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鎮
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下轄鎮
玉龍鎮位於鹽亭縣城以南24公里的梓江、櫸溪交匯處,是綿陽、遂寧兩市接壤的區域中心鎮,鎮域面積70.58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兩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數18659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黃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玉龍鎮管轄。調整后,玉龍鎮轄原黃溪鄉和望江社區、麒麟社區、飛龍社區、紅石村、梓江村、新家溝村、柏埡村、青埡村、照紅村、雙馬村、陽興村、胥家橋村、祥龍村、周家村、蘭草村、盤龍村、中嶺村、五鳳村、星火村、保和村所屬行政區域,玉龍鎮人民政府駐望江街31號。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玉龍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玉龍鎮場鎮
玉龍場鎮建成區面積1.55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機關單位,常年常住人口12800人。鎮內交通便利,經濟活躍,素來就有鹽亭的“水陸”碼頭之稱。2005年被評為縣級衛生城鎮和市級“文明城鎮”,2006年被省建設廳表彰為“十五期間村鎮建設先進集體”,2007年被確定為綿陽市村鎮規劃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會議唯一參觀的現場,2008年被評為“綿陽市衛生鎮”。
玉龍鎮
2018年,玉龍鎮轄18個行政村,94個社,3個社區居委會。
玉龍鎮下轄村 | |||||||||||||||||||||||||||
櫸溪村 | 飛龍村 | 紅石村 | 梓江村 | 新家溝村 | 柏埡村 | 羅灘村 | 青埡村 | 照紅村 | 罐龍村 | 雙馬村 | 陽興村 | 楊家村 | 胥家橋村 | 榮華村 | 小埡村 | 覺皇村 | 鍾溝村 | 周家村 | 蘭草村 | 盤埡村 | 星火村 | 保和村 | 大嶺村 | 中峰村 | 來龍村 | 五鳳村 | 紅金村 |
2021年6月29日,鹽亭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玉龍鎮常住人口數18659人,比重5.03%。男性占常住人口總量比重51.19%;女性占常住人口總量比重48.81%。
玉龍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8542 |
男 | 14764 |
女 | 13778 |
家庭戶戶數 | 815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7803 |
家庭戶男 | 14323 |
家庭戶女 | 13480 |
0-14歲(總) | 5589 |
0-14歲男 | 2907 |
0-14歲女 | 2682 |
15-64歲(總) | 20284 |
15-64歲男 | 10655 |
15-64歲女 | 9629 |
65歲及以上(總) | 2669 |
65歲及以上男 | 1202 |
65歲及以上女 | 146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7301 |
玉龍鎮以水產養殖、照紅核桃、重點商貿、小微科技型企業為重要經濟支柱,是鹽亭縣南部的經濟文化重鎮、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先後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首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全國重點鎮。
玉龍鎮主導產業突出。利用低效林、坡耕地等種植核桃1.3萬畝,同時創新核桃生產管理模式,現已實現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建設。玉龍核桃的經濟效益和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是全縣農業的主抓產業,玉龍鎮也成為綿陽市以核桃生產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
核桃示範建設
玉龍鎮紮實推進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建設,萬畝國家級核桃產業示範片建設作為鎮黨委、政府“四大工程”之一,發展的進度、質量和成效始終牽動著鎮黨委、政府的心,為把核桃產業發展壯大,玉龍鎮黨委、政府依託照紅村為核桃產業示範片中心點為突破口向四周輻射帶動發展,在核桃苗木的栽植、嫁接、管理上下功夫,特別是引入專業合作社嫁接技術,實現品種改良升級。
核桃嫁接技術
鎮黨委、政府在組織發動群眾新栽(含補栽)核桃7000畝基礎上,積極引導涉及到的核桃產業村與擁有先進嫁接技術的嫘祖核桃專業合作聯合社達成協議,按嫁接成活的核桃樹穗條數支付一定的勞務成本。4月份嫘祖核桃聯合社技工對核桃產業示範基地的核桃樹進行嫁接,提升核桃樹品質,實現品種改良。以玉龍鎮核桃示範基地核心村照紅為例,該村有核桃樹5280畝,21萬多株,6月15日-16日組織核桃專業合作社技工對核桃苗木嫁接成活情況進行了集體驗收,通過驗收,嫁接成活2萬多株,成活率為81%。2013年該村核桃產量達66.7噸,收入達20多萬元,今年預計產量將達100多噸,收入將達30多萬元。通過引入技術,改良品種,不斷提高核桃產量,增加果農收入。
