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古鎮位於江蘇省東台市,西溪曾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徵集地,北宋時期的三位名相呂夷簡、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東台的西溪做過鹽稅官員。
西溪古鎮高清組圖
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平楚,次年封
劉賈為荊王,
東台為荊國東陽郡廣陵縣地。漢高帝十二年,劉邦封
劉濞為吳王,建都廣陵(今
揚州市),東台屬吳國,因其地高阜且傍海故得名“海陵”。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海陵縣,領
海安、西溪兩鎮,西溪之名也始見於此。
西溪古鎮名勝古迹
西溪曾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徵集地,北宋時期的三位名相呂夷簡、
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泰州的西溪做過鹽稅官員。相傳,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際,有人曾勸他不要在這個小地方做稅官,范公不以為然,笑而答道:
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
西溪景區內現有
海春軒塔、鳳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淹的讀書堂
如今,作為東台地方文明的發祥地,西溪旅遊景區開發工程將全面啟動。
西溪古鎮海春塔苑高清組圖
西溪旅遊區即將啟動的線路工程為“三區一園”,即“梨木街”仿古商業文化街頭遊憩區、“泰山寺”宗教文化旅遊區、“
鹽文化”三賢祠旅遊區和“天上人間”
主題公園。
東台市將同時著力進行西溪人文資源的挖掘和保護,搜集整理歷史遺跡、傳說、詩詞、佛教、古物等,呈現西溪旅遊新景象。
《天仙配》中董永的家鄉傳說也在這裡,現仍保存著董永墓、
董永祠、老槐樹、
土地廟、辭郎河、送子頭等遺跡。
傳說中的西溪是七仙女與董永相依相存的地方,這兒有當時的傅家遺址。
在西溪古寺,泰山寺的門前。
東台西溪海春軒塔高清大圖
據清光緒《揚州府志》和《西溪鎮志》載,海春軒塔系唐尉遲敬德建。
1982年,該塔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時代定為唐。
1985年,省古建專家方長源對該塔進行全面勘察和考證,他依據塔的平面、外觀、塔檐及塔基的結構和具體砌法,認為該塔建於北宋早期,並留有唐塔許多特點。
在查據《西溪鎮志》後進一步指出,西溪原有二塔,除海春軒塔外還有一廣福寺塔,但其名聲小於當時的海春軒塔,后因海春軒塔廢壞,廣福寺塔才逐漸被訛傳為海春軒塔。此論有待進一步考證。
該塔不僅是境內現有最古老的建築物,而且也是中國唐末過渡時期,南北兩建築體系銜接在古塔建造方面的典型代表,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據清嘉慶纂修的《東台縣誌》記載:“海春軒塔在西溪南廣福寺側,傳為唐尉遲敬德監造,塔頂有題名。”當時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海和導航,故又稱“鎮海塔”。
西溪古鎮
海春軒塔初名為“孝母塔”。相傳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幼時隨母逃難曾住過西溪。那時,西溪為海邊漁村,漁民出海捕撈,每遇濃霧或風浪,便有海難發生。此時,海灘上老弱婦孺,哭聲一片,十分凄慘。尉遲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見此景,總是淚流滿面,但又無力相助,只好囑咐尉遲敬德:“今後如有出頭之日,定要在這裡建座塔,塔上點起大燈,讓漁民出海能辨個方向,少出人命事故,這是你的為人之道啊!”尉遲跪拜答道:“孩兒謹遵母命,銘刻在心。”
後來,尉遲敬德果然出人頭地,輔佐李世民開國平天下,發跡后的尉遲敬德,沒有忘記幼年的遭遇,牢記母親的囑託。他奏請唐太宗李世民,在西溪建塔,太宗准奏。所以西溪百姓稱此塔為“孝母塔”、一稱“尉遲塔”。
又稱為“定海塔”。新中國建立后,此塔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1955年、1962年和1982年三次撥款維修,得到很好的保護。
東台西溪泰山寺高清大圖
東台泰山護國禪寺又名泰山寺,位於東台城西郊的晏溪河南,通聖橋下,與海春軒塔毗鄰。據《西溪鎮志》記載,泰山寺始建於北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年),迄今已有940年。它是東台13叢林之一,也是蘇北地區的名剎。泰山寺殿宇巍峨,氣勢恢宏,與唐海春軒塔遙相對應,形成唐宋風格的古建築群,每年都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和觀光。泰山寺佔地面積3.9萬平方米,殿房99間半。寺院建築宏偉,建有天王殿、東嶽殿、地藏殿、碧霞宮四座正殿,碧霞宮中供奉著水神一泰山神女“碧霞元君”像。兩廂為十殿閻王、關岳、華佗、神農、魯班諸廟,故有一寺五廟之說。
千百年來,泰山寺歷盡滄桑。如今,整修的大雄寶殿、重建的天王殿、碧霞宮再現了昔日的古樸風姿。50多尊金裝佛像和大型玉佛莊嚴肅穆。四大名山堂、集賢館、悟雨堂、和聊避風雨室等廳、堂、館、室古色古香,配套成龍。放生池、五爪河為泰山寺增添了自然景色。每日晨鐘暮鼓,經聲佛號,顯示出“西溪塔影寒山月,東海鐘聲古寺風”的古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