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薩克圖汗部
清朝時設置的行政區劃
札薩克圖汗部亦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喀爾喀西路,在外蒙古西部,東北界唐努烏梁海部,東界賽音諾顏部,南界額濟納、舊土爾扈特部及甘肅、新疆二省,西與西北界新疆阿山道及科布多部。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入侵喀爾喀三部,此時札薩克圖汗沙喇已被殺,其弟策旺扎布投奔清朝。三十年(1691年),策旺扎布赴多倫諾爾覲見康熙皇帝,受封為札薩克和碩親王,置札薩克圖汗部。次年,編札薩克圖汗部為九旗:
札薩克圖汗部中旗(札薩克圖汗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左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右旗(《平定朔漠方略》無此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左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前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前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后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后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晉封策旺札布為札薩克圖汗。雍正十年(1732年)削策旺札布汗爵,以其叔父之子、右翼左旗札薩克格埓克延丕勒襲札薩克圖汗位,兼管札薩克圖汗旗與右翼左旗,視為一旗。乾隆時札薩克圖汗部增至十八旗,與所附輝特部一旗,共十九旗,會盟於札克河源頭之畢都爾諾爾,蒙古語稱河源為“色欽”,故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后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次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旗,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二年(172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后末旗,雍正四年(1726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左翼中旗,雍正六年(1728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左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右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末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附輝特旗,羅布藏後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授輝特台吉拉克沁噶喇為札薩克一等台吉,附札薩克圖汗部游牧。
清康熙間,素巴策曾孫策旺札布,為噶爾丹戰敗,率族來歸,詔襲汗號,領部眾,自是始稱札薩克圖汗部,所部初分十旗,后增八旗,附輝特一旗,凡十九旗,統盟於札克必刺色欽畢都,里雅諾爾,紀克,謂極左,必刺,山水,色欽,水源也,地勢據阿爾泰山之左,形如玦,其缺處江向,札布干河流貫其間,北部多森林,南部多泉泊,為天然牧場,名旗所在分列於後,(所屬除部境外,又有唐努烏梁海五佐領,詳唐努烏梁海條。)札薩克圖汗旗兼管右翼左旗,在南境,盟長額爾德尼弼什哷勒圖札薩克圖汗多羅郡王自領,左翼中旗在中部,札薩克鎮國公,與右翼后旗同牧,左翼前旗在北境,札薩克輔國公游牧,左翼后旗在南境,札薩克輔國公游牧,左翼左旗在西北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左翼右旗在西境,札薩克鎮國公游牧,中左翼左旗在東北境,札薩克多羅貝勒游牧,中左翼右旗在東北境,札薩克輔國公游牧,中左翼未旗在東北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左翼后末旗在北境,札薩克一等台吉與左翼前旗同牧,右翼前旗在西南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右翼后旗在中部,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右翼右旗在東南境,境薩克輔國公游牧,右翼右末旗在東北境,札薩克輔國公游牧,中右翼左旗在西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中右翼末旗在西境,境薩克輔國公游牧,中右翼末次疾苦在北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右翼后末旗在西境,札薩克一等台吉游牧,渾特旗在中部。
世代 | 姓名 | 年份 | 備註 |
第一代 | 素巴第 | ?-? | |
第二代 | 諾爾布 | ?-? | 素巴第子 |
第三代 | 旺舒克 | ?-? | 諾爾布子 |
第四代 | 成袞 | ?-1684年 | 旺舒克弟 |
第五代 | 沙喇 | 1684年-1687年 | 成袞子。 |
第六代 | 策旺札布 | 1703年-1732年 | 沙喇弟。朋素克喇布坦族侄。1691年封為和碩親王,1703年詔加汗號。 |
第七代 | 朋素克喇布坦 | 1691年-1712年 | |
第八代 | 格哷克延丕勒 | 1712年-1741年 | 朋素克喇布坦子。1732年襲汗號兼郡王。 |
第九代 | 巴勒達爾 | 1741年-1770年 | 格哷克延丕勒子 |
第十代 | 齊旺巴勒齋 | 1770年-1791年 | 巴勒達爾子 |
第十一代 | 布尼拉忒納 | 1791年-1823年 | 齊旺巴勒齋子 |
第十二代 | 瑪呢巴咱爾 | 1823年-1840年 | 布尼拉忒納子 |
第十三代 | 車林端多布 | 1840年-1877年 | 瑪呢巴咱爾子 |
第十四代 | 多爾濟帕拉瑪 | 1877年-1898年 | 車林端多布子 |
第十五代 | 索特木那木坦 | 1898年-1912年 | 多爾濟帕拉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