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療

患者與醫生信息化互動的技術

智能醫療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台,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簡要介紹


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感測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能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現代社會人們需要更好的 醫療系統。這樣,遠程醫療、電子醫療(e-health)就顯得非常急需。藉助於物聯網/雲計算 技術、人工智慧的專家系統、嵌入式系統的智能化設備,可以構建起完善的物聯網醫療體系,使全民平等地享受頂級的醫療服務,解決或減少由於醫療資源缺乏,導致看病難、醫 患關係緊張、事故頻發等現象。
早在 2004 年,物聯網技術便應用於醫療行業,當時美國食 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採取大量實際行動促進 RFID 的實施和推廣,政府相關機構通 過立法,規範 RFID 技術在藥物的運輸、銷售、防偽、追蹤體系中的應用。美國醫院採用 基於 RFID 技術的新生兒管理系統,利用 RFID 標籤和閱讀器,確保新生兒和小兒科病人的 安全。2008 年底,IBM 提出了“智慧醫療”概念,設想把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醫療領域,實現醫療信息互聯、共享協作、臨床創新、診斷科學以及公共衛生預防等。

實際應用


1.醫院的耗材管理(加拿大醫院採用RFID技術補充耗材)
2.血液管理(RFID在血液管理中的應用)
3.藥品的追蹤溯源(德國製藥廠商使用超高頻標籤追蹤藥品)
智能醫療結合無線網技術、條碼RFID、物聯網技術、移動計算技術、數據融合技術等,將進一步提升醫療診療流程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醫院綜合管理水平,實現監護工作無線化,全面改變和解決現代化數字醫療模式、智能醫療及健康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等的問題和困難,並大幅度提體現醫療資源高度共享,降低公眾醫療成本。
通過電子醫療和RFID物聯網技術能夠使大量的醫療監護的工作實施無線化,而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信息及時採集和高度共享,可緩解資源短缺、資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眾的醫療成本。
智能醫療發展現狀
智能醫療的發展分為七個層次:一是業務管理系統,包括醫院收費和藥品管理系統;二是電子病歷系統,包括病人信息、影像信息;三是臨床應用系統,包括計算機醫生醫囑錄入系統(CPOE)等;四是慢性疾病管理系統;五是區域醫療信息交換系統;六是臨床支持決策系統;七是公共健康衛生系統。總體來說,中國處在第一、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發展的階段,還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CPOE,主要是缺乏有效數據,數據標準不統一,加上供應商欠缺臨床背景,在從標準轉向實際應用方面也缺乏標準指引。中國要想從第二階段進入到第五階段,涉及到許多行業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的形成,這也是未來需要改善的方面。
在遠程智能醫療方面,國內發展比較快,比較先進的醫院在移動信息化應用方面其實已經走到了前面。比如,可實現病歷信息、病人信息、病情信息等的實時記錄、傳輸與處理利用,使得在醫院內部和醫院之間通過聯網,實時地、有效地共享相關信息,這一點對於實現遠程醫療、專家會診、醫院轉診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這主要源於政策層面的推進和技術層的支持。但欠缺的是長期運作模式,缺乏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此外還面臨成本高昂、安全性及隱私問題等,這也是刺激未來智能醫療。

發展趨勢


物聯網技術用於醫療領域,藉由數字化、可視化模式,可使有限醫療資源讓更多人共享。從醫療信息化的發展來看,隨著醫療衛生社區化、保健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通過射頻儀器等相關終端設備在家庭中進行體徵信息的實時跟蹤與監控,通過有效的物聯網,可以實現醫院對患者或者是亞健康病人的實時診斷與健康提醒,從而有效地減少和控制病患的發生與發展。此外,物聯網技術在藥品管理和用藥環節的應用過程也將發揮巨大作用。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未來醫療向個性化、移動化方向發展,到2015年超過50%的手機用戶使用移動醫療應用,如智能膠囊、智能護腕、智能健康檢測產品將會廣泛應用,藉助智能手持終端和感測器,有效地測量和傳輸健康數據。
未來幾年,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將超過一百億元,並且涉及的周邊產業範圍很廣,設備和產品種類繁多。這個市場的真正啟動,其影響將不僅僅限於醫療服務行業本身,還將直接觸動包括網路供應商、系統集成商、無線設備供應商、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利益鏈條,從而影響通信產業的現有布局。
隨著安全防範體制和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得醫療行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應用最新的新科技成果,帶領全行業步入一個新的台階,提供最先進最及時的醫 療服務,樹立自己的行業形象,並能夠高效的為用戶服務。為促進醫院實現現代化、高效管理的具體要求,現提出結合現今行業發展水平,利用先進技術,採用安全 可靠的網路監控解決方案,將監控系統“集成化,網路化”是符合醫院保衛工作發展需要的。

