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通鎮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鎮

廣通鎮地處滇中腹地,南距昆明159公里,西距楚雄26公里,東距祿豐50公里,廣通鎮處於滇中與滇西大經濟圈之間,是滇中與滇西的結合部。

成昆鐵路縱貫全境,境內有17條鐵路專用線,27個貨物轉運站(場),23個接卸站台,倉儲面積約23萬平方米,周邊柏油公路連通320國道,楚廣高速公路於2014年12月29日正式通車,在廣通境內總長8.32公里,在建的有廣大、廣永鐵路複線建設項目和昆楚大高速公路試驗段建設項目。

上世紀70至90年代,廣通是滇西八地州(市)茶葉、白糖、水果、木材、化肥、礦產品等大宗貨物的物資集散中心,更早為古南方絲路滇洱段的重要驛站,素有“西來之鎖鑰,九郡之咽喉”之稱。

歷史沿革


廣通鎮
廣通鎮
廣通歷史悠久,周為百濮地,漢屬益州,晉屬寧州,唐屬南詔國,宋大理國段思平改定十賧地稱路賧,元憲宗7年(1257年)稱路賧十戶,至元11年(1471年)設廣通縣,屬安南州,明、清屬楚雄府,民國廢府郡直屬省,解放后屬楚雄專區,1958年廣通縣併入祿豐縣后稱敦仁公社,1980年改為廣通鎮,屬祿豐縣建制鎮之一。

行政區劃


全鎮轄
廣通甸尾田心大瓦房
几子灣平地清風七屯
西堡舊庄新民清水
八屯蒙七雨多麼塔石苴
共16個村民委員會,200個村民小組。境內駐有中央、省屬單位25家,州屬單位11家,縣屬單位26家。鎮黨政機關設15個站所。

地理環境


廣通鎮年平均氣溫15.8°c,降水量900—1100mm,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海拔1750—195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自然資源


全鎮有林地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水利化程度77%。境內銅、煤資源儲量豐富,有金屬與非金屬礦山10家、有色企業4家、其他企業3家,現已形成年產銅原礦9萬噸和產電解銅1000噸規模的生產線。有風景秀麗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雕嶺山和原始森林公園——樟木箐,全省70%以上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均遍布兩個景區。
境內銅原礦金屬儲量達7.65萬噸,平均品位達1.72%,現已形成年產銅原礦25萬噸和產電解銅4000噸規模的生產線;位於境內几子灣地區的地下二氧化碳氣體豐富,據有關部門勘測,僅sk10號井口噴氣量就達3081m,含量達90.365—98.06%;林地面積7747.8公頃,每年各種野生蔬菜交易量達150多噸,各種野生食用菌和人工菌達800多噸。培育了集體綠色食品加工和種植為一體的祿豐縣廣通興綠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有風景秀麗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雕嶺山、大過壩等旅遊勝地。

人口民族


全鎮多民族混居,以漢族最多,有31346人,佔總人口的71%;彝族11090人,佔總人口的25.2%;回族795人,佔總人口的1.8%;白族等其他少數民族895人,佔總人口的2%。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情人節”和“火把節”,時間分別是農曆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回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聖誕節、開齋節和古爾邦節,全鎮各民族相處和睦。
2017年末,全鎮總戶數16780戶,總人口41160人,其中:男性20170人,女性20090人;農業人口23860人,城鎮人口17300人。
2021年,祿豐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廣通鎮人口為34405人。
廣通鎮
廣通鎮

經濟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可比值)達2861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可比值)實現16692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69356萬元,畜牧業總產值4008萬元,林業總產值216萬元,漁業總產值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40元。全鎮有中學3所,其中完全制中學1所,小學3所,幼兒園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境內有醫院3家,其中州級醫院1家,病床250張,醫療設備、設施日趨完善;有賓館4家,其中三星級賓館1家,二星級賓館1家;酒樓15家,各種餐館100多家;音樂茶座、水吧18家,網吧13家。現全鎮各項經濟社會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可比價)28612萬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調整為28:12:60,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重點產業不斷發展。全鎮農業支柱產業為烤煙。企業上依託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通過積極的扶持和引導,茶葉、白糖、水果“三大市場”設施不斷完善,功能進一步健全,市場進一步繁榮,2005年,中轉交易白糖90萬噸,中轉水果40萬噸,並對廣通茶葉市場進行了擴建,使市場粗茶年交易量從以前的700萬公斤擴大到現今的1000多萬公斤,交易額達1.5億元;建有農貿市場3個,年交易額達2060萬元。建築建材業、冶金礦產業、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2005年四大產業實現總產值23784萬元。
2017年末,全鎮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2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169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7.31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25億元。成功簽約了年產6000萬塊頁岩磚改擴建、宸磊建材改擴建等項目。全鎮工商企業經營戶1949戶,其中企業361戶(私營企業270戶)個體工商戶1688戶,有5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17個。

