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藥大學
高等院校
陝西中醫藥大學(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簡稱“陝中大”,坐落於陝西咸陽,是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古都咸陽,1978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並被確定為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授權單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為陝西中醫藥大學。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北校區、南校區,總佔地面積796675.3平方米;設有14個教學單位,2所直屬附屬醫院,3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27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員工50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1382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488人,本科生12334人,留學生115人。
1952年,西北中醫進修學校在西安成立。
1959年,學校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
1961年,學校遷至咸陽。
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陝西中醫學院為全國8所重點建設中醫院校之一。
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醫藥院校。
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
2015年4月24日,陝西中醫學院更名為陝西中醫藥大學。同年4月28日,被批准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下設中醫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第二臨床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系)、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外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4個教學單位;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3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陝西中醫藥大學製藥廠和陝西醫史博物館;開設27個本科專業。
陝西中醫藥大學本科專業 | |
院系 | 專業 |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藥學院 | 中藥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藥製藥 |
針灸推拿學院 | 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 |
醫學技術學院 | 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學、生物技術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應用心理學 |
人文管理學院 | 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 |
外語學院 | 英語 |
社會科學部 | —— |
體育部 | —— |
基礎醫學院 | —— |
繼續教育學院 | —— |
● 附屬醫院
直屬附屬醫院 |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
非直屬附屬醫院 | 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 咸陽市中心醫院 | ||
西安市中醫醫院 | 寶雞市中醫醫院 | |||
西電集團醫院 | 銀川市中醫醫院 | |||
安康市中醫醫院 | 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 | |||
寶雞市中心醫院 | 西安市第五醫院 | |||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 | 延安市中醫醫院 | |||
兵器工業五二一醫院 | 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 | |||
慶陽市中醫醫院 | 商洛市中醫醫院 | |||
漢中市人民醫院 | 榆林市中醫醫院 | |||
西安大興醫院 | 西安市胸科醫院 | |||
陝西省結核病防治院 | 威海市中醫院 | |||
寶雞市高新人民醫院 | 咸陽彩虹醫院 | |||
渭南市中心醫院 | 榆林市第二醫院 | |||
寶雞市婦幼保健醫院 | 西安工會醫院 |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教職員工5000餘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有專任教師10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583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600餘名、兼職博士生導師43名;分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黑龍江、浙江、遼寧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現有國醫大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中醫藥教學名師等7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4人,國家級、省級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教師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陝西省名老中醫、名中醫49人,陝西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三五”人才23人,陝西省“三秦學者”、“百人計劃”、“特支計劃”人才15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10個,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特支計劃”三秦學者創新團隊5個。
國醫大師:張學文、郭誠傑、雷忠義
陝西中醫藥大學省級教學團隊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批準時間 | 帶頭人 | 批准文號 |
---|---|---|---|---|
1 | 中醫基礎理論 | 2007年 | 張登本 | 陝教高(2007)52號 |
2 | 中醫內科學 | 2009年 | 張學文 | 陝教高(2009)21號 |
3 | 中藥學 | 2010年 | 王景洪 | 陝教高(2010)7號 |
4 | 中醫骨傷科學 | 2011年 | 劉德玉 | 陝教高(2011)39號 |
5 | 中藥製藥 | 2012年 | 王昌利 | 陝教高(2012)36號 |
6 | 針灸推拿學 | 2013年 | 張衛華 | 陝教高(2013)30號 |
