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羽

春秋時期鄭國政治家

子羽,名揮,又稱公孫揮,春秋時期鄭國人。他曾擔任行人一職,協助子產治理鄭國,在子產的支持下參與處理外交事務,其事迹見於《春秋左氏傳》等。

主要事迹


子羽名公孫揮,鄭國行人(官職,掌管朝覲聘問),曾助公孫僑(子產)相鄭,是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左傳》記載,子羽能了解四方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們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職爵位、地位貴賤、才能高低,又善於辭令。鄭國將要有外交上的事情時,子產就向子羽詢問四方諸侯的政令,並且讓他寫一些有關的外交辭令稿。
公元前541年(鄭簡公二十五年,魯昭公元年)春季,楚國的公子圍到鄭國去聘問,同時娶了公孫段的女兒為妻。伍舉作為副使,將要進入賓館,鄭國人討厭他,派行人子羽婉辭拒絕,於是就住在城外。聘禮舉行以後,將要帶領很多兵去迎娶。子產擔心這件事,派子羽辭謝,說:“由於敝邑狹小,不足以容納您的隨從,請求讓我們清除地面作可以祭祀的地方,再聽取您的命令。”令尹命令太宰伯州犁回答說:“貴君給寡大夫圍恩惠,對圍說將要讓豐氏的女兒嫁給你做妻子。圍陳列几筵,在庄王、共王的神廟中祭告然後前來娶婦。如果在野外賜給我,這是把貴君的恩賜丟在草叢中去了,這也是讓寡大夫不能處在卿的行列里了。不僅如此,又讓圍欺騙了我的先君,將要不再能做寡君的大臣,恐怕也不能回去復命了。請大夫考慮罷!”子羽說:“小國沒有罪過,依靠大國而不設防備就是他的罪過。小國打算依靠大國安定自己,而大國卻恐怕是包藏禍心來打小國的主意吧!怕的是小國失去了依靠,就讓諸侯得到戒懼,而全部怨恨大國,對國君命令抗拒違背,使它行不通。否則,敝邑就等於貴國的賓館,豈敢愛惜豐氏的神廟?”伍舉知道鄭國有了防備,請求倒轉弓袋子進入國都。鄭國才同意了。

後世紀念


子羽的墓葬位於河南省通許縣東1.5公里金園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於墓北建子羽祠,通許知縣李為憲撰文勒於石。後知縣王應佩為其祠書額。
此外,公孫姓的宗祠對聯中有“孟氏及門,受精微之學;行人子羽,擅修飾之能”,其下聯即指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