交通


廣通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是滇中與滇西的結合部,有成(都)——昆(明)鐵路與廣(通)——大(理)鐵路、廣昆鐵路貫穿全境,320國道涉其南部邊沿,廣(通)——楚(雄)、廣(通)——牟(定)——姚(安)、廣(通)——黑(井)公路聯通四面八方,交通十分便捷。日均進出廣通的車流量達2600輛次,是滇西八地州木材、化肥、茶葉、白糖、礦產品等大宗物資的物資集散中心。
廣通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處於滇中與滇西大經濟圈之間,也是滇中和滇西的結合部,受滇中和滇西的輻射力較強。成昆鐵路、廣大鐵路、廣昆鐵路縱貫全境,設有廣通、廣通北、甸尾、赤木嶺4個火車站,廣(通)大(理)鐵路以廣通為起點,途經楚雄通往大理。圍繞鐵路交通樞紐,境內有鐵路專用線13條,主要包括:州煙轉站等7條專用鐵路線和314、304等6條鐵路貨場專用線,在這13條專用鐵路線上,有22個貨物轉運站(場),倉儲面積約55090平方米,每年在廣通交易轉運各種貨物達260萬噸,中轉旅客達60萬人(次),佔全省鐵路貨運吞吐量的四分之一;公路四通八達,日均進出廣通的車流量達2600輛次,南部有柏油公路連通320國道和安(寧)楚(雄)、楚(雄)大(理)高速公路,是滇西的重鎮和滇西八地州(市)木材、化肥、茶葉、白糖、礦產品等大宗貨物的物資集散中心,素有“西來之鎖鑰,九郡之咽喉”之稱。
廣通鎮
廣通鎮
由於廣通特殊的交通區位優勢,加上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及全鎮人民的努力,廣通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並得到上級部門及社會各界的認可。1984年、1995年分別被國家計委和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100個和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省州列為全省100個、全州5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同年再次受到國家建設部表彰,被授予“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成為全國117個、全省4個先進集體之一,並被州委、州政府命名為“文明城鎮”;2001年被楚雄州政府評為全州“九五期間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2002年被省計委列入首批全省中心小城鎮建設計劃。成績代表過去,展望未來,今後該鎮將緊緊抓住昆廣複線建設和廣楚高速公路建設的良好機遇,進一步發揮交通區位優勢,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融資”的多元化建設策略,千方百計籌集建設資金,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做好廣通濱河大道建設、趙家箐輸水管網改造、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廣通河改造、市場建設、文化館建設、老城區改造以及對栗子山、廟山和文筆山的綠化,通過拓城建鎮,使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投資居住環境進一步優化,創造文明、和諧的廣通小城鎮。

