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中毒
醫學名詞
早在17世紀中葉,人們就認識到食用含有麥角(Frgot)的穀物可引起中毒,即麥角中毒(Ergotism)。麥角是麥角菌(Clauiceps prupurea)侵入穀殼內形成的黑色和輕微彎曲的菌核(Sclerotium),菌核是麥角菌的休眠體。在收穫季節如碰到潮濕和溫暖的天氣,穀物很容易受到麥角菌的侵染.
早在17世紀中葉,人們就認識到食用含有麥角(Frgot)的穀物可引起中毒,即麥角中毒(Ergotism)。
多種穀類植物(黑麥、大麥、裸麥、燕麥、小麥、黑小麥)和草等多種禾本科植物受到麥角菌的感染會呈現出像公雞腿上的突刺一樣的菌核,麥角因此而得名。麥角是麥角菌(Clauiceps prupurea)侵入穀殼內形成的黑色和輕微彎曲的菌核(Sclerotium),菌核是麥角菌的休眠體。在收穫季節如碰到潮濕和溫暖的天氣,穀物很容易受到麥角菌的侵染.
麥角中毒可分為兩類,即壞疽性麥角中毒和痙攣型麥角中毒.
痙攣性麥角中毒的癥狀是神經失調,出現麻木,失明,癱瘓和痙攣等癥狀.
壞疽性麥角中毒的原因是麥角毒素具有強烈收縮動脈血管的作用,從而導致肢體壞死。麥角毒素可無需通過神經遞質,直接作用於平滑肌而收縮動脈。麥角毒素的這一作用很早就被人認識和利用,麥角毒素的成分目前經常用於處理懷孕和生產期出現的各種突發性事件。低劑量的麥角毒素常用於中止產後出血;麥角毒素還可促進子宮收縮,故具有催產的作用.
目前,人們對痙攣型麥角中毒的生理基礎了解得很少,可能與中毒個體對麥角毒素的易感性及麥角真菌生物合成的變異性有關,其機理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麥角毒素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以麥角酸為基本結構的一系列生物鹼衍生物,如麥角胺(Ergotamine),麥角新鹼(Ergonovine)和麥角毒鹼(Ergotoxin).Stowell在1918年第一次分離出了麥角胺。麥角胺與麥角中毒引起特徵性壞疽癥狀有關,大劑量的麥角胺引起嚴重的血管收縮並可導致肢體的乾性壞疽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