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醫保
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方案
為保證全民醫保,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對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方案。全民醫保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緩解了市民“看病貴“問題。國將逐步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首次實現醫保的全覆蓋。國家還將把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職工、大學生、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職工或居民醫保範圍。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視解決老人、殘疾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2010年完成了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的全部過程,進入深水區。
全民醫保
老百姓最關心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有望得到緩解。據悉,全國範圍內的全民醫保試點方案破題在即,全民醫保方案有望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在向大會提交的《儘快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建議》的提案中,專門提到我國醫療保險覆蓋面小的問題。
我國有13億人中,只有2億城鎮居民有醫療保險,加上1.7億農村地區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總共只有3.7億人口能享受醫療保險,尚有近10億人口無醫療保障。正是因為沒有達到全民醫保,所以才讓老百姓直接感覺到看病貴、看病難。在美國,看病同樣也很貴,但美國人都有醫療保險,所以他們就不覺得看病貴了。因此,要想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必須建立健全完整的醫療保險體系。
全民醫保
政府管辦分開加大投入,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經費由政府全額安排。
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實行以服務質量和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將“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有助於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全民醫保
政協委員馮世良在向大會提交的《儘快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建議》的提案中,專門提到我國醫療保險覆蓋面小的問題。
全民醫保
推行全民醫保,資金來源是最大的問題。
在國家醞釀全民醫保制度前,部分省份已經先行試點。成都、吉林、富蘊、安徽、湖北、江蘇、廣東、鄭州、濰坊、重慶等省就選擇不同下屬市縣範圍。各地試點中,有許多地方仍然保留“個人賬戶”。各地試點中發現,由於參保門檻過高,使部分人群無法參保,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
濰坊政策
濰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是:全民醫保短板補齊。受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已有686萬人。而隨著醫療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到2009年,濰坊市城鄉全體居民有望人人享受醫療保障的惠澤。
濰坊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的人數已達97.34萬人,該保險有效保障了城鎮從業人員的基本醫療需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后,已經覆蓋濰坊市農業人口達588.76萬人,農民參保率達到90.5%,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初步緩解。
還建立了城區中小學生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按照每人60元的標準,由市財政籌措資金,濰坊市已為城區中小學生建立了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則使城鄉特困群眾得到有效救助。
全民醫保
衛生部和財政部同樣存在分歧。就醫改的投入問題,衛生部認為,財政部多給錢,就什麼事都解決了。但財政部則認為,如果套用現行體制,投多少錢也沒用。
衛生部部長高強2007年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小組討論后表示,要建立“全民醫保”制度,但要實現“全民醫保”還有難度。因為各地、各方面的水平不同。因為繳費水平不一樣,保障水平也不一樣,城鎮職工平均繳費每年1100元,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每年平均繳納50元。這些差距表明,“全民醫保”要逐步、分渠道實現。
《全民醫保2008年操作方法》——2008年5月份,全民醫保已經開始在國內推廣。
1、必須持全家人每個成員身份證,戶口本,以每人的彩色照片各一張。
2、必須全家都保,不可單獨保一個人或部分成員。
3、直接找受保人當地的社區辦事處(屬於農村戶口的,詢問當地村辦公室)。
4、2008年全民醫保是從5月中下旬開始,截止6月30日的。並且2008年7月1日開始生效。
5、全民醫保在2008年7月1日會給受保人發醫保卡。
6、全民醫保的報銷額度分諸多等級。
7、大病重病者,如癌症,尿毒症透析患者等,可以在全民醫保卡分發下來的時候,直接向正在進行治療的醫院申請特殊病種。
8、全民醫保保險金是按年交納的。
五項改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2011年重點抓好五項改革。