7 | 中醫婦科學 | 2014年 | 賀豐傑 | 陝教高(2014)16號 |
8 | 醫學檢驗技術 | 2014年 | 權志博 | 陝教高(2014)16號 |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2個,省級一流專業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系)2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共20門。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醫學、中藥學
陝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製藥工程、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資源與開發、醫學檢驗技術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序號 | 項目名稱 | 級別 | 批準時間 | 批准文號 |
---|---|---|---|---|
1 | 中醫學 | 國家級 | 2013年 | 教高司函(2013)56號 |
2 | 中藥學 | |||
3 | 中醫學 | 省級 | 2012年 | 陝教高(2012)15號 |
4 | 中藥學 | 2012年 | 陝教高(2012)15號 | |
5 | 針灸推拿學 | 2013年 | 陝教高(2013)15號 | |
6 | 醫學檢驗技術 | 2013年 | 陝教高(2013)15號 | |
7 | 臨床醫學 | 2014年 | 陝教高(2014)15號 | |
8 | 製藥工程 | 2014年 | 陝教高(2014)15號 | |
9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校級 | 2013年 | 陝中院教字(2013)第32號 |
10 | 漢語言文學 | 2013年 | 陝中院教字(2013)第32號 |
● 特色專業
序號 | 項目名稱 | 級別 | 批準時間 | 批准文號 |
---|---|---|---|---|
1 | 中醫學 | 國家級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6號 |
2 | 中藥學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號 | |
3 | 中醫學 | 省級 | 2007年 | 陝教高(2007)64號 |
4 | 針灸推拿學 | 2008年 | 陝教高(2008)21號 | |
5 | 中藥學 | 2009年 | 陝教高(2009)20號 | |
6 | 醫學檢驗 | 2010年 | 陝教高(2010)13號 | |
7 | 製藥工程 | 2011年 | 陝教高(2011)42號 |
● 精品課程
省級精品課程 |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內科學 | 中藥學 | 中醫診斷學 | 針灸學 |
婦產科學 | 方劑學 | 醫古文 | 刺法灸法學 | 生理學 |
傷寒論 | 醫學免疫學 | 溫病學 | 中醫婦科學 | 中藥藥理學 |
中藥化學 | 臨床微生物檢驗 | 實驗針灸學 | ||
校級精品課程 | ||||
診斷學 | 中藥鑒定學 | 病理學 | 專項體育 | 生物化學 |
護理學基礎 | 外科學 |
●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批準時間 | 批准文號 |
---|---|---|---|
1 | 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7年 | 陝教高(2007)53號 |
2 | “思邈計劃”中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9年 | 陝教高(2009)48號 |
3 | 針灸推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13年 | 陝教高(2013)28號 |
4 | 系科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14年 | 陝教高(2014)16號 |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批準時間 | 批准文號 |
---|---|---|---|
1 |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2009年 | 陝教高(2009)25號 |
2 | 中醫骨傷實驗教學中心 | 2011年 | 陝教高(2011)41號 |
3 | 中醫診斷學實驗教學中心 | 2012年 | 陝教高(2012)41號 |
4 | 製藥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2013年 | 陝教高(2013)29號 |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陝西省一流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5個。
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中醫腦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藥理學、臨床中藥學、內經學、中醫康復學、中藥化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文化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中醫血液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心血管)
省級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中藥製藥、中醫藥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中醫臨床基礎(傷寒論)、中醫骨傷學科、中醫學(中醫養生學)
廳局級重點學科:中醫肺病學、方劑學、中醫脾胃病學、中西醫結合骨傷學科、中醫心病學科、中醫腦病學、中醫消化內科、針灸學、中醫腫瘤學、中醫康復學
陝西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點 |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序號 | 碩士專業名稱 | ||
醫學 | 中醫學 | 1 | 中醫基礎理論 |
2 | 中醫臨床基礎 | ||
3 | 中醫醫史文獻 | ||
4 | 方劑學 | ||
5 | 中醫診斷學 | ||
6 | 中醫內科學 | ||
7 | 中醫外科學 | ||
8 | 中醫骨傷學 | ||
9 | 中醫婦科學 | ||
10 | 中醫兒科學 | ||
11 | 中醫五官科學 | ||
12 | 針灸推拿學 | ||
中西醫結合 | 1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
2 | 中西醫結合臨床 | ||
臨床醫學 | 1 | 內科學 | |
2 | 外科學 | ||
3 | 婦產科學 | ||
4 | 腫瘤學 | ||
5 | 麻醉學 | ||
6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7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
8 | 全科醫學 | ||
公共衛生 | 1 | / | |
護理 | 1 | / | |
理學 | 中藥學 | 1 | 中藥藥理學 |
2 | 中藥鑒定學 | ||
3 | 中藥炮製學 | ||
4 | 中藥化學 | ||
應用心理 | 1 | / | |
工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 | 中藥製劑學 |
