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的生產過程》是馬克思《資本論》的第一卷,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奠基之作。恩格斯譽為“一部獨立完整的著作”。它的性質是科學意義的史書,把辯證法運用於政治經濟學的一次偉大嘗試。
《資本的生產過程》給我們描繪的故事前景是:資本主義的歷史喪鐘必將敲響!
《資本的生產過程》是資本論第一卷,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開篇之作。
《資本論》是馬克思以畢生精力撰寫的一部光輝巨著。馬克思《資本論》是一部實踐性強的讀和用的著作。正因如此,時間過去了兩個世紀,這部著作依然熠熠生輝,理論魅力無窮,就是由於《資本的生產過程》堪稱一部相對獨立完整的著作。
《資本論第一卷的邏輯:歷史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1年第7期
概括起來說,《資本的生產過程》實踐的邏輯是:第1篇——商品(貨幣)躍身為貨幣(商品)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前史;第2篇——貨幣轉化為資本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轉化史;3~6篇——剩餘價值生產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正在進行史;第7篇——資本積累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整體運動史。資本(歷史)發生學提煉資本主義的生成和發展原則,使《資本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有機結構的系統邏輯學。該特殊邏輯旨在統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凸顯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第一篇 商品和貨幣
商品
交換過程
貨幣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三篇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工作日
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
第四篇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的概念
協作
分工和工場手工業
機器和大工業
第五篇 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勞動力價格和剩餘價值的量的變化
剩餘價值率的各種公式
第六篇 工資
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
計件工資
工資的國民差異
第七篇 資本的積累過程
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
所謂原始積累
現代殖民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