1、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2、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3、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4、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5、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六、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指出,我國將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推廣參保人員就醫“一卡通”。
保障水平大提高
根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三年內國家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覆蓋城鄉全體居民。
困難職工
為實現“覆蓋全民”,《實施方案》明確要用兩年左右時間,將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確有困難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后,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積極推進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醫保。
在校學生
《方案》還指出,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範圍。靈活就業人員自願選擇參加城鎮職工醫保或城鎮居民醫保。參加城鎮職工醫保有困難的農民工,可以自願選擇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戶籍所在地的新農合。
中國將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全民醫保。其中,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視解決老人、殘疾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年內覆蓋11市。
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資助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逐步提高對經濟困難家庭成員自負醫療費用的補助標準《方案》明確。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對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擴大和提高門診費用報銷範圍和比例。將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
1門、急診醫療費用:在職職工年度內(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範圍的醫療費累計超過2000元以上部分。
2結算比例:合同期內派遣人員2000元以上部分報銷50%,個人自付50%;在一個年度內累計支付派遣人員門、急診報銷最高數額為2萬元。
3參保人員要妥善保管好在定點醫院就診的門診醫療單據(含大額以下部分的收據、處方底方等),作為醫療費用報銷憑證。
4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參保人員患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后服抗排異葯需在門診就醫時,由參保人就醫的二、三級定點醫院開據“疾病診斷證明”,並填寫《醫療保險特殊病種申報審批表》,報區醫保中心審批備案。這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及取葯僅限在批准就診的定點醫院,不能到定點零售藥店購買。發生的醫療費符合門診特殊病規定範圍的,參照住院進行結算。
5住院醫療。
醫保繳夠20年,才能享受退休后的醫保報銷。
《方案》指出,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解決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係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之間的銜接。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在統籌區域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
城鄉一體
為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方案》還提出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合理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準,控制成本費用。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明確,將公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對目錄進行定期調整和更新。所有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均應配備和銷售國家基本藥物,滿足患者需要。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方案》指出,允許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藥物。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藥物。
《方案》提出國家制定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在國家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基本藥物統一採購價格,其中包含配送費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國家初步建立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推動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兼并重組,發展統一配送,實現規模經營;鼓勵零售藥店發展連鎖經營。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公開招標採購,並由招標選擇的配送企業統一配送。