社會


基礎建設

廣通鎮西堡小學
廣通鎮西堡小學
全鎮城鎮規劃區面積8平方公里,現建成區面積達2.8平方公里。現共建成大小街道13條,總面積12萬平方米,街道硬化率達90%,並投資60多萬元安裝路燈、庭院燈、景觀燈300盞;建成商住小區3個,個私經濟園區1個,面積達52589平方米。城鎮水、電、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現有自來水廠2座,日處理能力達9500立方米,城區供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完善,能充分滿足生產、生活、市政消防用水,城區自來水普及率和入戶率達100%。投資197.2萬元完成了農網改造,完成了主城區5.2平方公里10千伏高低壓輸配電線路架設,完成本地電網與滇中電網併網。建成5800千伏安變電站1座,居民使用電或液化氣達100%。且境內還有1座州屬年發電量800~900萬度、裝機容量為3000KW的大海波電站。鎮內駐有移動、聯通、鐵通、電信4家通信公司,網路覆蓋廣通全境,全鎮移動聯通用戶已超過10000戶,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10000門,用戶達7000多戶,電視、廣播覆蓋率達100%;環境衛生設施不斷改善,設有鎮環衛站,現有環衛職工27人,環衛車3輛,垃圾車15輛,城區及鐵路片區設置有垃圾桶497隻,有佔地300畝的無害化生態垃圾處理場1個,日回收處理垃圾15噸。鎮內有街道公廁8個,其中水沖式公廁3個,並有專人負責保潔。投資550萬元完成了總面積11000平方米的火車站文化廣場建設,並投入使用。先後建成街心花園2個,總面積1800平方米,建成佔地10畝的小型公園1個,內設有價值2萬多元的體育健身器材1套;投資近30萬元種植街道綠化草坪6000多平方米,種植黃槐香樟、天竹桂、櫻桃以及梧桐等行道樹3000多株,使全鎮綠化面積達3萬平方米,綠化率達25%;投資57.7萬元新建單立柱廣告牌3個,共計684平方米,城鎮整體功能不斷提高。
實現環境、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統一,依託舊區,發展新區,統一規劃,分期分步實施,根據城鎮周圍山體(廟山、栗子山、文畢塔山)的綠化,開發濱河(廣通河)綠地,形成“三山夾一水”的山水園林城鎮。預計2020年全鎮城鎮人口規模達24960人,人均用地101平方米。
廣通1992年被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經貿開發區以來,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和對外開放步伐,現已建成高起點、高規模城鎮化面積2.5平方公里,建成街道97000平方米;建成地方和鐵路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達4500立方米;本地電網已與滇中電網併網;行動電話用戶達5500戶,無線尋呼實現全省聯網,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總裝機量達12000門,用戶達6800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境內有醫院2家300個床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條件和設施齊全;建成佔地300畝的無害化生態垃圾處理廠1個,初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積極興建佔地52589平方米的個體私營經濟園區,吸納社會建設資金1690萬元,現已建成14000平方米;1999年被省、州列為全省100個、全州5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2002年被省立為中心小城鎮建設項目。幾年來共引進項目94個,引進資金近1.94億元。現已完成18個項目的儲備工作。小城建設先後3次受到國家建設部表彰。

投資環境

廣通緊緊依託便利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先後培育建設了白糖、茶葉、木材、化肥、糧食、水果等專業物資交易市場,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有駐廣通中央、省、州、縣屬單位及企業65家,有來自滇西八地州的駐地糖廠辦事處40家,形成了年交易中轉白糖70萬噸的期貨和現貨交易市場,配有計算機網路,可提供全國白糖交易信息服務;為使白糖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現廣通鎮正在積極爭取國家食糖儲備庫建設項目,有望實施;建有年交易量達7000多噸茶葉的雲南廣通茶葉市場,現佔地已達20.9畝,成立了茶葉商會,即將進行擴建和增設計算機網路和電子顯示屏,屆時可提供全國茶葉交易信息服務,使廣通的茶葉交易也形成期貨和現貨交易;形成了年交易量達35萬噸,銷往滇西各地的水果市場。三大市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和信息流。

文化教育

全鎮共有文化娛樂服務企業69家,文化室12個,業餘文藝演出隊11個。2006年組織鎮域各單位舉辦冬季運動會1場,有籃球、拔河、雙摳等項目,州、縣、鎮近90家單位應邀與全鎮人民歡度“六月六”彝族情人文化節。以實施“群星文明”工程為載體,深入開展州級“五線文明示範帶”廣通示範區建設工程,切實加強人民群眾誠信教育、愛國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十星級文明戶創建面達90%,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100%。
鎮域有完全制中學1所,教職工103人,在校生1094人;有普通中學2所,教職工97人,在校生1293人;完小17所,自然村小學校點17所,教職工355人,學前班學生670人,在校小學生403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幼兒園2(其中:私立1所),教職工62人,入園幼兒563人。2006年籌資9萬元對108名優秀教師和關心教育工作的人員及11家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獎勵;資助貧困學生410人次,使部分面臨輟學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

文化


人文地理

廣通地處滇中腹地,人傑地靈,古時被稱之為“西來之鎖鑰,九郡之咽喉”,這裡居住著4萬多勤勞善良的各族群眾,千百年來,留下了許多古迹,尚存原生態的彝族文化傳承。古道、古橋、古塔、古碑、古寺、古廟、古樓還尚存。在几子灣、瓦房、平地、塔石苴、新民五個彝族聚居的村委會,雖說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激勵下,生產、生活有了極大的發展,但他們發揚光大了優秀的民族傳承,很多地方仍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民風、民俗,給外來人們感覺到一種神秘和新奇。如:委婉動聽的彝族語言,閃爍燃燒篝以及三腳和吊鍋,用栗木圍造的柵欄式畜廄,空曠宏亮的長號,節奏強烈的三弦和左腳舞等等,這一切都數不勝數。
廣通鎮
廣通鎮

