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是共青團中央、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在西南大學設立的一個基層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擔負著團結和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執行黨的青年工作方針,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職能。

歷史發展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首先在上海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前後,全國各地在準備建黨的同時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
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1月,為團結一切抗日青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元旦,黨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
1949年4月,召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會還決定把解放前後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歷次代表大會銜接起來。1964年 6月,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提出共青團的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文化大革命”期間,團的組織被破壞,團的工作處於停頓狀態。1978年10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82年12月,共青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88年5月,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93年5月,共青團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98年6月,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003年7月,共青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現任團中央委員會。
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為西南大學,組建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

組織原則


團委職能


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西南大學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擔負著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團結帶領青年為把西南大學建設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根本職責。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在工作實踐中行使組織動員、思想引領、成才服務和權益維護的具體職責和教育、服務、管理的基本職能。

團委組成


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現下設34個二級團委,其中31個學院團委,1個榮昌校區團委、1個國防生團委、1個含弘學院團總支。校團委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素質拓展部(志願者工作部)、社會實踐部、學術科技部等部門。

所獲榮譽


團徽
團徽
西南大學共青團是有著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先進青年組織,是全國首批五四紅旗團委。西南大學共青團始終堅持緊跟黨走,堅持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在西南大學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西南大學共青團緊扣時代脈搏,積極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切實關照青年實際,以育人工作為根本,以思想引領和成才服務為兩大戰略任務,在基層組織建設、團幹部建設、分類引導青年、青年就業創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慶大轟炸走訪調研、“百班百戶,十系十場”幫扶下崗職工、“含弘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大賽、大學生反思教育、校園歌手大賽、志願服務等數十個品牌工作,得到了廣大青年的積極支持和認可,也得到了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充分肯定。

團委形象


西南大學共青團內修氣質,外塑形象,在重慶市乃至全國都有良好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西南大學團委是全國首批五四紅旗團委,已經連續22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表彰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年被表彰為重慶市先進團委。先後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組織獎、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重慶市“校園之春”優秀組織獎、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志願者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等各級各類榮譽80餘項。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研究》、《中國共青團》、《中國教育報》、《重慶日報》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報道西南大學共青團工作960餘次。

團委領導


孫楚航(團委書記)
主持校團委全面工作;分管辦公室,指導學生委員會;做好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交辦的其他工作。
許克松(團委副書記)
分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創業和青年聯合會工作;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高德香(團委副書記)
分管學生文體活動、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工作;指導學生藝術團;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張 琨(團委副書記)
分管組織建設、宣傳思想、信息報送和研究生團建工作;指導學生通訊社;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負責辦公室、組織部和研究生團建工作;落實機關-黨委第五支部的宣傳工作;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負責社會實踐部、學術科技部和青年聯合會工作;落實機關-工會五小組的組織協調工作;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于濤
負責宣傳部、信息報送和創新創業工作;指導學生通訊社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汪琳薇
負責學生文體活動、學生社團和志願服務工作;指導學生社團聯合會、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和研究生支教團;完成書記交辦的其他工作。

部門職能


組織部

組織部以思想引領和成才服務為中心,以共青團員思想教育、基層團組織建設及共青團幹部培養和管理為工作重點。紮實做好年度共青團基本信息採集統計工作,團費收繳,團員團組織關係轉接,“五四”評優,推優入黨,團校培訓班等工作。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為共青團履行職能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宣傳部

宣傳部主要負責西南大學共青團系統和廣大團員青年的宣傳思想、理論研究,全面統籌全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以微博、網站等新媒體作為主要宣傳陣地,負責團委的信息收集、反饋及各二級團委重要信息、青年輿情的上報,與學校通訊社共同負責團的各項活動的對內對外宣傳報道工作。部門重視團隊精神,以誠懇踏實的態度對待日常工作,以全面創新的思維進行宣傳報道,把自身的發展同學校的宣傳工作結合在一起,關注青年思想動態,引導校園主流思想。

志願者工作部

志願者工作部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大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組織和領導全校青年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類志願服務工作,努力推動青年志願者事業的健康發展。

社會實踐部

社會實踐部主要負責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規劃、統籌、管理和考核,以及市級、校級社會實踐先進團隊和先進個人的評比工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會實踐項目,負責指導和檢查各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建立社會實踐長效基地為平台,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學校學生工作品牌活動,學校曾連續22次獲得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部門內部具有團結、協作、高效、務實的優良傳統,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優秀隊伍。

學術科技部

學術科技部的工作重心為組織開展全校學生校內外學術科技交流活動。主要負責組織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相關工作;承辦西南大學“含弘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及其終審決賽作品展評相關工作;負責國內外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組織工作。指導學院團委組織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及學生課外學術活動。旨在建立一個科技競技,學術交流的廣闊平台,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研究生團建工作部

研究生團建工作部主要面向研究生團員,緊密圍繞學校研究生人才培養使命與戰略的實現,深刻把握研究生的群體特徵和切身需要,充分發揮青年工作與時俱進、善於創新的特點,以加強研究生團員思想引導為核心,以服務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出發點,以基層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為重點,以加強服務力度為突破口,以高層次校園文化活動為依託,開創學校研究生團建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