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奇迹

青龍奇迹

1976年7月28日當唐山化為一片廢墟的時候,距唐山市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卻奇迹般躲過了這場塌天大禍,因此被稱作青龍奇迹。但此事件仍有不少疑處。

名詞解釋


中文名稱 青龍滿族自治縣郵政區碼:066500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地理位置:河北省東北部
所屬地區:河北省秦皇島市面積:3309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6鎮,19鄉人口:53萬人(2006年)
政府駐地:青龍鎮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電話區號:0335車牌代碼:冀C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華社刊發消息:“中國河北省青龍縣的縣城距唐山市僅115公里,但這個縣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無一人死亡(註:其實僅有一人死於地震,后經證實是一位老年婦女因為地震引發心臟病發作而死亡)。

該事件過程


分析預報室京津組長汪成民此前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回憶,以他為代表的國家地震局一批年輕同志堅持認為唐山、灤縣一帶會有大震,但他們的意見始終得不到重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軌”行為,也正是這次“越軌”行為使青龍縣躲過了大劫。7月14日,全國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唐山召開。汪成民要求在大會上作震情發言。主持會議的時任國家地震局副局長查志遠沒同意,讓他在晚間座談時說,但強調不能代表地震局。就這樣,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間座談時間,通報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灤縣一帶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震情。
代表青龍縣聽取汪成民做震情通報的,是縣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19日一散會,王青春便立刻往回趕。到家已經是7月21日了,王青春連夜整理記錄,然後報告縣裡。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風險決策了。當時在縣科委工作的陸吉康撰文回憶道,記得當時的主要問題是怎樣決策的問題,既要預防地震,又要避免其他風險,包括不震引起的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
事實上,青龍的臨震信息並不完全來自汪成民。青龍縣自己就有兩個群測點。兩個群測點從1975年8月開始投入觀測,開始3個月數據有明顯的漂移現象,後轉入穩定,自1976年5月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1976年7月17又發現莫名其妙的指針些許的跳動現象。此外,青龍縣還從其他一些渠道獲得可能有大地震的消息。
多個相互佐證的信息讓青龍縣縣長冉廣岐提高了警惕。縣裡通過廣播、會議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紹地震知識,防震方法,還把防汛和抗震結合起來,每個公社安排一名書記、一名工作隊負責人具體落實防汛抗震工作等。
最後,冉廣岐在7月25日青龍縣向縣三級幹部800多人作了震情報告,要求必須在26日之前將震情通知到每一個人。當晚,近百名幹部十萬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青龍縣是一座群山環抱的縣城。27日,馬路兩邊大喇叭里廣播著“隨時發生地震”的警告。大大小小的商店沿街搭起了簡易棚賣貨,每個攤位前都有人爭先恐後地採購。擠擠插插的人流有點亂,馬路顯得時寬時窄,猶如一條吞咽食物的巨蟒緩緩蠕動。
冉廣岐坐鎮帳篷中,三天沒敢合眼,指揮青龍創造了人類災難史上的奇迹。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青龍房屋倒塌18萬間(註:青龍縣全縣僅一人因震死亡,后經證實是一位老年婦女因為地震引發心臟病發作而死亡)。無人傷亡的青龍一度成為唐山的後方醫院,還派了救援隊,拉著食品、拉著水趕赴唐山支援抗震工作。
20多年來,冉廣歧從不跟人提起“青龍奇迹”。即便在1996年,聯合國官員科爾博士前來考察“青龍奇迹”時,冉廣歧也是一樣的輕描淡寫。然而,20多年之後,出於對歷史的責任感,冉廣歧不能沉默了。當被追問“您作為一把手發布臨震預報,到底有啥壓力?”時,他的回答發人深思:“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業。我心裡頭,一邊是縣委書記的烏紗帽,一邊是46萬人的生命,反反覆復掂哪。不發警報而萬一震了呢?我愧對這一方的百姓。”

