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技術中心
一汽技術中心
一汽技術中心(長春汽車研究所)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研發機構,承擔一汽集團中、重、輕、微、轎、客六大整車及其零部件研發以及工藝、材料的研發、試製、試驗。本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
承載著開創與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責任與夢想,於1950年誕生。歷經60年風雨磨礪,凝結著幾代汽車研發人員智慧與情感,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今天中國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汽車產品研究、開發和試驗檢測基地。
吉林省長春市創業大街1063號
核心價值觀:市場為本,創新為先,知識為泉,人才為根。
企業目標:創建國際領先的汽車研發中心。
企業宗旨:科技領先,情系用戶。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認定的國家級技術中心。1999年在全國231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列第七位,機械行業第一位。
技術中心在整車、車身、底盤、發動機、零部件、新工藝、新材料等方面的設計、研究、試製、試驗檢測、計算分析工作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是全國汽車行業中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於一身的規模大、核心能力強、研製手段先進、技術實力雄厚的汽車產品研製開發和試驗檢測基地。
一汽技術中心(長春本部)佔地3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0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9.6億元(凈值),設有20個部和3個外阜所,現有員工37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人,碩士研究生949人。設有二個博士后工作站。多年來共開發出300餘種車型,完成1000餘項科研成果,獲部級以上獎勵200餘項。同時已與國內外研發機構、大專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一汽技術中心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汽車振動雜訊和安全控制綜合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級博士后流動站及院士工作站,是中國汽車行業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專業實力最強、人力資源最為雄厚的汽車產品研發和試驗驗證基地。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中國一汽商用車(重、中、輕、微)產品、乘用車(轎、微、客)產品及相關總成、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承擔國家和一汽集團關鍵技術開發,實現依靠技術進步推進產品創新發展的重任。設置中重型車部、轎車部、輕型車部、微型車部、客車部、發動機部、車身部、汽車電子部、基礎研究部、整車試驗部、試製部、工藝部、材料部、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青島分所(一汽造型中心)和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等21個部、所,奠定了從技術預研、車輛技術開發與試驗、產品工程開發等完整的組織體系;產品開發和技術開發的CAD/CAE/CAM/CAS/CAT能力在2005年已經建成。具備寒、熱帶兩個汽車試驗場;具備整車環境與強度疲勞、車身試驗、底盤及總成試驗、發動機試驗、振動雜訊試驗、電子電器試驗、材料與工藝試驗、新產品試製、計算分析等產品試驗驗證能力設施,規模之大、能力之強、研製手段之先進、技術實力之雄厚在行業領先。2010年8月16日,佔地面積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68億元人民幣,具有溝通高效化、布局模塊化、管理智能化、發展持續化、環境生態化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乘用車所奠基建設。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為爭奪國際汽車技術領域制高點,率先提出並實踐技術平台發展戰略,搭建了節能環保、可靠耐久、電子智能、工藝材料、安全舒適“五大技術”平台,積極推進高效低污染、低摩擦損失、新能源汽車、主被動安全、舒適與便利、NVH、造型、基於安全的ITS、高可靠、高耐久、CAE、CAN網路、動力總成電子控制、新能源汽車電子控制、智能使用、輕量化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汽車摩擦學、回收再利用等基礎技術領域不斷深化發展。經過多年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在新能源動力系統、汽油增壓直噴燃燒系統、電控柴油機共軌供油系統、AMT、DCT自動變速器技術、底盤控制、安全技術等國際前瞻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形成了有效的開發流程體系,形成了資料庫、材料庫、資源庫。一汽技術中心連續承擔“混合動力客車、轎車產品開發”、“高品質重型商用車集成開發先進技術“、“轎車直噴汽油機(GDI)開發“、“中國典型汽車道路譜統計測量及應用系統開發“等國家863重大專項研究,有效承接了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