玉龍國家級級核桃示範基地建設在保證核桃苗成活、品種改良、規模擴大的基礎上,加強苗木管理和核桃品牌的打造,並著力提升林下種養殖水平,發展前景和空間巨大。
玉龍建鎮至今300餘年,人文底蘊深厚,嫘祖文化、龍獅文化在這裡根深葉茂,孝節牌坊、玉龍書院、民國碼頭、七級浮屠塔、古月台、古榕樹、玉龍泉等古迹名勝盡顯玉龍歷史文化的厚重。玉龍鎮水資源豐富,是鹽亭歷史上唯一一個水上流通商埠,素有“水陸碼頭”之稱。
塗氏牌坊
塗氏牌坊
塗氏牌坊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陳紹惠稟呈朝廷以旌表節婦趙塗氏而建,由趙塗氏次子(太學)趙金成承建。
塗氏牌坊坐北朝南,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122.64平方米,仿木磚石結構,重檐歇山式頂,四柱三開間,通高8.8米,寬12.8米,厚0.62米,四根磚柱的前後均置有高大的紅砂岩抱鼓石,共8個,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牌坊周身用數百塊陶雕、磚雕件貼面或鑲嵌於一體,每個抱鼓石頂部用陶雕下山獅,與四根方形柱連接。三道門為拱形頂,每根橫樑都全鑲雕有如意花草、24孝等戲劇浮雕,兩耳各有10場陶制浮雕。牌坊主樓南北兩面正中陰刻“聖旨旌表”磚雕豎匾,周圍是“五龍捧聖”的陶雕和四個文臣護衛,威武壯觀。兩邊高拱柱上有鏤空高浮雕“滾龍抱柱”,龍在雲中翻轉牽動,氣勢磅礴。正樓兩面匾枋均嵌置陽刻“節孝”兩個大字,正面兩次樓匾額分別嵌有“高節”與“堅貞”,背面次樓匾額分別為“玉潔”和“冰清”。
塗氏牌坊,整體陶雕畫200多幅,圖案整體布局均勻,以寫實手法,高浮雕的形式,雕工細膩,刀法遒勁純熟,立體感強,畫面上的樓閣、雲、水、山、樹木及人物形態栩栩如生,神形皆備,別具一格,頗具匠心,實屬少見。塗氏牌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於研究四川的建築工藝、陶製品的製作工藝,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1986年12月,鹽亭縣人民政府將塗氏牌坊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塗氏牌坊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玉龍鎮所獲榮譽
榮獲2012年度全縣檔案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榮獲2013年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榮獲2013年度鹽亭縣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榮獲2013年度市級安全社區“先進單位”稱號
榮獲2013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榮獲“四川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榮獲“綿陽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榮獲2012年度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榮獲鹽亭縣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榮獲武裝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榮獲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榮獲“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稱號
清代至民國初年,轄境屬鹽亭縣安樂鄉。
清光緒二年,三星鎮興場,因建場取石,掘出三孔磨扇,故取名三洞磨。1944年,以洞易星改名三星鎮。
民國6年,黃溪興場,取義“希望永遠興旺”而命名永興鎮。1981年以場近黃溪而更名。
民國7年,轄境屬南區,民國10年以後屬一區。
民國24年,設玉龍聯保,轄玉龍、三星、永興等場鎮。同年,天垣興場,因開場之日,正當月望而圓,故名天圓,后又以圓轉垣,故名。
民國29年,奉行“新縣制”,改設玉龍鄉,轄18保,239甲。
1950年,建玉龍區、轄玉龍、高燈、龍鳳等鄉。
1951年,土改完成,進行民主建政,新設三星、永興、天垣、三河等鄉,屬玉龍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成立玉龍人民公社。
1981年,改永興公社為黃溪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復設玉龍、三星、天垣、黃溪、高燈、龍鳳、高鳳、三河為鄉。屬玉龍區。
1985年7月,玉龍設為玉龍鎮。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三星、天垣、黃溪併入玉龍鎮。
1995年,黃溪劃出單設為黃溪鄉。
2019年,撤銷黃溪鄉,其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玉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