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大興寺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市大興寺
- 貴陽最早開建的佛教寺院
- 河南省內黃縣
- 浙江省仙居縣大興寺
- 貴州省貴陽市寺廟(已不存)
- 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大興寺
- 湖北咸寧大興寺
大興寺
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大興寺
大興寺位於海南郡三山面九林里,是新羅真興王5年阿道和尚創建的歷史悠久的寺院。被指定為文化遺產第78號的大興寺是韓國31個本寺之一,出過13位大宗師和13位大講師,是朝鮮後期佛教文化圈的中心。現在是大韓佛教曹溪宗第22教區的本寺,統領海南、木浦、靈岩、務安、新安、珍島、莞島等8個市、郡的分寺。
白頭山的嶺脈向南延伸,在小白山脈的底端現出智異山之後,越過靈岩的月出山,在韓半島的最南端又現出頭輪山,大興寺就位於頭輪山的中央。大韓佛教曹溪宗第22教區的本寺的大興寺又名大屯寺,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最終定名為大興寺。
以海南頭輪山的俊秀美景為背景的大興寺是在韓國佛教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道場,特別是壬辰倭亂之後,隨著西山大師的衣缽在此傳承,這裡成為朝鮮佛教的中心道場。
2018年6月30日,大興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出現過從風潭和尚到草衣和尚為止的13位大宗師和從萬化和尚到梵海和尚為止的13位大講師。如果考慮到佛教在朝鮮王朝時期處於暗淡時期,可以說他們的存在是韓國的佛教能夠發展到今天的最大原動力。大興寺是有著愛國佛教精神的道場,西山大師的愛國精神早已為人所熟知,韓國佛教的傳統,認為國家的安危比個人的修行更為重要,現在寺內的表忠祀就是代表著這種韓國佛教的傳統的殿閣。為繼承這種愛國精神,每年地區內的學生都要聚集在這裡參加活動。
大興寺寺廟內外有相當多的重要的聖寶文化遺產,北彌勒庵摩崖如來坐像(寶物 第48號)、塔山寺銅鐘(寶物 第88號)、北彌勒庵三層石塔(寶物 第301號)、應真殿三層石塔(寶物 第320號)、千佛殿(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第48號)、千佛像(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 第52號)、西山大師浮屠(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第57號)、龍華堂(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 第93號)、大光明殿(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第94號)、西山大師遺物(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 第166號)、正祖親筆西山大師畫像堂銘(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第167號)、觀音菩薩圖(全南 有形文化遺產 第179號)、表忠祀(全南紀念物 第19號)等 指定文化遺產和聖寶文化遺產證明著大興寺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大興寺作為朝鮮中期以後湧現出無數的禪僧和教學僧的韓國佛教的中心道場、作為韓國佛教最具代表性的愛國道場,現在還是懷抱救世成佛夙願的僧侶們的情境修行道場。
登山路線:主路線:售票處-長春洞-山脊線-高溪峰-吾巢嶺-凌虛台-迦蓮峰(頂峰)-晚日嶺-頭輪峰(雲橋)-兜率峰-作戰道路-穴望峰-吾徒在-香爐峰-山脊線-上家村(8小時)
路線1:售票處-長春洞-大興寺-三岔路口-北庵-吾巢嶺-凌虛台-迦蓮峰(頂峰)-千年樹(晚日庵院)-一枝庵-三岔路口-表忠祀-大興寺
路線2:售票處-長春洞-大興寺-三岔路口-北庵-千年樹(晚日庵院)-晚日嶺-頭輪峰(雲橋)-真佛庵-盪水谷-表忠祀-大興寺(4小時)
海南郡 三山面 九林里 799號
大興寺[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大興寺]
高麗高宗時(南宋理宗淳祐年間,1241~1252),真靜國師天因自德龍山龍穴庵移住本寺北庵。李朝宣祖三十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罹兵火而燒毀,三十六年由青蓮重建堂宇。三十七年正月,西山大師清虛休靜入寂,妙香山徒眾依其遺言,將其衣缽及宣祖下賜的國一都大禪師的敕旨收藏於本寺,由弟子明照主管。自此之後,本寺成為西山大師藏衣之所,更是西山派宗門重鎮。
清虛休靜上承碧松智嚴、芙蓉靈觀等之法燈,主張教禪兼修,統一高麗朝以來對立的教禪二宗,據稱弟子有一千餘人,上堂高足有七十餘人。於其示寂之後,門人松雲惟政、鞭羊彥機、逍遙太能、靜觀一禪等各開一派,另又衍出青梅派、中觀派、虛閑派。門風頗盛,為李朝佛教劃時代的盛事。至今仍有大半朝鮮僧徒屬於西山派。
本寺相繼出現西山法系的宗師、講師,前者有楓潭義諶、醉如三愚、月渚道安等,後者如萬花圓悟、燕海廣悅、靈谷永愚等,宗風大振。顯宗八年(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心守重建堂舍。正祖十二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住僧天默、戒洪於本寺建造西山大師祠,獲賜‘表忠祠’之額。翌年四月,王遣禮官致祭,配祀松雲及雷默兩位大師於其東西兩側。
其後,李太王刊七年(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六峰堂宇,以至今日。現今存有大雄殿、十王殿、羅漢殿、千佛殿、枕溪樓、駕虛樓、大香樓、洗塵堂、白雪堂、禪堂、念佛堂、寺務司局、接賓寮、表忠祠、勸學院、講禮齋、寶蓮庵等。山內有清神庵、挽日庵、青蓮庵等十二庵,山外有道岬寺、美黃寺、成道庵等三十二末寺。所藏寺寶有西山大師及松雲惟政的筆跡等。
又,此大興寺與松廣寺、華嚴寺,都是韓國茶道的中心地。
[參考資料] 《朝鮮寺剎史料》卷上〈海南大興寺事迹碑銘〉;《朝鮮佛教通史》;《李朝佛教》;《朝鮮寺剎三十一本山寫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