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公司
以健康管理為目標的贏利性企業
若想要理解健康管理公司,首先要理解健康管理這一名詞。健康管理: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在政府新醫改的推動下,智能醫療的技術研究及商業應用正在成為業界熱點,科技部、工信部在各自最新公布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都明確了對建設“數字醫療與健康”“智能醫療”等民生健康工程項目的規劃和支持。許多企業都致力於研發產品及服務,希望角逐這一市場。
而在我國,具備便攜移動和互聯性的新型醫療保健終端和信息化產品,其檢測功能、準確性以及伴隨的低成本醫療保健服務,已能達到進入中國家庭並普及使用的水平。
個性化、現代化的健康管理,充分依靠現代醫學和現代信息學,充分發揮現代通信技術手段優勢,依據整套規範的操作過程,就能精確確定管理目標人群,為醫患交流提供交互平台,提供針對性強的低成本健康改善方案和途徑。
健康管理公司,就是以“健康管理”為目標的贏利性企業。該類企業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但今時今日,中國大陸的健康管理公司仍然是以中高收入人群為目標客戶。也有人誤以為健康管理公司 = 體檢機構。
健康管理是20世紀50年代末最先在美國提出的概念(Manage Care),其核心內容是:醫療保險機構通過對其醫療保險客戶(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開展系統的健康管理,達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或發展,顯著降低出險概率和實際醫療支出,從而減少醫療保險賠付損失的目的。此時還沒有專門的公司來獨立處理此項業務,操作健康管理的,是保健公司的某些部門。
美國最初的健康管理(Manage Care)概念還包括醫療保險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簽訂最經濟適用處方協議,以保證醫療保險客戶可以享受到較低的醫療費用,從而減輕醫療保險公司的賠付負擔。
隨著業務內容的不斷充實和發展,健康管理逐步發展成為一套專門的系統方案和營運業務,並開始出現區別於醫院等傳統醫療機構的專業 健康管理公司,並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與醫療保險機構或直接面向個體需求,提供系統專業的的健康管理服務。健康管理業務由部門業務,分化成熟為企業——專業化、營運化。
我國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異常迅猛,在國內超過3000家專業的健康管理公司中,有數家已經獲得數千萬美元巨額投資,而境內外資金預計有超過10億美元會投入國內的健康管理行業。迄今為止,國內已設立了六家國家級的健康管理協會或學會,從北京到海南,也先後紛紛成立了數十家健康管理學會或協會。《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正式創刊,“健康管理師”作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得到了勞動部、人事部、衛生部的高度重視。健康管理作為一種最具活力的健康服務模式,已越來越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越來越深入人心,被主流社會認可和接受,越來越得到了體檢中心、保險公司、健康產品廠商等上下游的關注,並逐漸融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運營體系。健康管理行業已經成為國內繼IT行業后又一個新的增長點,不久的將來,“健康管理”將成為國人健康服務的主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辦公廳於2007-10-26向所屬衛生主管部門和部直屬醫療單位下發了關於“《體檢機構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及相關材料意見的通知”,衛生主管部門委託中國醫師協會組建了《體檢辦法》起草專家委員會,經專家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后才起草完成徵求意見稿。這是國內第一部體檢行業的准入管理規範。
2010-01-22,北京市正式出台《健康體檢機構管理辦法》,對體檢機構、人員資質、儀器設備等一一進行規範,其中要求醫療機構要在健康體檢公共區域公示體檢項目及收費標準。該辦法自2010年2月1日起實施。
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健康管理的實踐、立法、監管方面,需要繼續努力。
不同的健康管理公司,有其自己的產品套餐。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表現形式可能是:
1、相對直觀:
A、健康觀念教育:主要是改變更新觀念,發現顧客生活中觀念上存在的問題。
B、關於生活品質提升的產品系列:為顧客提供觀念、產品、服務和工具。未來對生活品質要求會越來越高。
C、科學生活的方案。
D、通過各種手段為顧客提供綠色通道。
E、健康促進工具將成為最主要的產品和服務。
2、相對文藝一些:
A、體質維護系列
B、生活管家系列
C、方案促進系列
D、生活秘書提示系列
目前,健康管理對於我國來說還是一個新事物。我國第一家以健康管理註冊的公司出現在2001年。目前這類的公司已有約200家。雖然已有一定的規模,但總體來說,健康管理在我國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健康管理政府支持有待加強。
二、健康管理公眾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三、健康管理的運作機制不成熟。。
四、健康管理公司發展模式還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