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與少女

舒伯特創作的一部弦樂四重奏

《死神與少女》(亦稱《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一部由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創作的弦樂四重奏,共分為四大樂章。

內容簡介


這首四重奏,d小調,作品編號D810,因第二樂章主題旋律與舒伯特1817年創作的歌曲《死神與少女》類似而具標題。作於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維也納約瑟夫·巴爾特的家中首演。共4個樂章:
1.第一樂章
快板,d小調,奏鳴曲式。先是第一主題群的呈示,第一主題群有AB兩個主題,兩個主題中都有A的主導動機。然後第二主題群呈示,第二主題形成高潮,小結尾以第二主題斷續表現而成。發展部以第二主題及A動機組成,第二主題以卡農方式展開處理。再現部以第二主題中的前半部旋律始,第一主題二度再現,第二主題轉為D大調,然後以第一主題部的兩個主題構成尾奏。
2.第二樂章
流暢的行板,g小調,由《死神與少女》的主題、6段變奏及尾奏組成。第一變奏中,第一小提琴轉為分散音,第二小提琴的旋律宛如主旋律。第二主題以下,都以相當自由的創意作成,尾奏主題由各樂器分開演奏,孕育出夢幻情趣。
3.第三樂章
諧謔曲,很快的快板,d小調。諧謔曲主部突出了切分音效果,中段則保持一種美妙的流暢。
4.第四樂章
急板,d小調,迴旋曲式,其主題類似於貝多芬的《克萊采奏鳴曲》。

作者簡介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1805年開始隨父兄學習提琴和鋼琴。1808年入帝國神學院學習。1812年隨薩里埃里學習作曲。
舒伯特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與《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鵝之歌》等。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開創者。在歌曲結構、旋律、和聲以及鋼琴伴奏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