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英文簡稱WIT120,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台,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健康需要


由於國內公共醫療管理系統的不完善,醫療成本高、渠道少、覆蓋面低等問題困擾著大眾民生。尤其以“效率較低的醫療體系、質量欠佳的醫療服務、看病難且貴的就醫現狀”為代表的醫療問題為社會關注的主要焦點。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等等問題都是由於醫療信息不暢,醫療資源兩極化,醫療監督機制不全等原因導致,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醫療信息網路平台體系,使患者用較短的等療時間、支付基本的醫療費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優質的診療服務。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組成部分


智慧醫療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
1. 智慧醫院系統,由數字醫院和提升應用兩部分組成。
數字醫院包括醫院信息系統(即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醫學影像信息的存儲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傳輸系統以及醫生工作站四個部分。實現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及數據交換。
醫生工作站的核心工作是採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狀況和醫療信息。醫生工作站包括門診和住院診療的接診,檢查,診斷,治療,處方和醫療醫囑、病程記錄、會診、轉科、手術、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醫療過程的工作平台。
提升應用包括遠程圖像傳輸、大量數據計算處理等技術在數字醫院建設過程的應用,實現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比如:
遠程探視,避免探訪者與病患的直接接觸,杜絕疾病蔓延,縮短恢復進程;
遠程會診,支持優勢醫療資源共享和跨地域優化配置;
自動報警,對病患的生命體征數據進行監控,降低重症護理成本;
臨床決策系統,協助醫生分析詳盡的病歷,為制定準確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基礎;
智慧處方,分析患者過敏和用藥史,反映藥品產地批次等信息,有效記錄和分析處方變更等信息,為慢性病治療和保健提供參考。
2. 區域衛生系統,由區域衛生平台和公共衛生系統兩部分組成。
區域衛生平台包括收集、處理、傳輸社區、醫院、醫療科研機構、衛生監管部門記錄的所有信息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包括旨在運用尖端的科學和計算機技術,幫助醫療單位以及其它有關組織開展疾病危險度的評價,制定以個人為基礎的危險因素干預計劃,減少醫療費用支出,以及制定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電子健康檔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HER)。比如:
社區醫療服務系統,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治療,慢性病的社區護理,大病向上轉診,接收恢復轉診的服務;
科研機構管理系統,對醫學院、藥品研究所、中醫研究院等醫療衛生科院機構的病理研究、藥品與設備開發、臨床試驗等信息進行綜合管理。
公共衛生系統由衛生監督管理系統和疫情發布控制系統組成。
3. 家庭健康系統。
家庭健康系統是最貼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針對行動不便無法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病患的視訊醫療,對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遠程的照護,對智障、殘疾、傳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監測,還包括自動提示用藥時間、服用禁忌、剩餘藥量等的智能服藥系統。
從技術角度分析,智慧醫療的概念框架(見智慧醫療方案架構圖)包括基礎環境、基礎資料庫群、軟體基礎平台及數據交換平台、綜合運用及其服務體系、保障體系五個方面。
基礎環境:通過建設公共衛生專網,實現與政府信息網的互聯互通;建設衛生數據中心,為衛生基礎數據和各種應用系統提供安全保障。
基礎資料庫:包括藥品目錄資料庫、居民健康檔案資料庫、PACS影像資料庫、LIS檢驗資料庫、醫療人員資料庫、醫療設備等衛生領域的六大基礎資料庫。
軟體基礎平台及數據交換平台:提供三個層面的服務:
首先是基礎架構服務,提供虛擬優化伺服器、存儲伺服器及網路資源;
其次是平台服務,提供優化的中間件,包括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門戶伺服器等;
最後是軟體服務,包括應用、流程和信息服務。
綜合應用及其服務體系:包括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統三大類綜合應用。
保障體系:包括安全保障體系、標準規範體系和管理保障體系三個方面。從技術安全,運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構建安全防範體系,確實保護基礎平台及各個應用系統的可用性、機密性、完整性、抗抵賴性、可審計性和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