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

清朝道光時期大學士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厓、槐蔭山人,陝西蒲城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時期政治家、著稱於世的愛國名相,有清朝陝西名臣之一。

嘉慶元年(1796年)成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道光五年,服闋,以一品銜署戶部侍郎,授軍機大臣。

1徠842年6月8日,效法史魚屍諫,自縊身亡。追贈太保,謚文恪,入祀賢良祠。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王鼎雕像徠
王鼎雕像徠
王鼎少年時家境貧寒。他勤奮好學,心存大志。
清嘉慶元年(1796年)中進士,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朗、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
嘉慶元年(1796年)中進士,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等職。
嘉慶十九年(1814年),授工部侍郎,后調任吏部,兼管戶部、刑部。
道光二年(1822年),署河南巡撫。數次奉命出使各省,平反冤獄,深受道光帝器重。
道光五年(1825年),授軍機大臣,次年又授戶部尚書。
道光八年(1828年),歷經多年的回疆(清代對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稱)張格爾叛亂被平定,王鼎因贊畫有功,被加封太子太保,並授繪像於紫光閣之殊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王鼎虛齡七十,道光帝親書“靖共篤祜”匾相賜。
道光十八年,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王鼎暫署東河河道總督,負責督塞河口。他“朝夕駐壩”與民眾同“畚鍤”,終於在翌年春汛前,使決口大堤合龍,河水悉歸故道。被加封為太子太師。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王鼎極力主戰,反對議和。琦善因在對英交涉中獲罪被革職鎖拿進京,王奉旨審理。他在上奏中說:“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並且對琦善的黨羽一一制裁。同時,隨著戰事不利,道光帝開始動搖,將林則徐等革職充軍,遣戌伊犁。正值河南祥符(即河南開封)黃河決口,王鼎負責督塞河口。他上疏道光奏留林則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后,又奏請任林則徐為河督。時英國侵略者二次海上北犯,道光帝怕得罪英人,仍堅持將林則徐發往新疆。
1842年6月8日深夜,懷惴“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於圓明園,享年74歲。王鼎死後81天,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香港人從此脫離了祖國,一去155年。
王鼎死後,穆彰阿的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家,騙得遺書,又對王鼎之子王沆威脅利誘,並“代為改草遺疏”。隨後,陳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詔憫恤優撫,追贈太保,謚文恪。

為政舉措


整飭吏治

王鼎雕像照
王鼎雕像照
王鼎做官以廉潔著稱。為整飭吏治,他剛 正不阿,不徇私情。他在刑部任職,先後深入九省審理過三十餘起重大疑案,使貪贓枉法者均被懲處,冤假錯案得以平反。即使封疆大吏直接插手。相互勾結的人為錯案,也照查不誤。浙江德清徐仉氏與前房兒子通姦,為滅口殺死兒媳徐蔡氏一案即為典型。仉氏奸刁,買通各級官吏、忤作獄吏,造成各級官員互相包庇,雖三次開棺驗屍。皆無結果。直拖延三年之久不能結案。任按察使的王惟恂,明知其情,卻被層層關係網所困,被逼自縊,使朝野震驚。王鼎複審,經過艱苦訪查,弄清了受賄網,涉及巡撫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縣四人以及許多縣吏、忤作等,案情真象大白於天下,“浙人頌為神明”。他剷除時弊,執法如山,顯示了錚錚鐵骨。王鼎本人從不依人上爬,堪為自律表率。同鄉同族王傑時任宰相,他從未讓傑助已升遷。他要求子女族人甚嚴。兒子回陝參加考試,他唯恐利用權勢不法行事,叮囑兒子考前不許“見客”“見長官”。跟隨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

理財能手

王鼎關心國計民生,理財有方,被譽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理財能手。道光七年,新疆張格爾在英國殖民主義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城掠地,割據一方。清廷令長令率兵討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證了軍需,卓有貢獻。平叛后得到賞戴花翎,繪像紫光閣的殊榮。王鼎在整頓天津長蘆鹽務,兩淮鹽政上,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了鹽商經營,扭轉了鹽課拖久危局,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

