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山

原國民革命軍第104軍中將軍長

安春山(1906—1979),號爾仁,山西聞喜人。銓敘軍銜為陸軍少將,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第2期畢業。原國民革命軍第104軍中將軍長。

人物生平


1906年3月15日生於堰掌鎮西巷祖宅,父安庭福是木匠,左近很有名氣。
1914年6月至1918年在本村讀書,由於家貧只能上冬學,師從李蔭軒先生,其年全縣幾千人會考,名列第一。
1918年逢大災年為逃荒至鄉寧縣牛王廟給“德泰和”地主家放牛,此間自學讀了《四書》和《小學》。
安春山近照
安春山近照
1921年春,求學到蒲県國立第七平民高小,先當校役旁聽,后因成績優良跳級轉為正班,畢業為縣考第一。
1924年到太原考入警察教練所,培訓三個月後分配到太原小東門派出所作內勤。
1924年7考入山西斌業中學(步兵第九學兵團)。
1926年斌業中學改為山西軍官學校,仍為學員,這一年參加北伐戰爭,出龍關到湯縣打了張作霖,1920年冬畢業。
1927年冬由軍官學校畢業后錄為國民革命軍傅作義第部十軍軍政學校任副隊長,時董其武為隊長。
1929年夏被任命為第十軍警衛連長。
傅作義(前排左一),安春山(前排右一)
傅作義(前排左一),安春山(前排右一)
1932年參加北伐戰爭任連長。1934參加長城抗戰,在懷柔重創日寇。時任436團上尉連長。
1936年因抗日升任少校營長。
1936至1945年參加抗日的包頭、五原、百靈廟、大廟、忻口、平型關、太原、離石偏關、包頭、綏南、紅格爾圖等百餘戰役中每戰必告奮勇,重創日寇並擊斃日中將水川伊夫,因戰功卓越升為師長。
1949年參加北京和平解放,時任囯民革命軍第104軍中將軍長。
同年受毛澤東和傅作義的委派,至綏遠與董其武孫蘭峰,一同組織了綏遠和平解放。隨即留在綏遠,任綏遠軍政委員會委員,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交通局長、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全國政協委員。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期間被衝擊,四人幫倒台後給予平反,恢復政治名譽。
1979年10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