《意見》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首次實現醫保的全覆蓋。國家還將把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職工、大學生、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職工或居民醫保範圍。
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為50%,並逐步提高政策範圍內的住院報銷比例和門診費用報銷範圍和比例。
面臨調整:新醫改一方面是醫藥發展的又一次機遇,也可能帶來導致整個行業、特別是普葯(在臨床上已廣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規藥品)行業的重新洗牌。
面臨洗牌:新醫改如果按照方案實施,對葯企的影響是巨大的。儘管基本藥物制度的目錄和配套方案尚未最終定稿,但和以前的國家醫保目錄相比,基本藥物目錄將集中大部分的普葯銷售。據分析,入選目錄藥品的單品利潤將更薄。預計普葯企業將面臨兩難的選擇,即不進基本藥物目錄,未來將失去生存的空間;進入基本藥物目錄,降價后將導致產品利潤率大幅度降低。醫改導致的最終結局,很可能具有規模、質量和成本優勢的企業,他們將通過規模的擴張,在低利潤率的情況下,對現有普葯生產格局進行整合。
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國家將會採取多種產權制度方式去改革公立醫院,其中一部分將轉為民營醫院。而首先列入改制、整合的可能會是國有企業辦的、部隊辦的公立醫院”。
對此,牽頭制訂第十套醫改方案並由中科院呈交國務院的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曾益新昨日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立醫院轉為民營醫院涉及的只是極個別辦得不好的、無法維持正常運作的公立醫院,如廠礦醫院等。新醫改提出的一個重點是:支持民營資本辦醫,即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創辦醫院,發展高端醫療,以滿足不同層次醫療消費需求。
按照新醫改方案,“公立醫院改革將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等有效形式”。“理事會+院長負責制”的模式,便於實現“管辦分開”。理事會由投資主體組成,可以包括政府資產的代表者、醫院的投資者、社會名流等,起監督、管理職能,再由理事會聘請醫院院長,對醫院進行具體管理,而衛生部門從行業的角度進行管理和指導。
新方案將會提倡各種資本進入醫療市場,為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同時也鼓勵港澳資本進入醫療市場,目的就是作為整個醫療市場的一個補充部分。
將來,民營醫院最大的努力方向是努力糾正信譽不高的弱點,積極引導走出其特色化的路子來,對“不良”的民營醫院嚴格監管,甚至制定嚴格的退出制度。對資本優良、熱心發展醫療事業的民營資本應大力支持,在政策上給予“國民待遇”。
《意見》提出,國家將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對醫保藥物將實行統一招標、配送,將規範藥品流通。
這一制度旨在降低費用,是保證老百姓有葯可用,用得起葯,能合理用藥的手段。
《意見》指出,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葯事服務費主要用於補償其向患者提供藥品處方服務的合理成本,與銷售藥品的金額不直接掛鉤。
《意見》提出“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這意味著中國醫師制度的重大變革,有助於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
國家“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力爭讓群眾少生病。同時,國家將免費給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為3歲以下嬰幼兒做生長發育檢查,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導等服務。
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保障為重點,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減輕個人醫藥費用負擔。城鎮職工或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逐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與範圍:
1門、急診醫療費用:在職職工年度內(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範圍的醫療費累計超過2000元以上部分。
2結算比例:合同期內派遣人員2000元以上部分報銷50%,個人自付50%;在一個年度內累計支付派遣人員門、急診報銷最高數額為2萬元。
3參保人員要妥善保管好在定點醫院就診的門診醫療單據(含大額以下部分的收據、處方底方等),作為醫療費用報銷憑證。
4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參保人員患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后服抗排異葯需在門診就醫時,由參保人就醫的二、三級定點醫院開據“疾病診斷證明”,並填寫《醫療保險特殊病種申報審批表》,報區醫保中心審批備案。這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及取葯僅限在批准就診的定點醫院,不能到定點零售藥店購買。發生的醫療費符合門診特殊病規定範圍的,參照住院進行結算。
5住院醫療。
醫保繳夠20年,才能享受退休后的醫保報銷。
新醫改提出醫藥分家,對零售藥店發展是一個機遇。新醫改中增設了葯事服務費,以這種方式逐步實現醫藥分開。這樣,醫師主要負責指導百姓用藥,而患者可以在藥店選擇相對物美價廉的藥品,藥店的顧客會大量增加。
據悉,一份醫保擴面的具體方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方案》已由勞動保障部、衛生部等部門擬就,隨著試點的成熟與進展,各地醫保試點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了1.3億名城鎮職工;在農村,農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對農民醫保有了制度安排,但是遊離於上述群體之外的城鎮個體工商戶、無業人員、職工家屬、農民工、在校學生等成了醫保制度的“真空地帶”。為消除這種“真空地帶”,建立無縫隙對接的全民醫保體系,國家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重新進行框架設計,並選擇一批地區從2007年下半年先行試點。根據現有規劃,2008年將總結試點經驗繼續推廣,2009將務實推進全國性的全民醫保方案。屆時,醫保制度將覆蓋全國13億人口,真正實現全民醫保。