放眼未來,一汽技術中心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再接再厲,勵精圖治,開拓創新,繼往開來,為做強做大一汽自主事業,為發展壯大中國汽車產業,再立新功,再創輝煌。
1950 | |
4月 | 在北京市燈市西口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不久遷往北京市扁擔廠),任命郭力同志為籌備組主任,孟少農、胡云方同志為副主任。 |
1950年7月3日 | 在北京市燈市口甲三號成立汽車實驗室。 |
1951 | |
年初 | 汽車實驗室遷往北京南池子76號。 |
1951年3月31日 | 重工業部決定汽車實驗室下設車輛、發動機、汽車設計、製造研究、材料、技術資料六個部。 |
1952 | |
5月30日 | 汽車工業籌備組確定了汽車實驗室的方針和任務。方針是:面向生產,為生產服 務;任務是:1.汽車、拖拉機的試驗研究;2.培訓技術幹部;3.翻譯蘇聯援建的652 廠(一汽代號)圖紙。 |
1954 | |
6月4日 | 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1952年9月取代汽車工業籌備組)決定抽調汽車實驗室 8名工程師、6名技術員支援第一汽車製造廠;管理局技術室與汽車實驗室合併。 |
12月 | 汽研所調給第一汽車製造廠技術幹部44人及全部材料試驗設備。 |
1955 | |
年底 | 汽研所第一次赴西藏進行高原汽車(煤氣車)試驗。 |
1956 | |
3月15日 | 根據一機部的決定,汽車實驗室更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拖拉機研究所”,張德慶任主任。 |
9月27日 | 設計完成解放牌CA11A型4噸載貨汽車。 汽研所與“南汽”協作,開發出1.5噸級輕型載貨汽車。 |
1957 | |
5月 | 汽研所試製成我國第一輛空氣懸架汽車。 |
12月 | 根據一機部決定,汽車拖拉機研究所的汽車部分遷到長春(現寬平大路長春工業大學院內),並定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管理局汽車研究所”。 |
1958 | |
4月13日 | 汽研所試製成功煤氣汽車。 |
4月26日 | 一機部六局(原汽車工業管理局)電報指示汽研所派人去海南籌備汽車試驗站(1958年11月15日正式建立“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 |
6月3日 | 一機部發文,將汽研所名改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研究所”。 |
9月26日 | 成功試製“豐收”牌農村通用汽車(是研究所獨立完成設計和試製的第一輛汽車)。該車的發動機功率為16kw,最大車速為55km/h,載貨1噸,後橋裝防滑差速器。 |
1959 | |
3月17日 | 一機部決定將本汽研所下放給第一汽車製造廠。 |
3月28日 | 一機部發出關於將研究機構下放給企業的補充通知,決定本所下放後為局、廠雙重領導,但黨的關係改由中共第一汽車製造廠委員會領導。 |
19608月汽研所所址從寬平大路遷到創業大街17(現1063)號。 19626月汽研所負責編製“汽車工業1963—1972標準化十年規劃”。 19636月汽研所承辦中國科學院技術情報研究所移交過來的《汽車文摘》雜誌。7月汽研所創辦《汽車快報》。 19646月16日汽研所成為“第一批國家標準化核心機構”。9月26日汽研所和轎車分廠等有關單位研製的15噸自卸汽車裝配出第一輛樣車。11月20日汽研所更名為“長春汽車研究所”。 19654月長汽所調出84名技術幹部及各種物資與設備,組建重慶重型汽車研究所。 1966春長汽所劃歸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組領導(1967年一機部又撤銷這一決定,同時從汽研所調出60名技術幹部及十幾種設備、儀器支援“二汽”,張慶梓同志也調“二汽”工作)。 196912月長汽所研製出裝用“轉子”發動機的0.8噸軍用指揮車。 |
19702月24日一機部下發一機軍技字第183號文,批准長汽所試辦《汽車技術》和《國外汽車》兩種刊物。11月開始籌備60T礦用自卸車CA390的開發工作,完成設計、試製、試驗后,根據一機部的指示,於1977年移交給四平市和本溪市有關廠生產。12月1日(70)一機技字1447號文,決定將“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與“廣州電氣科學研究所”合併,定名為“海南濕熱試驗站”。長汽所與天津市第二汽車製造廠合作,設計成15噸載貨汽車。 19716月29日一機部下發(71)一機技字第485號文,將長汽所劃歸吉林省機械局領導。8月21日長汽所完成492和692型兩種汽油機的修改設計。參加哈爾濱林業機械廠12噸重型汽車的設計。 19734月1日吉林省機械局將長汽所劃歸第一汽車製造廠領導。5月長汽所正式歸“一汽”領導,並進行了機構調整,設置的研究室有:第一研究室(車型設計),第二研究室(底盤研究),第三研究室(發動機研究),第四研究室(轉子機與附件研究),第五研究室(結構強度與電子應用),第六研究室(汽車材料研究),第七研究室(技術情報)。 197610月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使長汽所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轉機。 1978年初長汽所重歸一機部領導。3月“高速汽車操縱穩定性”等7項研究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駱秀雲代表第六研究室參加全國科學大會。9月26日長汽所引進美國MTS道路模擬試驗系統;日本CF-70型系統分析儀。 19799月21日一機部下發一機汽字第1433號文,決定將長汽所改由第一汽車製造廠統一領導,長汽所的名稱、任務、待遇等不變。10月22日第一汽車製造廠決定將長汽所與第一汽車製造廠設計處合併,成立了領導小組,由陸一峰同志任組長,陳全、劉經傳、高希棠、潘榮生、富俠、陸孝寬、張倫、徐興堯、徐傑、張羨曾同志任副組長。12月長汽所引進法國PRODERA公司產的多點激振試驗分析系統。 |
