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南沙鎮的結果 展開

南沙鎮

雲南省元陽縣轄鎮

該鎮屬元陽縣城所在地,地處東經102°04′—102°51′、北緯23°09′一23°7′之間。東接嘎娘鄉,南連新街鎮,西鄰馬街鄉,北與建水縣箇舊市隔紅河相望,國土面積153.5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沙鎮常住人口為41358人。

地理環境


雲南南沙鎮
雲南南沙鎮
南沙鎮位於元陽縣城所在地,東接嘎娘鄉,南連新街鎮,西鄰馬街鄉,北與建水縣舊市隔紅河相望。境內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部低,兩側高;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1110米;最高氣溫43.5℃,最低氣溫IO℃,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700毫米。距省城昆明273公里,距州府蒙自92公里,距箇舊47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0130畝,其中:水田4550畝,旱地15580畝。

行政區劃


全鎮轄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47個村民小組。
轄區詳情
南沙五幫桃園賽刀
石頭寨呼山南林元檳

人口民族


2002年總人口19048人,其中:農業人口13644人,佔總人口的71.6%,非農業人口 5404人,佔總人口的28.4%。少數民族人口 15301人,其中:傣族6934人,佔總人口的36%;彝族4791人,佔總人口的25%;哈尼族3160人,佔總人口的16.5%;壯族177人,佔總人口的0.9%;瑤族128人,佔總人口的0.6%;苗族90人,佔總人口的0.5%;回族10人,佔總人口的0.05%;白族9人,佔總人口的0.04%;納西族2人,占人口的0.01%。
根據元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沙鎮常住人口為41358人。

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前,屬納樓土司管轄,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困苦。解放後進行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革命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南沙鎮發生了巨大變化。 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754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30.3萬元,糧食總產4076噸,農民人均有糧27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元。
初步形成了糧、經、畜協調發展的格局,熱區經濟林果、冬早蔬菜、畜牧業等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鄉鎮企業從無到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縣城遷移到南沙后,以城市為重點的多種非公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2002年有個私經濟734戶,鄉鎮企業總收258.93萬元。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調整,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由1995年的48.9:15.3:35.8調整為2002年的36.2:37.2:21.6,糧經比例為43:570。

發展結果

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不斷培植出具有熱區特點的特色產業和名特優產品,一是以冬黃瓜、辣椒、茄子二苦瓜為主的反季節蔬菜。二是以香蕉、酸角及沙仁溝優質本地荔枝為主的經濟林果業。三是以牛肉乾巴為特色的餐飲業。

社會


1995年以來共建科技示範基地5個。利用各種節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群眾文化,生活日益活躍。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有小學18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16%;小學教師88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2年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有農村衛生室6個,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電視覆蓋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