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記

閑情偶記

身為戲曲理論家、戲劇作家的李漁,於飲食之道也頗有心得,其飲食原則可以概括為24字訣,即:重蔬食,崇儉約,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膩,講潔美,慎殺生,求食益。《閑情偶寄》中的“飲饌部”,正是李漁畢生講求飲食之法的專著,生動地再現了明末清初的鄉風食俗以及江南食話。

基本資料


閑情偶記[xianqingouji]DailyJottingsforHealth
李漁(1610-1680)清戲曲作家。初名仙侶,后改今名,字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其主要成就在戲曲小說創作及戲曲理論。戲曲作品以喜劇為主

作品簡介


本書是幾百年來描述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極為出色的著作之一。本書的特點是從養生的角度出發,詳細談論中國人的生活藝術,例如富人、貴人和窮人的行樂之法,春、夏、秋、冬的行樂之法,以及睡、坐、行、立、飲的行樂之法,其中處處體現了中國人機智、幽默和樂生達觀的一面。難怪林語堂先生在他的著名的《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對李漁的人生態度非常欣賞,並在書中多次引用了其中的有關內容。本書在分段註解、翻譯和內容的編排上獨具特色,相信讀者會在這種旁通博覽的閱讀中產生一種愉悅的感受。

作者介紹


李漁(1611—1680年),原名仙侶,號天征,后改名漁,字笠翁,一字笠鴻、謫凡。
李漁祖籍在浙江蘭溪下李村,生於雉皋(即今江蘇如皋)。李漁是明末清初一位傑出的戲曲和小說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對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現。人稱“東方莎士比亞”,代表作有《閑情偶寄》、《笠翁十種曲》,均為我國戲曲寶庫中的珍貴遺產。亦署新亭樵客、覺世稗官、覺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等。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卒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祖籍浙江蘭溪,生長於江蘇如皋。他出身於藥商家庭,自幼與市民階層接觸密切,對他以後的人生觀有很大影響。早歲他尚存入仕之心,但幾次應鄉試均落第,遂不復作此念。清軍入關后的一段時間曾避居山中,蓬衣垢食,不以為苦。他原本家境不錯,但經過歷年天災人禍,家道日衰,逐漸過上了賣文為生的生活。順治八年(1651)他移家杭州,與當時名流俊彥過往甚密,他的戲曲小說多作於此時。由於其文名漸大,後來又自組戲班,專事演出,在社會上產生了頗大的影響,一些達官貴人紛紛請他演戲。他也樂此不疲,經常攜帶妻妾出外打抽豐,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盡覽九州風光之作,也使自己成為廣有資財的戲班主。康熙元年(1662),他從杭州遷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芥子園是他在金陵的別業,命名取“芥子納須彌”之義。與此寓所一起,還設有書鋪,刊行了不少戲曲小說及其他雜著,如著名的《芥子園畫傳》,這一切說明他是個具有商業頭腦的文人。晚年他又舉家遷回杭州,“買山而隱”,但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前,時常向友人求助,終於在窮困中死去。
李漁在中國戲曲史乃至在中國文學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思想觀點


李漁汲取了前人如王驥德《曲律》中的理論成果,聯繫當時戲曲創作的實踐,並結合他自身的創作經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戲曲理論體系,其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高峰,為戲曲理論批評史乃至中國文學批評史樹立了一塊里程碑。李漁的戲曲理論以舞台演出實踐為基礎,因而能夠揭示戲曲創作的一般規律。他認為,“填詞之設,專為登場”,批評金聖嘆評《西廂記》只是文人在案頭把玩的《西廂》,並非優伶扮演的《西廂》。李漁提出了“結構第一”的命題,含有命意、構思和布局,把結構放在首位,依次為“詞采第二”,“音律第三”,“賓白第四”,“科諢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廣泛地論述了戲曲創作中的諸多問題,其中對結構、語言、題材等論述尤為精闢。
李漁提出結構第一的原則,同時又提出“立頭腦”、“減頭緒”、“密針線”等一整套理論,都是針對當時戲曲舞台上的弊病而發的。李漁主張結構謹嚴,情節緊湊,組織得天衣無縫,這不僅在當時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而且至今仍具藝術實踐意義。關於語言,他認為要賦予它舞台藝術的特徵,是寫給觀眾聽的而不是給人看的案頭之作,在這個原則下,他提出了曲文應當貴顯淺、重機趣、戒浮泛、忌填塞,賓白應當語求肖似,說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文貴潔凈,聲務鏗鏘等一系列獨特見地。談到題材,李漁認為貴在創新,以脫窠臼為第一使命,既然劇本名為傳奇,就是因為其事奇特,未經人見而傳之,絕不可亦步亦趨,東施效顰。至於導演和表演,李漁也發表了很多中肯之言。總之,李漁是元、明以來戲曲理論的集大成者,為中國戲曲理論批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品賞析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記述了不少的品茶經驗。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節,專講茶具的選擇和茶的貯藏。他認為泡茶器具中陽羨砂壺最妙,但對當時人們過於寶愛紫砂壺而使之脫離了茶飲,則大不以為然。他認為:“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渺其說”。他對茶壺的形制與實用的關係,作過仔細的研究: “凡制茗壺,其嘴務直,購者亦然,一幽便可憂,再幽則稱棄物矣。蓋貯茶之物與貯酒不同,酒無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論。茶則有體之物也,星星之葉,入水即成大片,斟瀉之時,纖毫入嘴,則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覺悶人。直則保無是患矣,即有時閉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難力導也”。李漁論飲茶,講求藝術與實用的統一,他的記載和論述,對後人有很大的啟發。
正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寫道:"柳貴乎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古往今來,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或緣柳抒情,"柳"成為中國詩歌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漫畫版


2008年中信出版社出版漫畫版的《閑情偶記》。
漫畫版《閑情偶記》
漫畫《閑情偶記》
原著;清,李漁
漫畫助理;華波張秀波馬曉明曹陽鄭紅霞杜國滿滿于慧鄧艷雲陳秋梅
策劃者;中信出版社策劃中心
出版發行;中信出版社[北京朝陽區東外大街亮馬河南路14號塔園外交辦公大樓100600]
經銷者;中信聯合發行有限公司
承印者;中國電影出版社印刷廠
書號;ISBN978-7-5086-10511
印次;2008年2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