人物事件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在平(北平)綏(綏遠)線拉開序幕。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后,國民黨華北傅作義集團已成驚弓之鳥。為了穩住敵人,不使南逃,我華北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奉中央軍委命令,首先包圍了華北重鎮張家口,以誘使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調平津之敵西援。這樣,既抓住了傅系部隊,又拖住了蔣系部隊。以利我東北野戰軍(以下簡稱東野)入關後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傅作義聞報張家口危急,急派其嫡系三十五軍由北平西援張家口。派其在懷來的另一嫡系一○四軍(暫三軍)接應,又把蔣系十六軍擺在南口、青龍橋、康莊一線,形成相互接應的一字長蛇陣
安春山的覆滅
35軍被困新保安令傅作義焦慮不安。那是傅系部隊的王牌,如今困在半途,既無利於張家口,也無利於北平,必須得搶出來。只能派104軍去作這個重要的工作了。
傅作義知道104軍軍長安春山素與郭景雲不甚和睦,為了安撫安春山,傅作義特別任命他為“西部地區總指揮”,統一指揮第104軍和第16軍向西增援接應35軍。
安春山也是傅作義的親信將領,但郭景雲平素看不起他,因為他身材較矮,背後常叫他“安小個子”,這一次,郭景雲將104軍的一個師扔在張家口不管,更是讓安春山氣憤。接到傅作義的命令后,心中自是很不情願,幾經思考,最後以鎮守懷來更為緊要之由派副軍長王憲章帶領一部分人馬西馳援救。
8日晚19時,王憲章帶領兩個師抵達新保安外圍。他經過仔細觀察後用無線電話告訴郭景云:“我們準備9日拂曉從東南面向新保安方向進攻,如能與35軍在馬圈會師,即協力向懷來撤退。”
郭景雲悶悶不樂地問:“你們都哪些人來了?安春山那小子來了沒有?”
王憲章說沒有。郭景雲略一沉默,有氣無力地答道:“那好吧,就按你們的計劃行事。”原來此時郭景雲正在氣頭上,他剛收到傅作義的電報,安春山被任命為“西部地區總指揮”,35軍也在其指揮之列,另外更為火上澆油的是,譯電員居然將“西部地區總指揮”誤譯為“西部收容總指揮”。郭景雲大為不滿,堂堂的35軍王牌軍受安春山的指揮已是莫大的侮辱,今天竟還要讓他來收容,35軍難道已到了需要被收容的地步了嗎?
所以,儘管郭景雲在電話中答應照王憲章的計劃辦,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第二天的天氣並不好,連日的陰雲仍然沉沉地壓在新保安的城頭。東方微露黎明的曙光,王憲章已從東南方向發起了全面進攻。北平援助的飛機也在空中嗡嗡作響,國民黨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親臨戰場。一時間,槍炮聲響,拼殺叫喊,混成一片。主要陣地你奪我搶,血流成河。但大出王憲章意料的是,104軍如此奮力進攻,郭景雲卻並未靠近。
郭景雲的35軍也參加戰鬥了,可攻打的方向卻是正東。他立志要憑自己的力量殺出血路,拒絕與104軍合作。因此,當104軍攻到馬圈時,35軍只在四五公里之外,槍炮聲清晰可聞,可就是沒來會合。
王憲章眼見得自己的部隊傷亡慘重,郭景雲卻死不配合,只好將情況彙報給懷來的安春山。安春山一怒而起:“這個郭大麻子,都這個時候了,還死硬!”他抓起無線電話接通了郭景云:“無論如何,現在你必須抓住這唯一的良機,果斷向馬圈方向突圍。”
郭景雲不緊不慢:“那你先讓104軍的一個師來新保安接防。”
安春山快氣飛了:“新保安是死地,不能防守。我們的任務是向北平集結,如果進去了,又得打出來,甚至你我都出不來!”
郭景雲頓時罵了一句:“他媽的,我是不走啦。”
安春山急火火地喊道:“新保安不能守!”
“你是要收容我嗎?”郭景雲氣沖沖地問。
“這是什麼話?”安春山說,“患難中就不要胡思亂想了,不要鬧意見。”
安春山見郭景雲還是不予合作,只得氣惱地放了電話。時間不久,傅作義的電話來了:“無論如何,請你親自去把郭景雲拉出來!”
安春山無可奈何:“從馬圈到新保安,一目可望,中間沒有任何障礙。傅長官命令他,他都不出來,我有什麼辦法拖他出來?”
傅作義半晌無語,最後無精打采地說:“那你看著辦吧。”
安春山焦急萬分,雖然自己與郭景雲存在矛盾,可傅作義已多次催促儘快將35軍救出新保安,關鍵問題是這個郭大麻子就是不合作。正在思慮之時,安春山突然接到情報:現發現一支東北野戰軍的隊伍正在飛速西進,目標直指懷來,如果我們再在新保安停滯,後退之路可能很快就會被切斷。
下午16時,駐在康莊的16軍正式向安春山發來電報:康莊附近已有大批共軍,康莊、居庸關、青龍橋之間的電線已被破壞,現康莊附近共軍正積極準備,估計今晚必攻康莊,如35軍短時間內無法東下,最終可能難以撤回北平。
形勢已經不容遲疑,安春山向郭景雲發出最後通牒:35軍在日落前如再不突圍東進,第104軍與第16軍將全部撤回北平。
兩個小時后,康莊地區炮火齊鳴,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發起了主動進攻。安春山立即感到自己正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危險,急電王憲章:放棄新保安,星夜撤回懷來。
郭景雲被徹底地丟在了新保安。
迫使安春山最終不得不放棄郭景雲的正是東北野戰軍吳克華帶領的第四縱隊。12月7日因進攻密雲延誤時機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后,程子華下令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的四縱和十一縱火速奔往懷來、八達嶺地區。
12月9日凌晨,四縱一馬當先,所屬3個師突然出現在懷來、康莊、八達嶺一線上,並立即切斷了懷來與康莊的聯繫,將康莊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