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韶
同治間任湖南巡撫
王文韶(1830—1908)清末大臣。字夔石,號耕娛、庚虞,又號退圃,祖籍浙江上虞梁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豐二年進士。權戶部主事,同治間任湖南巡撫,光緒間權兵部侍郎,直軍機,後任雲貴總督,擢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旋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至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
王文韶半身坐姿照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清廷以天津為京畿門戶,1894年(光緒二十年)10月3日,召王文韶入覲。翌年(1895年)初,命充幫辦北洋事務大臣。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2月13日,李鴻章被召入京,作為赴日談判頭等全權大臣,詔王文韶署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895年3月,田莊台失守,清軍向山海關方向敗退。1895年3月14日,王文韶根據關外軍情緊急之形勢,電請清廷飭宋慶扼石山站,吳大瀓退守錦州,以“專力遏賊西竄”。清廷採納此議,諭令吳大瀓堅守入關要道錦州。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廷令王文韶“通飭各營約束兵勇,不得滋事啟釁”。王文韶曾提出“聶士成等軍頗有把握,必可一戰”的主張。1895年5月2日,光緒帝在主和派壓力下,批准《馬關條約》。5月8日,在煙台換約。6月,日本派林董為駐華使臣。清政府於6月3日派王文韶與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使臣商辦事件。並囑如日本談及台灣建立民主國和人民反對割台鬥爭等事,須“切實告以和議既定,中國決無嗾令台民自主之理”。不久,李鴻章提出遣撤諸軍之議,王文韶贊成。時山海關內外主客軍四百餘營,“酌留湘、淮、豫軍各三十營”。“余悉散遺”。7月21日,王文韶又“奏請裁撤北洋海軍武職各實缺”。
8月28日,清廷命李鴻章入閣辦事,“實授雲貴總督王文韶為直隸總督兼充北洋大臣”。
他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內,曾多次疏陳建議加強北洋海防、整頓水師、興辦天津武備學堂、重建旅順大連炮台。他認為,南北海防以天津為根本之地,以大沽、北塘為內戶,以金旅、威海為外戶,而山海關、營口等處分扼水陸要衝,互為犄角,環海3000餘里,務必統籌海防,頗具卓識。並在興修水利、開墾農田、興辦學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樹。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育才館、俄文館、西學水師各學堂、上海南洋大學,為國家造就一批人才。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為軍機總理衙門三大臣之一,戊戌變法時,王文韶受命辦理新政,卻暗中阻撓。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后充國史館副總裁、正總裁,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他攜帶軍機處印信奔赴懷來,隨慈禧太后逃至西安,王文韶徒步跟隨,深受慈禧賞識,主張對外妥協。12月6日,授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還曾任政務處大臣、督辦路礦大臣等。翌年(1901年),授外務部會辦大臣。返京後轉授文淵閣大學士、終武英殿大學士。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6月,值軍機。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死,謚文勤,贈太保銜。
著有《宣南奏議》、《湘撫奏議》、《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所需經費在火車腳價等項下酌加應用事》。
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前身)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豐二年進士,銓戶部主事。累遷郎中,出為湖北安襄鄖荊道。左宗棠、李鴻章皆薦其才。擢按察使,遷湖南布政使。同治十年,署巡撫。黔苗亂熾,桂東淪寇域。文韶條上援黔、防境機宜,以兵事屬按察使席寶田,督其部將蘇元春、龔繼昌等進剿,斬首逆張秀眉烏鴉坡,黔境平。文韶繪《苗疆要塞圖》,上之朝。十一年,除真。寧遠莠民倡亂,耒陽朱鴻英復妄稱明裔構眾,先後檄道員陳寶箴討平之。光緒元年,遣總兵謝晉鈞平新化、衡、永土寇。撫湘六年,內治稱靜謐焉。入權兵部侍郎,直軍機。會歲旱,各省吁災,中旨罪己。文韶亦自陳無狀,詔革職留任。旋除禮部侍郎,兼總理衙門行走。八年,御史洪良品、鄧承修劾雲南軍需案,文韶坐失察,奪二級。乞養歸,終母喪,還前除。
十五年,授雲貴總督。武定會匪陷富民、祿勸,人心洶懼。文韶斬獲叛將,三日而定。無何,鎮邊夷亂起,檄迤南道劉春霖分道進攻,拓地三百里。徙建廳城於猛朗,募勇屯墾。改臨安猛丁歸流,移府經歷駐其地。其餘寇亂及土族叛服不常,皆隨時殄滅。
初,英、法並緬、越后,西南緣邊防務益棘。文韶綏靖各路土司,令自為守。會日韓啟釁,詔入都詢方略。既至,奉幫辦北洋之命。鴻章赴日議和,文韶權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和議成,實授。時關內外主客軍四百餘營,酌留湘、淮、豫三十營,餘悉散遣,士卒帖然。建議籌修旅大炮台,謂:“旅順舊台密於防前,疏於防后,敵自大連灣入,遂失所芘;大連舊台,專顧防海,未及防陸,敵自金州登岸,遂不能支。今重整海防,必彌其罅隙。”又請加意水師、武備各學堂,以儲將才,嫻武干,俟財力稍足,徐圖擴充。又陳河運漕糧積弊,請蘇漕統歸海運,他若勘吉林三姓金礦、磁州煤礦,踵鴻章后次第成之,而京漢鐵路亦興築於是時矣。又奏設北洋大學堂、鐵路學堂、育才館、俄文館,造就甚眾。二十四年,入贊軍機,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二十六年,拳匪仇教,文韶力言外釁不可啟,不見納。宮車既出,三日,始追及懷來。自聯軍犯京,事急,兩宮召軍機,惟文韶一人入見,諭必侍行。至是立召對,泣慰之,遂隨扈,自晉入秦,晉體仁閣大學士。明年,改外務部會辦大臣,旋賞黃馬褂。署全權大臣,命先還京,佐辦中俄條約。交還東三省及關外鐵路,事寧,賞雙眼花翎。充政務處大臣,督辦路礦總局。轉文淵閣,晉武英殿。三十一年,免直軍機。明年,稱疾乞休。
文韶歷官中外,詳練吏職,究識大體,然更事久,明於趨避,亦往往被口語。三十四年,鄉舉重逢,賜太子太保。其冬,卒,年七十九,晉贈太保,謚文勤。
清藏書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豐進士。同治十年(1871)任湖南巡撫。光緒十五年(1889)升雲貴總督,多次鎮壓農民和少數民族起義有功,調雲貴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開辦磁州煤礦,奏設北洋大學堂等。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阻撓戊戌變法,光緒末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隨慈禧太后西逃,力主對外妥協,升體仁閣大學士。後任政務處大臣、督辦路礦大臣,轉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居杭州清吟巷,耗巨資興建規模宏大住宅,院內設有“退圃園”、“紅蝠山房”等休閑寓所,建有藏書閣“清吟閣”,收藏各類圖書萬餘冊,樓址至今仍存。有《王文韶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