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乳頭狀癌

原發性甲狀腺癌中最常見類型

徠甲狀腺乳頭狀癌是原發性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惡性度也最低,占甲狀腺癌的60%,多見於兒童或年輕(40歲前)女性,有些患者在兒童時期曾作過頸部x線治療。腫瘤生長緩慢,可在甲狀腺內局限數年,病灶可經腺內淋巴管自原發部位擴散至腺體的其他部位和頸部淋巴結,也可局限數年,故易忽視其性質。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

就診科室


頭頸外科、普通外科

病因

● 遺傳因素
● ● 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史,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
● 放射線損傷
● ● 放射線外照射頸部可引起甲狀腺癌。嬰兒和兒童對放射線更敏感。
● 碘
● ● 碘的缺乏和過量攝入都可引起甲狀腺功能改變,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可使甲狀腺發生癌變。
● ● 橋本甲狀腺炎也可能導致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出現。
● 癌症相關基因的改變
● ● 致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的突變、失活,可能引起甲狀腺癌。

癥狀

● 首發癥狀為頸部無痛性腫塊,多數隨吞咽上下移動。
● 少部分有聲嘶、吞咽困難及壓迫感,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觸到腫大淋巴結。

血清Tg

● 常增高切除分化的腫瘤后恢復正常,Tg的水平與腫瘤的組織結構或甲狀腺腫瘤的良惡性無關。

細胞學檢查

● 診斷準確率可達85%以上,對頸部轉移淋巴結診斷準確率更高。屬有創檢查,需要有經驗的細胞學醫生。我國絕大部分基層醫院無法開展。

影像學檢查

● ● 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經驗豐富的超聲學專家診斷準確率可達85%以上。甲狀腺腫物具有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勻、血流豐富及細砂粒樣強回聲表現,常提示甲狀腺癌。若同時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且伴鈣化或囊性變,則甲狀腺癌的可能更大。
● CT或MRI
● ● 可以進一步了解甲狀腺腫物、腫大淋巴結與周圍組織結構如氣管、食管、喉、頸部大血管等的關係。局部晚期病例行此項檢查對外科醫生有很大幫助。
● PET-CT
● ● 對判斷甲狀腺癌是否發生肺部、全身骨骼等遠處轉移有很大幫助,但價格昂貴,不作為常規檢查。

病理組織學檢查

● 可明確診斷。

診斷

●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若甲狀腺腫塊質硬、固定,頸淋巴結腫大,或有壓迫癥狀者,或存在多年的甲狀腺腫塊,在短期內迅速增大者,均應懷疑為甲狀腺癌。
● 通過病理組織學檢查可確診。光鏡下:乳頭分支多,乳頭中心有纖維血管間質,間質內常見呈同心圓狀的鈣化小體,即砂粒體,有浸潤。乳頭上皮常呈單層,癌細胞核染色質少,常呈透明毛玻璃樣,無核仁,有核溝,核內假包涵體,核相互重疊。

鑒別診斷

● 甲狀腺乳頭狀癌,需要和甲狀腺腺瘤甲狀腺腫大等相鑒別。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手術治療
● ● 徹底的手術切除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根據甲狀腺腫瘤病變情況選擇一側甲狀腺葉加峽部切除或全甲狀腺切除,根據頸淋巴結轉移情況選擇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或頸淋巴結清掃。不主張行甲狀腺腫瘤摘除或甲狀腺次全切除。
● 甲狀腺激素治療
● ● 甲狀腺激素治療可抑制人體生成血清促甲狀腺素,而血清促甲狀腺素能促進甲狀腺癌細胞的生長。因此,甲狀腺激素治療能夠去除促進甲狀腺癌細胞的生長的環境,達到治療的目的。
● 放射性核素治療
● ● 出現肺部或骨骼轉移的晚期病例及某些高危病例應行碘131治療。放射性核素治療前需行全甲狀腺切除術。
● 同位素治療
● ● 出現肺部或骨骼轉移的晚期病例及某些高危病例應行碘治療。同位素治療前需行全甲狀腺切除術。
● 4.放化療
● ● 由於甲狀腺乳頭狀癌對放化療不敏感,故不作為常規治療手段。

危害

● 甲狀腺乳頭狀癌常呈多灶性,且易侵犯腺體內外組織,通常經淋巴系統轉移,也可通過血行轉移,常見部位為骨和肺。

預后

● 腫瘤生長緩慢,惡性程度較低,預后較好。

預防

● 遺傳因素無法預防。
● 積極治療甲狀腺原發疾病。
● 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