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侯集的結果 展開
-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轄鎮
-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轄鄉
侯集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轄鎮
侯集鎮位於鎮平縣城南12公里處,地處平原,東臨安子營,南與郭庄回族鄉和鄧州市穰東鎮接壤,西鄰張林鎮,西北與楊營鎮搭界總面積約69。07平方公里,耕地74175畝。全鎮下轄28個行政村,約有70多個自然村,380多個村民小組,人口約6.3萬。92年被省命名為“中州名鎮”;2002年又被市命名為“二星級城鎮”。
侯集鎮是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全國最大的金魚養殖基地和南陽市生豬養殖基地。侯集鎮侯姓已有25世之多,侯姓人數佔60%之多(不包括自然村)。
專業村14個,年產值9000萬元。以向寨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宋庄、老莊、姜營、東門等16個行政村,發展金魚養殖水面3600畝,開發出鯽、龍、文、蛋四個品系和昭和三色、朱頂紫羅袍等80餘個名貴品種,年產金魚3000萬尾,遠銷全國二十多個大中城市,並轉口到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全鎮畜牧專業村6個,狄庄生豬專業村、王營高山波爾山羊場、南窪綜合養殖場、侯明華趙河養鵝基地等特色龍頭項目十餘家,年出欄優質豬10萬頭,奶肉牛、波爾山羊、大白鵝等數十萬隻(頭)。
堅持走工業強鎮之路,以譚寨、狄庄、集鎮三個工業區為點,鎮(平)郭(庄)公路為主線,實施鄉鎮企業“三點一線”開發帶動戰略,發展了富豐飼料廠等骨幹企業22家。其中狄庄村集澱粉加工、養豬、沼氣開發和生態農業系列開發於一體,年加工澱粉2000萬公斤,是豫西南最大的澱粉生產基地和生豬集散地,92年被省農牧廳命名為“生態農業第一村”,經濟模式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全鎮鄉鎮企業總數達1678家,年產值4.45億元,並分別建有蔬菜、澱粉、金魚等5個大專業批發市場。
該鎮的觀賞魚養殖從80年代末開始,通過十餘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從2001年以來,該鎮以建立全國規模最大的金魚養殖基地和區域性觀光漁業示範區為目標,通過實施統一規劃、政府引導、資金扶持、建立專業協會、加快科技長入、實施信息上網、打響“神遊”品牌等措施,產業規模進一步膨脹,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目前,全鎮的金魚養殖已擴展到10餘個行政村、1200餘戶,養殖水面5600餘畝。開發出鯽、龍、文、蛋4個品系,朱頂紫羅袍、十二黑高頭、昭和三色、鶴頂紅等120餘個名貴品種,年產成品魚5000萬尾,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四川、新疆等27個省、市區大中城市,並出口到日本、香港和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
侯集
2003年6月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金魚之鄉”。
侯集
今侯集鎮西北侯王村為侯集鎮侯姓發源地。
侯王一世祖侯伯通,祖籍為山東曲阜,夫人孔氏,為山東曲阜孔子一族。因戰亂於元末明初跟隨當時的紅巾軍遷移至山西洪洞縣大榆樹下(又名大槐樹),后因氣候不適應等各方面原因又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輾轉遷入此地,並在此設立集市,讓附近鄉民在此聚居交易貨物,遂得名侯集。民國初年,宛西自治領導人彭禹廷(錫田)在此推行地方自治,剿匪保民,一時間威震南陽。1948年設侯集區,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建鎮。該鎮也是革命烈士郭庠生的家鄉。
部分村莊地名來歷如下:
姜庄:趙河西岸,明弘治二年(1489),姜姓由江西撫州金溪縣十二村遷此,故名。
趙寨:明代,趙姓建村,因村內築有寨牆,得名趙寨。
