300戶,村民共1276人。
村內有小學一所,位於歪納組。村內活動室與村委會位於小學內。
歪納村村域內重點發展農業和養殖業,輔助發展種植業。養殖產業集中在歪納,冗罵,種植業集中在田灣、蒼邊發展。
歪納村依託現有的養殖產業,建立標準化養殖小區,大力發展肉牛、生豬、野豬、土雞養殖,同時依託個別農戶人家的野豬養殖帶動全村致富。
村內實現了組組通路,村道多為3米寬的泥路,有少量的砂石路,路面質量較差。
水資源分佈不均,且分散距離遠,無法方便使用,部分地區灌溉取水困難。
8、萬家店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824元)
萬家店村位於篤山鎮中部,國土面積約12.1平方公里,與龍山鎮、錢相街道辦接壤,鎮道橫穿其中。
萬家店村共10個村民組,345戶,1361人。居住漢族,苗族。
萬家店村主導產業為種植業與養殖業,全村水田100畝,旱地150畝。糧食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金銀花和核桃產業。有林地約1200畝,均為天然林。全村農戶採取自行養殖豬、牛、雞為主。全村有豐富大理石材資源,均為私有,大部分運行正常,但為萬家店村民帶來收益不大。
村內各村民組之間道路基本聯通,篤山鎮鎮道橫穿境內,村內大部分村民組道路已聯通,但仍有3組未通路,村道多為4.5米寬的砂石路或者黃泥路,路面質量較差。
9、王院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774元)
王院村位於篤山鎮東面,國土面積約17.51平方公里。
王院村由原小堡營村和王院村合併而成,共有8個村民組,居住有漢、苗、布依族3個民族,共330戶,村民共1410人。
主導產業是種植業,村內耕地有743.9畝。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其中水稻約42.68畝,小麥約100畝,玉米約643.9畝,在小岩洞組、老房子組、新屋基組等村民組內種植有金銀花。
村內小學、衛生室和村委活動室,均位於新屋基組。
村內實現了組組通路,村道多為3.5米寬的泥路,部分為3.5寬的砂石路,路面質量較差,其中新寨組道路狀況較差,無法供車輛正常通行。
村民飲用水基本上是以農戶自行打井和修建蓄水池為主,且大部分都未通過水質凈化處理,村內未開通自來水。全村存在飲水困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水源點較遠,無法利用。
2012年在該村進行鑽井取水,其中第一口水井位於小岩洞,井深90米,流量13m3/小時;第二口井位於魚塘,井深68米,流量8m3/小時;第三口水井位於冗絨,井深46米,流量22m/小時,但因鎮政府財力困難,相關完善設備設施難以完善。
10、龍井村(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41元)
篤山鎮龍井村由原龍井村與花樟坪村整合而成,轄14個村民組456戶2091人,耕地面積3150畝(其中水田308畝,旱地2842畝),山多地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深石山區。
龍井村主要產業以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為主,2008年開始種植烤煙,2013年預計種植烤煙436畝,成立了十戶聯營合作社進行了生態豬、生態雞養殖。
村境內有天門、天坑等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
村內實現了組組通路,路面質量較差正在實施部分硬化路,
水資源分佈不均,且分散距離遠,無法方便使用,部分地區灌溉取水困難。
11、雲上村
雲上村位於篤山鎮西南部,轄納見、納少、青杠林、朝子、雲上、大屋基6個村民組270戶1201人,全村總土地面積1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0畝,種植以水稻、玉米、茶葉為主要經濟來源。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土壤主要有山地甸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植被以桉樹、雜木、松樹等為具有挖根生的植被類型。區域內水系發達,主要小河邊河流。村境內水利工程眾多,其中水庫1座(小二型)、山塘2座。
12、納黑村
納黑村位於篤山鎮東部,轄納黑、紅光、者講、河壩、納賴、板洞、納老、納榮8個村民組360戶1551人,全村總土地面積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9畝(其中:水田792畝,旱地297畝),種植以水稻、金銀花為主要經濟來源。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土壤主要有山地甸土水稻土。植被以松樹、桉樹、雜木等為具有挖根生的植被類型。村境內水利工程共有山塘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