存在的爭議


引用青龍吧的一些觀點:
朋友,從你發帖的目的可看出你是在求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很多青龍人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好多外地發過來的帖子多數是先入為主,給青龍人洗腦的,已遭到青龍人的唾棄。鑒於你的認真求證態度,在此不乏耐心地告訴你,青龍沒有什麼奇迹,冉廣歧的自我誇張,表白是不足取的。
唐山大地震時,青龍人沒有預先得到預防通知,也沒有用廣播宣傳,更沒有預先大地震棚,地震襲來都是倉促逃生。青龍沒死一人與冉廣歧沒有任何關係,那是天佑青龍,震級低,加之青龍房屋結構特別,木架結構,山牆有木柱支撐,房屋不易倒塌。實際青龍徹底倒塌的房屋基本沒有,媒體說18萬間房屋受損,7300間倒塌是子虛烏有的,當時救災補償都是實名簽收,應有備案的。
冉廣歧在接受張慶洲訪談時稱青龍距唐山60公里,鄰縣死了成千上萬,而青龍未死一人,以此顯示他的英明偉大,並把這一結果歸功於他提前召開800人會議發布預防,他這一說法已受到青龍人的鄙視,直至現在也沒有會議記錄佐證,更沒有參加會議的人證實。青龍未死人其實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他說青龍鄰縣死了成千上萬,事實是寬城盧龍撫寧都沒死人,遷安少有傷亡。青龍距唐山實際距離也不是60公里,而是120公里,冉在這個問題上明顯說謊。
其實地震是很難用距離衡量的,樂亭玉田距唐山都是60公里,開平馬家溝距唐山30公里都沒死人,上述地方誰創造奇迹了?是人家實事求是。冉廣歧顯然是在貪圖功名,好大喜功,但他這樣做無疑是對青龍人民尊嚴的藐視,是對青龍人民智商的挑戰,這就事青龍人民對青龍奇迹鄙視的原因。
有關這方面的討論,青龍吧中有我所經歷的地震,虛假的英雄,虛假的實際,冉廣歧,青龍的救命恩人,以及地震吧中關於青龍奇迹的爭論都有所披露,很遺憾的是一些人竟聽不進青龍本土人民的聲音,有機會可以閱讀。青龍人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年對冉廣歧是近距離觀察,也是地震的親歷者,是最有發言權的,不管你外面怎樣炒作,青龍人不認可,這本身就極具諷刺意味。
以上所言,來自貼吧和百科,供大家閱讀並思考。