19805月20日根據(79)一機汽字1433號文件精神,決定將長春汽車研究所和設計處合併,成立第一汽車製造廠汽車研究所(設計處),對外對內分別以汽車研究所和設計處名義行使職權,黨的領導是上級委派的“工委會”。6月5日設計試製成功CA630紅旗牌16座新型高級旅遊車。6月28日召開所、處合併后的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7月成立第一汽車製造廠科學技術協會汽車研究所分會。 198110月長汽所試製出第一輛CA141型載貨汽車樣車。12月中旬轉子發動機通過部級鑒定。 “100噸電動輪自卸車”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一等獎;“GL2110型汽油轉子發動機研究”等2項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硅油風扇離合器”獲一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21月1日解放牌CA10C型4.5噸載貨車投產。5月開始設計CA15型5噸載貨汽車(1982年11月12日通過廠級鑒定,1983年1月正式投產)。11月27日機械工業部下發統一部屬各所、院名稱的通知,將本所的名稱改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但仍習稱長春汽車研究所)。 19833月12日機械工業部下發(83)機技函字69號文,將海南熱帶汽車試驗站劃歸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領導(同年5月又劃歸本所領導;6月20日,中汽公司下發(83)中汽技字372號文“關於海南汽車試驗站領導體制等問題的通知”,將該站更名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海南汽車試驗站”)。 19849月17日機械工業部決定本所為地專級單位。 19857月調出57名同志去天津組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12月汽研所與丹東汽車廠協作研製出CA155P型8噸載載貨汽車。 19861月《國外汽車》、《汽車情報》轉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編輯出版;《汽車工藝》創刊(前身是《汽車製造》)。6月《世界汽車參考資料》創刊。 19877月18日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87)中汽規字047號文批准了“長春汽車研究所'七五'測試基地建設工程”初步設計。10月10日轎車所正式劃歸汽研所管理。12月25日汽研所金屬、非金屬兩個研究室劃歸長春汽車材料研究所。 19883月1日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88)中汽技字117號文“關於更改幾個研究所名稱的通知”,將我所原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長春汽車研究所名稱改為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長春汽車研究所。將原“海南汽車試驗站”更名為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長春汽車研究所“海南汽車試驗場”。3月3日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國家商檢局[88]國檢機字第701號文,授予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出口汽車產品質量許可證檢測單位”。10月30日(88)一汽企字580號文批准了我所機構調整方案。調整組建了貨車部、轎車部、基礎技術研究部、試製部、試驗部、情報研究部、發展規劃室、綜合計劃調度室和海南汽車試驗場等9個部(室)和生產、生活2個後勤以及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設有技術、行政科室74個、試製車間2個、招待所1個。 |
1990 | |
12月12日 | (1990)一汽企字486號文決定,同意我所成立農安汽車試驗場(副處級建制)。試驗場設試驗綜合科、條件科、樣車分析室、整車試驗室4個科(室),幹部編製60名。原試驗部整車試驗室、試車場籌備組建制撤銷。 |
1991 | |
3月19日 | 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中汽人字[1992]108號文,確定長春汽車研究所為一類科研單位;確定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為二類科研單位。 |
3月28日 | 檢測中心辦公樓及檢測試驗室投入使用。 |
1993 | |
12月 | 汽研所中試廠二層共400㎡辦公休息室建成,投入使用。 |
1994 | |
6月27日 | 一汽(1994)企組函字115號文批複,同意汽研所對組織機構和幹部編製進行調整:設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以上為正處級建制)、人事行政部、綜合計劃管理部、黨委工作部、中型車部、輕型車部、轎車部、車身設計研究部、試製部、試驗研究部、汽車試驗場、情報研究部、後勤部、科技實業總公司(以上為副處級建制)等15個部室。 |
