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經學派

古文經學派

在西漢廣立今文經博士以後,大量出現以戰國以前的文學—一大篆寫定的儒經,而且後來傳授這種儒經的儒師們對同一種書、同一經文所持見解與今文經學派有所不同,甚至很不相同,對應今文經學派,稱此派為古文經學派。

簡介


漢武帝時,魯恭王劉余為擴大宮室而拆毀孔子舊室,於壞壁中得古文經《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多種;孔安國將《古文尚書》譯成今文,並發現《逸書》十多篇,從此儒經有今文與古文的區別,並且《尚書》篇目的增多也從此開始。大體與魯恭王於孔壁獲古文經的同時,河間獻王劉德徵購到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詩》、《春秋左氏傳》等多種。
古文經的出現,便為好古求異的人所熱衷,研習的人們趨之若鶩,即為古文經學派。

影響


西漢末,劉歆校秘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非常喜歡,奮力研習。哀帝時,劉歆建議立《春秋左氏傳》、《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為官學。
東漢初,一度決定《春秋左氏傳》為官學,不久復廢。章帝時,將《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古文尚書》、《毛詩》立為官學。從此四經便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