傳統文化

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柳朝龍,男,彝族,小學文化,1944年生,現年63歲,現居住於廣通鎮田心村委會大村上村民小組,主要主持本地區彝族祭祀活動,當地人稱為“朵西”,自稱“畢麻”;此人對彝族的一些祭祀活動的內涵及程序、儀式掌握得嫻熟、全面,但主要從事彝族喪事的祭祀活動,柳朝龍能唱彝族的十二生肖調、談情說愛的各種歌謠。會編籮筐、籬笆、簸箕等各種生活用具,能加工木料蓋房子,會彈三弦。

民族風俗

農曆六月初六,是祿豐縣廣通鎮的傳統民族文化節日,是流傳於廣通鎮几子灣、瓦房、平地一帶的民族祭祀活動。起源是乾旱年代,人們為了祈禱來年五穀豐登,有個好的收成,就在稻田前殺雞祭谷、敬山神;人們在山神樹前殺雞祭拜,口中念念有詞“山神老爺,六月六,我們來到你面前,請求保佑我們全家四季平安,六畜興旺”等吉祥、祝福的話關以祈求上天庇護。祭祀活動結束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狂歡活動;男女老少,四鄉八里的群眾自發聚集在一起,或舞或唱或跳,盡情的歡樂,或者集結在一起,互相交流農藝,共同祈禱家庭四季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青年人成群結隊到山上採摘楊梅吃,邊采楊梅邊對歌、唱曲子,通過對歌、唱曲子,尋找到意中人。通過多年的發展演變,經過廣通鎮黨委、政府積極組織參與,把這個民間的傳統節日辦得更有觀賞性、娛樂性。歡慶場所也固定在廣通鎮几子灣村民委員會所屬的小青山上,那裡山勢平緩,植被覆蓋好,山清水秀,交通便捷,廣大人民群眾更樂意參加活動。每年的節慶日都吸引著八方賓朋參與互動,具有更加濃郁的民族氣息。該節日如今已成為該地區富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情人節”。因為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楚雄州彝族傳承千年的婚戀、交友、擇偶、祭祀等習俗。

旅遊


清風橋

清風古橋
清風古橋
廣通鎮內最古老的單孔古拱橋。位於清風村委會境內。該橋始建於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及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兩次重修。橋長12米,寬5米,拱厚0.8米,橋中心距河床高6米,橋面隨拱高出兩岸路面呈圓弧形。橋中兩邊各長一棵黃連茶樹,據民間傳說兩樹為雌雄樹,一棵不開花不結果,一棵開花又結果。因年久失修,民國年間,橋西邊的那棵大樹被風吹倒,並將橋面帶塌1米寬。現如今僅存橋東邊的那一棵樹,樹高約20米,粗3人合圍,如涼亭蓋蔭護全橋,樹根隱於橋基中,外不露形;此橋歷經無數風雨洗涮,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變遷,依然頑強地屹立在古驛道上,繼續給現代人的交通出行帶來便捷。

永定橋

廣通鎮內最古老的鐵索橋。位於平地村委會境內。該橋始建於民國三十四年,當年的人們為了出行方便,就修建了此橋。幾顆碩大的錢鏈在湍急的江水上穿行而過,通過橋面上鋪著的木板,把龍川江兩岸緊緊連接。據傳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此地時,就是踏著這座鐵索橋走向勝利的。

廣通河特大橋

廣通鎮內最長的橋。此橋為現代橋樑,是廣大鐵路線上的鐵路專用橋樑。

廣通清真寺

廣通清真寺位於廣通鎮鎮中心,是廣通地區標誌性建築之一。據考證元至十一年(1274年)就有回族(跟隨賽典赤.詹思丁來的穆斯林)定居,並修建清真寺,直到康熙七年(1668年)廣通成為重要驛站,回族劇增,清真寺規模擴大。后紅白起義嚴重破壞,回民大減。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經集資,清真寺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如今佔地面積646平方米。寺內有一宣禮塔,是鎮內最高建築之一,從那裡可以遠眺廣通鎮全景。廣通鎮的美景一收眼底。內有民國時期大將軍親手寫的匾額(興教建國)一塊。清光緒年間的石碑一塊。都可以見證清真寺的悠久歷史。https://www.sohu.com/a/199750261_644489門票:免費
廣通鎮
廣通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