1995 | |
4月15日 | 農安汽車試驗場二期工程正式動工興建。 |
4月26日 | 汽研所車身造型室三座標測量儀安裝完畢投入使用。 |
5月17日 | 汽研所與德國西門子“電控”標定項目協議舉行了簽字儀式。 |
1996 | |
3月7日 |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奧迪轎車應用電控汽油噴射技術的研究”通過國家科委鑒定和驗收。並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
12月 | 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國家技術監督局全國技術監督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
1997 | |
1月15日 | 汽研所在主樓門前召開1996年“決戰紅旗工程”表彰大會。 |
10月7日 | 中國第一輛東風牌轎車及國慶35周年鄧小平同志乘座的檢閱車到北京參加展覽。 |
12月18日 | “汽車電子控制汽油噴射技術研究”等十一項科技成果分獲1997年汽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三、四等獎。 |
1998 | |
11月 | 從義大利JOB公司引進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安裝調試完成。 |
1999 | |
2月6日 | 長春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中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認可。 |
2月13日 | 海南汽車試驗場通過中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認可。檢測碰撞試驗室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電氣試驗室改造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 |
20012月20日一汽集團企字(2001)55號文,決定由汽研所、工藝處及技術處部分業務組成一汽技術中心,對外仍保留“長春汽車研究所”、“一汽工藝研究所”、“長春汽車材料研究所”、“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稱。8月14日技術中心通過國家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複評審核。11月15日“質檢中心”成為中國進出口質量論證中心指定試驗室。 20029月24日一汽——寶鋼汽車用鋼聯合實驗室成立。 20037月13日技術中心召開紅旗轎車自動駕駛新聞發布會,全國40多個新聞媒體記者到會,50多家媒體發布報告。9月6日一汽技術中心青島汽車研究所奠基儀式在青島舉行。 2004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聯合發文,批准李駿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月“質檢中心”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4年度機械行業質檢機構先進單位。 20051月“質檢中心”獲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團體會員單位。2月24日一汽集團組字[2005]71號文,聘任:李駿同志為技術中心主任兼汽車研究所所長。 200712月20日舉行青島汽車研究所成立慶典儀式。 20082月22日集團公司徐建一總經理等公司領導來技術中心參加我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V型12缸發動機CA12CV在技術中心成功點火,這標誌著我國已掌握了頂級轎車發動機的開發技術。5月15日集團公司在一號門廣場隆重召開了“一汽混合動力奧運示範汽車發車儀式”,共發往北京市10台混合動力客車、6台奔騰混合動力轎車。 20091月檢測中心模擬台車碰撞試驗台正式投入使用,能夠完成座椅、安全帶、車門、內部凸出物等動態試驗和轎車氣囊、座椅、安全帶等約束系統的匹配試驗,可節省大量研發經費。8月完成汽車行人保護試驗台的建設,能夠完成內部凸出物試驗、轉向機構對人體傷害等試驗和行人保護試驗。10月李駿主任當選為FISITA 2012-2014年主席。 |
20108月一汽技術中心乘用車所的新基地舉行奠基典禮。10月一汽技術中心成立60周年慶典大會隆重召開。 20111月一汽集團“高品質J6重型車及重型柴油機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和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在中國工程院舉行了"先進汽車用鋼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7月中國一汽三款具有自主核心高技術的CA3GA10、CA4GA13TD、CA4DH1發動機在技術中心點火成功,標誌著一汽低碳節能技術取得了新成果,"藍圖戰略"開啟了新征程。12月中國一汽"奔騰深混式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自主創新與產品開發"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跨入新世紀,面臨新挑戰,中心人將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抓住機遇、奮力拚博,堅持以人為本與機制領先並重,資源投入與資源開發並舉,國際合作與國內聯合併進,實現自身發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