筆記引發事迹


“人們基本上沒怎麼受傷,山牆都是往外倒的,倒在屋裡的很少。”
50多歲的李少勤是河北省青龍縣青龍鎮逃軍山村村民,他對《科學新聞》記者這樣描述自己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經歷的情景。
1976唐山大地震中,青龍縣提前進行人員疏散,“倒塌損壞房屋18萬間而無1人傷亡”的故事,被諸多媒體描述為“青龍奇迹”,而青龍縣科委王春青的一個小筆記本與這個奇迹直接相關。
但李少勤說:“沒有人通知我們地震的事。
王春青的筆記
2006年,唐山地震30周年之際,“青龍奇迹”再次被人提及。多家媒體刊發一篇題為《河北青龍原副縣長劉志新:縣委書記帶頭住防震棚》的報道。
根據這篇報道,唐山大地震前夕,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市召開全國地震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時任國家地震局華北組組長的汪成民在會議上發布了河北近期的一些地震跡象,稱可能有6級地震發生。
之後,參加會議的青龍縣科委王春青回到縣裡后,馬上作了彙報。
為了證明上述報道屬實,從中國地震局退休的耿慶國給《科學新聞》記者展示了當年王春青的筆記本原件,並向記者推薦王春青發表在1991年7月25日《中國地震報》上的回憶文章。該文提到了這個筆記本:
汪成民同志講了以下幾個問題(根據我當時的記錄整理):1.根據國際上發生很多次7級以上地震,表明在世界上地震正處於高潮時期;2.根據我國地震活動動向和發展趨勢,以及應力、地電等7大手段的異常,對京、津、唐、渤、張地區要引起極大重視,做好保衛工作,要切實地、扎紮實實地搞好群測群防,加強黨的領導;3.講了幾個專業地震隊和群策群防點根據本身觀測存在的異常現象及提出的預報意見,並強調其中在京、津、唐、渤、張地區要引起注意,加強防震抗震措施,建立組織,大力宣傳地震知識。主要是大廠礦和農村,首先要做好房屋檢修,定出防震抗震措施。
據前述報道,當年的縣委書記冉廣歧在聽了王春青的彙報后,“頂著摘烏紗帽的風險拍了板,向全縣預告災情,並進行了防震部署”。
“青龍奇迹”就此產生。新華社在1996年4月11日刊發的一篇消息中稱:“中國河北省青龍縣的縣城距唐山市僅115公里,但這個縣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無一人死亡。”
“青龍奇迹”還被認為與民間的地震預報有關。當年的青龍縣龍山中學教師兼地震測報小組組長高存恆,在1991年7月25日《中國地震報》上發表回憶說,聽到王春青介紹情況后,他於7月27日午後發現學校附近北莊戶村黃鼠狼、老鼠搬家,向學校負責人彙報后,學校決定通知全校師生,“晚上睡覺不準關門窗,睡覺要警覺,安排人值班”。
“不宜公開宣傳”
比較微妙的是,國家地震局(現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原負責人梅世蓉在其主編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一書中,閉口不談“青龍奇迹”。
而就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諸多媒體報道“青龍奇迹”之際,中國地震局專門下文,對“青龍奇迹”的報道表示反對。
耿慶國向《科學新聞》記者展示了這份文件:震發辦【1996】218號文件《關於河北青龍縣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的有關情況及其宣傳報道問題的報告》。
文件稱,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一部分業餘從事地震研究的人(也包括個別地震部門的人以個人身份參與)對1976年唐山地震中青龍縣情況進行了傳播,實際上已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政治影響……如果對青龍縣的某些做法不加分析地盲目推廣,只要有人提出預報意見(這種意見每天都有)就向社會發布,並讓大家都住到戶外,整個中國將無寧日。”
因此文件建議,對青龍縣的有關情況,“不宜作公開的宣傳報道”。
汪成民的“預報”
在接受《科學新聞》記者採訪時,汪成民回憶起當年的往事。
汪成民說,1975年4月至6月,他曾多次向國務院領導彙報,海城地震之後的華北地震形勢更加嚴峻,地震活動沿燕山向西南方向遷移的可能性最大,最大的危險區是唐山、灤縣及冀遼交界地區。
不過,剛剛因為海城地震預報受到表彰的國家地震局,卻對1976年中國東部形勢估計出現重大分歧。
據汪成民介紹,多數人認為從數千年華北歷史地震記錄看,從未出現過兩次7級以上強震相鄰(300~500公里內)發生、相繼(1~2年內)發生的先例。因此,海城地震的發生意味著華北近期震情趨於緩和,對1974年的國務院69號文應該見好就收,可逐步撤銷。
汪成民說,也有少數人認為,不少地震前兆在海城地震后不僅沒有平息,反而出現更劇烈變化,京津唐一帶還出現了新的異常,因此,海城地震的發生意味著華北近期震情更加嚴峻,69號文不僅不能撤,而且要強化宣傳,應對再次發生強震作好準備。
“1976年7月20日至22日,由於情況緊急,我決定由國家地震局越級直接向群測點散發地震短臨突變異常調查表。”汪成民說,“7月23日,我在多次呼籲地震局領導開會研究震情,而領導不予理睬的情況下,無奈在劉英勇局長門口貼了生平第一張大字報,以引起領導重視。”
在王春青筆記上記載了更加詳細的汪成民的發言。1976年7月15日至20日,汪成民在唐山市召開的群策群防會議上的發言“明確指出,目前唐山、灤縣一帶存在較突出的異常,近期(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發生5~6級地震,下半年有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
“18萬間”數據何來
在唐山地震中倒塌損壞18萬間房屋而無人傷亡,顯然是個奇迹。而《科學新聞》記者採訪青龍縣婁仗子鄉小鹿溝村、青龍鎮逃軍山村和祖山鎮三間房村時發現,一些年長的村民和逃軍山村的李少勤一樣,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並沒有聽到預報的消息,而村子里甚至鄉里倒塌的只有少數老牆,沒有聽說有什麼傷亡。
“反正男人們女人們都是光著身子半夜跑出去的。”一位村民說。
而汪成民認為,一些人想抹平青龍縣地震預報的功績,這是不客觀的。
不過他提到,青龍縣嚴重損毀房屋18萬間,是縣裡的統計數字。而這個數字的出處是賑災補貼統計,不排除縣政府為了邀功或獲得更多補助而虛報數字。
事實上,整個青龍縣總人口現在(2006年人口53萬)才剛過50萬。儘管沒有1976年青龍縣的人口數據,但由於青龍縣以滿族人口為多,少數民族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增長快,可以想見32年前的青龍人口將低於50萬。因此有人認為,“18萬間”很可能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年青龍縣總的房屋數量。
對於一些村民沒有接到預報通知的說法,汪成民表示,可能會有村子沒有得到通知。這是因為當時預報的是6級地震,而冉廣歧也僅僅是建議大家預防地震,並沒有強行要求防震。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夏新宇在《新語絲》網站發表文章表示,由於唐山地震沒有前震,儘管有大範圍的中長期預報,並且可能出現了大範圍的異常,但仍然無法確定震中和時間。而且,從唐山地震可以看出,此時對“群策群防”和臨震預報的迷信已經形成,在中期預報之後沒有對危險地區的公眾進行防震知識普及。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也有很大關係。
“其實青龍離震中比天津到震中還遠,烈度比天津市區還低,所謂倒塌18萬間房屋是以訛傳訛。”夏新宇稱,“如果青龍都要疏散,這恰恰說明當時震中從來沒有報准。”
而村民李少勤直到今天也不認為地震可以成功預報,“四川‘5·12’地震不是都沒有預報出來嗎?”
69號文件
1976年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前,1974年6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下達的《國務院批轉中國科學院“關於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的報告”》(國辦發[1974]69號文件),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性文件,這是我國政府首次針對一個地區的地震預測預防而下達的政令文件。該文件明確指出:京津一帶,渤海北部,晉、冀、豫交界的邯鄲安陽一帶,山西臨汾盆地,山東臨沂一帶和黃海中部等地區,今明年內有可能發生五至六級地震。(自山東省防震減災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