《試點方案》界定的“城鎮職工制度沒有覆蓋”的人群,包括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範圍內的非從業城鎮居民和學生兒童;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等。這些“城鎮居民”一旦患病沒有任何醫療保障,所有醫療費用都要自己負擔。醫療保險制度的缺憾導致未覆蓋群體無法享受醫療保險的益處,形成事實上的醫保制度的不公平。為保障上述群體的醫保權益,《試點方案》提出,城鎮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統籌層次一致,即以縣(市)為統籌單位,設區的市在全市範圍內實行統籌。
推行全民醫保,資金來源是最大的問題。對全民醫保持反對意見的一方曾認為,國家財力還不足以使醫保制度覆蓋全民,而沒有職業的城鎮居民恰好又是支付能力最弱的群體,拿不出多少錢來參保。而《試點方案》給出的原則是:“國家補助一點、地方安排一點、個人掏一點。”方案提出,中央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將按一定的比例,補助欠發達地區城鎮居民和經濟困難城鎮居民參保。補助範圍可能包括低保人員、一定年齡以上的老人、傷殘人員、失業人員等,還包括在校大中專學生。
事實上,在國家醞釀全民醫保制度前,部分省份已經先行試點。從2005年開始,吉林、安徽、湖北、江蘇、廣東等省就選擇不同下屬市縣範圍,嘗試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並進行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
與《試點方案》不同,各地試點中,有許多地方仍然保留“個人賬戶”。“這是過渡辦法,因為政策制定得考慮居民心理。”吉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醫療保險處處長宮晶瑛認為這一規定乃無奈之舉,因為居民常常會擔心“我不得病,那保費豈不是白交了?”“留個家庭賬戶,是為了增強制度的吸引力。”各地試點中發現,由於參保門檻過高,使部分人群無法參保,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吉林省長春市在2006年試行該政策時,繳費標準是每人每年240元,試行時困難人群表示無力支付。為此,吉林將繳費標準定為200元、150元、120元三個標準。
為推行新型的全民醫療保險方案,石獅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啟動醫保改革。據悉,該市財政擬拿出400萬元對此進行補貼,包括外來人口在內的34萬居民將因此受惠。
根據石獅市新型全民合作醫療保險方案,該市每人每年參保金為40元,其中市財政出15元,鎮、街道(企業)出5元,個人只要出20元。對於低保對象,市財政出20元,鎮(街道)出20元。該方案將先從農村試點開始登記投保,再向城區全面鋪開;先向本地參保居民進行補助,再向外來參保人員進行補助。石獅市新型全民醫保由石獅市委、市政府統一組織領導,成立由財政、衛生、稅務、工商、教育、農辦、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主要領導組成的全民醫保管委會,負責全民醫保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工作。設立市醫保辦作為全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辦機構。同時設立醫保管理中心,由管委會委託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負責保險金的支付業務,實現對全民醫保的專業化管理與高效運作。
石獅市該項新型全民醫保的投保範圍包括:凡居住於石獅市區域內所有該市常住人口(農業人口及非農業人口)、居住該市的外來務工人員以及在本市就學的大、中、小學在校學生均可投保。據測算,全市將有34萬人因參加全民醫保而受惠。
參保人員參保后就醫,如費用超過400元,可按相關規定的比例進行報銷,每個參保人員最高可報銷金額2萬元。按規定,參保人可在該市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各鎮(街道)所屬衛生院等一、二級醫療機構診治。
按照規定,所有的保險基金集中至該市醫保管理中心,並在醫管會認定的國有商業銀行設立全民醫保基金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經辦人員和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不從醫保基金中提取。
“三駕馬車”對接難題
由於制度設計中的疏漏,試點地區出現醫保“三駕馬車”相互掣肘的城鎮居民醫保、職工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間管理制度對接的問題。三項醫保職能分別由勞動、衛生、民政等三部門分管,同時,發改委、財政、農業、葯監等其他部門也參與管理,“多龍戲水”卻沒有一個部門能承擔全面協調的社會保障職責。據悉,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分別就這三個制度的管理體制進行專題研究,最終會形成一個社會化一體化管理體系。
在眾多參與醫改的政府部門中,衛生部、財政部和勞動保障部是三個主要發出聲音的部門,其中一個管醫療服務體系,一個管撥錢,一個管醫保。2006年,這些部門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表達他們對醫改方案的不同看法。
“衛生部的方案,主要關注基本醫療的提供,希望政府的投入用於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勞動保障部認為應該從大病著手,建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通過解決大病來解決看病貴問題。兩者在此存在很大分歧。”參與醫改課題研究的一位研究人員分析。
衛生部和財政部同樣存在分歧。據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楊團介紹,就醫改的投入問題,衛生部認為,財政部多給錢,就什麼事都解決了。但財政部則認為,如果套用現行體制,投多少錢也沒用。“醫改很複雜,涉及多個部門、各方利益,要制定出一個各方都普遍認可的方案,確實比較難。最終可能要依靠最高層來協調。”業內一位權威人士如是說。
《試點方案》另一引人注目之處是明確規定了首診制和轉診制度。即城鎮居民看病首診必須在限定的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過社區醫療機構診斷後,才能轉診到大醫院。這是和城鎮職工醫保制度不同的地方。另一個不同是,現有職工醫保制度中備受爭議的“個人賬戶”制度在城鎮居民醫保方案中不再提及。由於個人賬戶的存在,個人有權隨意處置個人賬戶里的醫保資金,醫保就難做到“強制繳費”。考慮到原有制度的這一弊端,在未來國家城鎮居民醫保試點方案中,將不再提及設置個人賬戶。