張坑:明初,張姓居此,起土成坑,村以坑名。
狄庄村:明初,狄姓建村,故名。明末,鄒姓遷入,無狄姓,沿用舊稱。
易家莊:清代中葉,易姓由易營遷此建村,得名。
高營村:明朝中葉,高姓建村。
金家莊:清代中葉,金姓由侯集遷此建村。
土樓:明代中葉,常姓居此,建土樓,名土樓常家。清初,張姓由山西臨汾縣遷此,無常姓,稱土樓上。后簡稱土樓。
宋小庄村:明末,宋姓由宋營遷此建村。為區別老家宋營,得名宋小庄。
南窪村:因處在宋小庄南邊較低的窪地,得名南窪。
小張庄:張姓建村,為區別村南郭庄回族鄉的大張庄,得名小張庄。
曹庄:又名曹窩。明萬曆年間,曹國祥由顧堂(今屬楊營鎮)遷此建村。
姜老莊村:明初,顧、肖兩姓居此,稱顧肖庄。後顧姓遷走,稱肖老莊。清康熙年間,姜姓由姜營遷來,稱老莊。
向寨村:明崇禎年間,向姓建村,村內有土寨,得名。清乾隆后,丁、任、李等姓相繼遷入,解放后無向姓,但沿用舊稱。
王本庄:清代中葉,王本由馬圈王遷此建村。
王葫蘆庄:清乾隆時,王葫蘆(綽號)由蔡橋(今屬南陽青華鄉)遷此建村,村以號名。
辛庄寨村:清代中葉,此地為地主新建莊園,並築有寨牆,名新莊寨,因“新”和“辛”同音,演變為今名。
宋庄村:清初,宋姓建村。
田寨村:趙河、淇河匯流處的西岸。清初,田姓建村築寨,得名。
屈埠口:原為屈姓村落,村臨趙河埠口,得名。
桑樹底下:明萬曆年間,張守成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村中有顆大桑樹得名。當時村民以租種官地為生,又名官莊。
劉營村:清初,劉姓建村。后姜、楊、趙等姓遷入,沿舊稱。
趙家莊:清咸豐年間,趙榮桂由姜庄遷此建村。
王營村:又叫馬圈王。東與涅陽古城遺址隔趙河相望。南北朝時南齊永元元年(499),此地淪入北魏,北魏在此設馬圈城,南齊派平北將軍陳顯達奪回馬圈城,北魏孝文帝率兵親征,打敗陳顯達,城毀。明洪武年間,王、高兩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王姓戶大得名馬圈王。村東趙河北岸,是夏商周三代呂(甫)城遺址,也是西漢至唐初涅陽古城遺址,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姜營村:趙河東岸,明弘治二年(1489),姜有才由江西撫州金溪縣十二村遷此建村,得名姜營。
徐寨:明洪武年間,徐國奇由山東歷城縣城南徐氏保遷此建村,並築土寨,得名。
永豐庄村:清雍正年間,姜文玉由姜營遷此建村;后朱、王兩姓相繼遷入。因連年豐產,居民祝願永遠豐收,得名。
李庄:清道光時,李姓由(今屬彭營鄉)遷此建村。
喬其營村:明代,此地是一片密林,崇禎年間,火災毀林,露出村莊和廟宇,一時間人們驚奇發現原來林中有村,稱蹊蹺營。后改為喬其營。據《梁氏宗譜》載:“梁國祚(滅亡),於清初遷居喬旗營”。
譚寨村:明成化年間,譚姓鏞、璞兄弟兩人由山西曲沃縣楊譚村遷居宋庄;明末宋姓遷走,譚姓築土寨,名譚家寨,簡稱譚寨。
袁營村:明初,袁姓居此,得名。明末,梁姓遷入,清乾隆時王姓遷入,無袁姓,沿用舊稱。
大趙營村:明成化間,趙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區別安子營鄉的老趙營,得名大趙營。
唐庄:清初,唐姓由唐溝(今屬高丘鎮)遷此建村。
常營村:明代,常姓建村,名常營。清乾隆時,宋姓由宋營遷來,無常姓,沿舊稱。
項店村:清康熙時,項姓由項湖(今屬柳泉鋪鎮大湖)遷此建村,村臨古道,開設飯店,得名。
王官營村:明初,郭姓居此,至成化年間,王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稱王郭營;正德年間,在此開挖灌渠,王姓沿灌渠西岸建宅,改名王灌官,後來訛傳為王官營。
房營村:明初,房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得名房營。
侯寨村:明洪武二年(1369),侯姓由山東曲阜縣遷此建村,清中葉築寨,得名。
宋營村:明初,宋士藝,南京水西門宋家巷人,任兵馬指揮使,率兵出征路過此地,認為此地風水好,後來告官居住在此,後來發展成村落,村以人命名。
易營村:明初,南京易大壯從軍落戶於此。崇禎年間,易姓由易家潭(原屬張林,現已無此村)遷入,得名。
侯集
農業上圍繞“姜、豬、魚”做文章,著力抓好5000畝日本大姜,狄庄人畜分離,向寨千畝金魚基地三大示範工程。
城鎮建設:搞好鎮侯公路二期工程建設;按照趙河沿線開發規劃,搞好月亮灣的規劃建設。
鄉鎮企業:重點引進上馬澱粉烘乾加工、蔬菜包裝、保鮮、儲運企業。
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