2 | 製藥工程 | ||
總計 | 8 | 31 |
2020年11月,獲評”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對象“秦葯特色資源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5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陝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陝西省臨床研究中心與分中心、2個陝西省重點研究室、13個陝西省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與陝西省免疫炎症相關疾病中醫藥防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陝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陝西省創新藥物研究中心。
省部(教育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陝西中藥資源產業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製劑實驗室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中藥藥理實驗室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二級實驗室
中醫藥分子生物實驗室
中藥鑒定學實驗室
血管神經生理學實驗室
藏象分子免疫學實驗室
針灸推拿實驗室
血證診斷實驗室
脾胃病分子免疫實驗室
中藥化學實驗室
中藥物理實驗室
中西醫結合免疫學研究室
分子病理學實驗室
中醫骨病理與生物力學實驗室
中醫藥分子學與免疫學實驗室
●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陝西省秦嶺中草藥應用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中藥飲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
針葯結合創新研究中心
● 省級重點研究室
陝西省中藥基礎與新葯研究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中醫體質與疾病防治重點實驗室
2015至2020年,學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行業重大專項、國家“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陝西省重點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70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43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2項,其中一等獎4項,特等獎1項。
● 館藏資源
2015年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學校藏書100餘萬冊,各種中外文期刊3000餘種,古籍4萬餘冊,1000餘種,其中珍善本300種,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
● 學術期刊
《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雙月刊)由陝西中醫藥大學主辦,創刊於1978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刊物。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榮獲“以嶺杯”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陝西省高校學報優秀期刊和陝西省優秀期刊。
《現代中醫藥》由陝西中醫藥大學主辦,創刊於1981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刊物。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是陝西省優秀期刊。
2020年5月18日,加入第二批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一幫一”行動,將支援湖北醫藥學院葯護學院。在共享就業崗位信息、共同開拓就業渠道、共同加強就業指導、共用優質教學資源、共同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建立幫扶機制,促進受援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儘早就業。
● 校徽
設計整體色彩以綠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強大生命力;中心主體圖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務、關愛”,體現了人類社會的共同願望,更是醫學工作的最終目的,同時,他也隱含了一隻和平鴿,既象徵了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也喻示醫學校校莘莘學子發奮努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陝西中醫藥大學
圖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銀杏葉。
“大手”與銀杏葉整體又蘊含了一個“Y”,是醫、葯、語言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其讀音仍為“Yi”。
在本圖案內圓的右下方,有一個黃顏色的飄帶,整體構成一個大寫“Q”,是陝西簡稱“秦”的拼音的第一個字母。
陝西中醫藥大學校徽體現了陝西中醫藥大學人團結、友愛和發奮向上,積極奉獻的精神風貌。
● 校訓
精誠仁朴
精誠:原取於唐代醫家孫思邈名句“大醫精誠”。“精”,指以精微之心,精勤不倦的學習和研究以學這門“至精至微”的學問;“誠”,願為儒家的道德修養方法和通過修養所達到的道德境界。指品德高尚,真實可信,不虛偽,不妄欺。孫思邈論述“大醫”要修養“精”與“誠”兩個方面。就是說,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也是高等院校在教育與科學研究的工作中應該遵從的風尚。
仁朴:仁:“仁”為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核心內容。“仁者,愛人”,是要求個體“品德完美”的思想境界。“醫乃仁術”是中國傳統醫學給醫學下的定義。這種認識始於漢代,人們稱醫術為“仁術”,稱醫家為“仁義之士”。強調“仁”與“術”的統一。認識到,“仁”是醫學的核心和特質,醫學不但是“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技術,更強調醫者要有一顆同情病人、真誠地為病人解除痛苦的“仁愛”之心,尊重生命,關愛病人,做到有“仁心仁術”兼備。可見,醫乃仁術”是醫術與醫德的統一,是醫學職業精神的寫照。
“朴”,是指本然樣態的原木。《莊子》云:“無刀斧之斷者為之朴”。又指純真而無華飾。這裡是指返樸歸真、樸實無華。
陝西中醫藥大學校訓,包攬了師生員工在品德、行為、學識與才能方面的要求。主旨明確,內涵豐富,辭精義達。四字校訓古今融通,既有歷史感,又有現代感,既有內斂之力,又有外顯之效。讀之琅琅上口,思之回味無窮。且文理通用,雅俗共賞。專家學者不以為淺,市井百姓不以為深。
● 校歌
《大醫賦》
古風新韻續遠志,國醫學府,教研譜華章!
學如舟,教有方,醫藥工文,相得益彰。
杏林苑裡展宏圖,繼往開來,桃李競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