一位熟悉《試點方案》的業內人士分析,按照《試點方案》中的制度設計,未來覆蓋全民的醫保制度仍然屬於“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而且,“相比於現有的職工醫保制度,非職工的城鎮居民醫保在保障水平、繳費標準上仍可能存在差異”。“在有些地方,特別是經濟支付力弱的不發達地區,非職工醫保的保障水平有可能會低於職工醫保。”
——2008年5月份,全民醫保已經開始在全國推廣開了。這個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
如何買全民醫保:
1.必須持全家人每個成員身份證,戶口本,以每人的彩色照片各一張。
2.必須全家都保,不可單獨保一個人或部分成員。
3.直接找受保人當地的社區辦事處(屬於農村戶口的,請詢問當地村辦公室)。
4.已經擁有社保的或新農保的人,可能不能辦理(同樣請諮詢當地最後一級管轄你們的機關-即社區辦事處或者村委會)
5.2008年全民醫保是從5月中下旬開始,截止6月30日的。並且2008年7月1日開始生效。
6.全民醫保在7月1日會給受保人發醫保卡,此卡是與工商銀行掛鉤的一種消費卡。這種卡僅在進行醫療消費的時候可直接刷卡,進行報銷。其他任何非醫療渠道無法從獲得款項。
7.全民醫保的報銷額度分諸多等級。按照醫院等級分類:從高到底依次是3級醫院,2級醫院,1級醫院。每個級里還分甲,乙等。具體報銷百分比是有區別的(請向當地辦事處諮詢)
8.大病重病者,如癌症,尿毒症透析患者等...可以在全民醫保卡分發下來的時候,直接向你正在進行治療的醫院申請特殊病種。
9.全民醫保保險金是按年交納的,每年每人300元人民幣,但是國家為公民承擔一半,每年每人實際費用是150人民幣。據國家規定,最高可以獲得5萬人民幣左右的保險金。但2008年是以半年計算的。即:2008年7月1日—2008年年底。交納的保險金也折半:每人75人民幣。
10:未能在2008年6月30日前申請辦理的,需要到2009年方可辦理。
注意:申請限期是6月30日,但是實際操作按照地方實際情況而定,可能在此時間之前就結束辦理。最好在20日前完成辦理手續。(本文是按照中國。福建省。泉州市.XX街道.XX社區 辦理為例寫的,請務必向當地諮詢詳細狀況,因為各地操作可能有稍微區別。)
全民醫保
民眾對提高保障水平有了新期待
由於快速進入了全民醫保時代,社會心理發生了變化。在心理變化和福利效應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已不滿足於“有保障”,而是期望有一個較高水平的、體現社會公平的保障。這種需求的變化對醫療保障制度提出嚴峻挑戰。我國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俗稱“三加一”,即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農村新農合加城鄉醫療救助。在全國各個地方,三種醫保的保障水平存在不小的差異,於是重複參保的現象就出現了。
“根據我們調查,重複參保率在10%左右。以城鄉居民參保人數10億計算,10%是1個億。一個人補助120元,就是1200億元的財政資金等於打了水漂,造成極大的浪費。”王東進說。
除了重複參保外,信息網路建設也出現重複,因為每一種醫保都有自己的信息網路系統,三種醫保就有了三套系統,並同時覆蓋城鄉。據了解,一個中等城市建設一套醫保信息網路就需要花費6000萬元到8000萬元。
此外,不同的醫保還配置了自己的人員隊伍,人員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胡大洋說:“城市醫療保險的管理是由一個部門管,農村由另外一個部門管。社會醫療救助,又是一個部門,所以體制導致我們制度之間不能相互銜接,地域間差距比較大。”
醫保正面臨著尷尬:如果不將三種醫保加以整合、統一,就會受到公平性的質疑,而如果要整合、統一,現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又不允許。“任何社會保障制度都不能脫離或超越經濟發展水平而獨立存在。”王東進說,不能不切實際地“吊高胃口”,給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造成無序的危險。
醫保基金成了政府補償資金
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胡大洋說:“全民醫保來得非常快,以至於我們準備不足。”
現在最為尷尬的是,基本藥品藥物目錄的推行。此前衛生部官員曾坦言,2010年底實現基本藥物制度60%地區的覆蓋目標,任務很艱巨。王東進昨天則表示,很多地方甚至連覆蓋率的一半———30%都沒有達到。
胡大洋介紹,由於政府補償難以到位,江蘇省推行基本藥物目錄非常困難。根據基本藥物目錄製度,凡是列入目錄中的基本藥物都將實施零差率銷售政策,以改變“以葯養醫”的現狀。遺憾的是,零差率實施后,很多政府的補償機制並不到位,其缺額部分竟然要求醫療保險基金補償。
“醫保基金是參保民眾的‘保命錢’、‘救命錢’,只能用於購買基本醫療服務,如果採取直補,就違背了支付制度與運行機制。”王東進說。
基於此,專家認為,要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僅靠取消藥品加成一劑“處方”是難以根治的。而是應該從公立醫院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上真下功夫,堅持公益性,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在實施藥品零差率后,政府補償機制如何儘快到位,直接決定著基本藥物制度的成敗。
全民醫保應當摒棄長官意志
全民醫保快速推進后遭遇的尷尬該如何解決?王東進說:“一定要真正切實遵守中央的兩個文件的精神,增強協調,真正形成醫療、衛生、藥品生產流通和醫療保障的三醫配套聯動。”據了解,各地的社會保障部門都在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體制創新。“但制度的創新不能動搖基本醫療保障這個基礎。”
王東進以門診統籌舉例,任何門診統籌的制度都不應該刺激醫療需求的大量釋放,更不能讓大家像潮水一樣湧入三級醫院,“這樣很容易把基本醫療保障的原則突破,制度的基本面會受到衝擊。”專家們認為,政府部門出台的政策不能不顧本地經濟基礎而討好民眾,任何沒有經過可行性論證的決策,都很危險。
在堅持根本的基礎上,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則必須革新。“要把政府的監管,由過去父子關係轉為政府監管關係。”王東進說,“未來的管理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管人、財、物的程度,就很可能會越管越糟糕。”
在全民醫保時代里,必須要變領導決定為制度決定,才能建立穩定而長久的醫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