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牙門將的結果 展開
- 牙門將
- 吳將
牙門將
牙門將
牙門將是古代官職的一種,起源於古代的一種防禦工事“牙門”,負責在牙門裡統領士兵指揮作戰的將領被稱為牙門將。擔任牙門將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武,以上陣搏戰。牙門將後來演變成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的職位。
牙門將是古代武將的職稱,手下有一定數量的士兵,擔任指揮防禦的任務,后逐漸演變成為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一類。蜀漢名將王平以及劉封之子劉林、趙雲次子趙廣曾任此職。
所謂牙門,是一種在戰鬥中抵禦敵人用的一種建築物,比土城小,屬於防禦工事。每一座牙門裡置一個將領,負責統領牙門裡的士兵,並擔任防禦任務,其為牙門將,牙門上插有牙旗。據《三國志·袁紹傳》記載:“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麴)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唐李賢在此注到:“凡軍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堅;若有折,將軍不利。牙門旗竿,軍之精也。”
三國時期的蜀漢,因為要抵禦各方面強敵,除了諸葛亮、魏延在漢中鑄造的土城外,張嶷為了平定南中叛亂,姜維因為汶山西五郡北逼陰平、武都,都修建了大量的牙門。據《華陽國志》記載:“延熙二年,乃還舊郡。更城郡城,夷人男女莫不致力。興復七縣。(張)嶷遷后,復頗奸軌,雖有四部斯兒及七營軍,不足固守。乃置赤甲、北軍二牙門,及斯兒督軍中堅,衛夷檄。”從這裡可以看出,蜀漢張嶷置“牙門”是為了抵禦敵軍,而張嶷之前也做過“牙門將”,他應該更清楚“牙門”作用,於是很熟練的用“牙門”達到了抗敵這一效果。
牙門的修築是為了抵禦敵人,因此牙門的修築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華陽國志》:“(晉泰始)七年,汶山守兵呂臣等殺其督將以叛。族滅之。初,蜀以汶山西五郡北逼陰平、武都,故於險要置守,自汶江、龍鶴、冉尨、白馬、匡用五圍,皆修屯牙門。晉初,以御夷檄,因仍其守。”蜀漢昔日修築的“牙門”後來被晉給用上了,這種東西得以保留,其堅固程度是非常高的,並且可以看出“牙門”是置於險要之地的。
所以不難看出,牙門將其實就是置於防禦工事牙門裡,擔任守御任務的將領,並且統領著一定數量的士兵。因為牙門將通常都要直接參與戰鬥,從蜀漢牙門將的擔任者王平、張嶷來看,牙門將的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定的勇武。而到了後來,隨著歷史的演變,牙門將已經漸漸變成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之類的職位。
牙門將王平
牙門將張嶷
牙門將向寵
另有蜀漢名將趙雲之子趙廣,劉封之子劉林都曾被任命為牙門將。
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第二十九卷《職官·武官下》中的“雜號將軍”一欄將“牙門將”列在了最後,記載如下——“牙門將。冠服與將軍同。魏文帝黃初中置。明帝以胡烈為之。又王隱晉書云:‘陸機少襲父為牙門將,吳人重武官故也。’晉惠帝特置四部牙門,以汝南王祐為之。蜀以趙云為之。”按照這個記載,牙門將應是雜號將軍的一種,也有一說認為是低於雜號將軍、高於一般偏將的一種武官職位。需要注意的是,在《三國志·趙雲傳》中記載趙雲的官職為牙門將軍,並非牙門將,在蜀漢牙門將軍與牙門將並非同一官職,證據在於《三國志.王平傳》的記載,王平投降劉備后官拜“牙門將、禆將軍”,因禆將軍已是將軍名號,則顯示牙門將一職在蜀漢是具體的一種職位而非將軍名位,並非與雜號將軍的牙門將軍等同。《三國志》亦只有在蜀志中趙雲和魏延的傳中寫作“牙門將軍”,魏志和吳志皆沒有。所以一般認為“牙門將軍”是劉備所創的雜號將軍名號,並非《通典》所收錄的“牙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