教育事業

王鼎70壽誕道光皇帝所賜匾額之一
王鼎70壽誕道光皇帝所賜匾額之一
王鼎對教育、社會公益異常關心。他一生視學江西,一分校會試,兩主浙江張試,四主順天鄉試、二主會試,所得多奇傑士。任江西學政,常入基層督查,垂刻《朱子小學近思錄》、《六事箴言》等,充實教學內容。他在外做官仍心繫故鄉,曾為蒲城堯山書院捐款,以供經費。他為倡辦義倉、義田。一次主持家務的四弟對地方捐稍有猶豫,他知道后寫信嚴責:“弟所見殊欠老成。此等義舉……弟當毅然行之……”他態度鮮明,誠心感人。

憐恤民苦

王鼎生活檢朴,克已奉公,憐恤民苦。在治黃工程中,以七十四歲高齡,且背患瘡疾,親臨工地指揮,緊張時竟八日不返公寓,困時和衣卧於轎中。為趕工期,不避嚴冬,春節也在工地度過。吃飯時買民夫食物,他告誡督工人員“大工之役,終日胼胝於風雪水口中”“工程全賴若輩”,要大家愛惜民力尊重民工,贏得愛民如子的口碑。

平反冤獄

嘉慶十九年(1814)授工部侍郎,后調任吏部,兼管戶部、刑部。道光二年(1822年)署河南巡撫。數次奉命出使各省巡視辦案,於冤獄多所平反,被稱為“王青天”,深受道光帝器重。道光五年(1825)授軍機大臣,次年又授戶部尚書。道光八年(1828),歷經多年的回疆(清代對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稱)張格爾叛亂被平定,王因贊畫有功,被加封太子太保,並授繪像於紫光閣之殊榮。

整頓鹽政

王在戶部尚書任上,兩次對鹽政進行整頓。
清道光八年(1828)赴長蘆鹽場調查鹽政弊端,提出緩舊稅、征新稅,暫停徵稅三年,領鹽補貼以補損耗三項治理措施。
道光十年(1830)去兩淮鹽場,在陶澍等人的配合下,採取簡化管理、縮小浮收、穩定生產、打擊私販等措施,並提出新章法15條。經過整頓,朝廷稅收得到增加,食鹽產銷兩旺,百姓生活需鹽也得到保障。

治河禁煙

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1837年3月8日),王鼎虛齡七十,道光帝親書“靖共篤祜”匾相賜;次年,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
道光二十一年 (1841) 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朝廷贊王治河費用省、工期短、質量好,加封他為太子太師。
道光年間,鴉片泛濫已成國家大患。王力主禁煙,支持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
王鼎所題匾額
王鼎所題匾額
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王支持抵抗派,同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進行抗爭。

水利修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大水泛濫,衝到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一帶。道光帝命王暫署河督,偕通政使慧成前往治理,王又保薦熟悉河工、被判遣戍伊犁的林則徐襄助。他們“朝夕駐壩”與民眾同“畚鍤”,終於在翌年春汛前,使決口大堤合龍,河水悉歸故道。

個人作品


遺著有《重訂朱子近思錄》等。

史籍記載


王鼎,字定九,號槐蔭山人,陝西蒲城人。少貧,力學,尚氣節。赴禮部試至京,大學士王傑與同族,欲致之,不就。傑曰:“觀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繼吾后。”嘉慶元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丁母憂,服除,授編修。兩以大考升擢,累遷內閣學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諭曰:“朕向不知汝,亦無人保薦。因閱大考考差文字,知汝學問。屢次召見奏對,知汝品行。汝是朕特達之知。”調吏部,兼署戶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順天府尹事,復諭曰:“朕初意授汝督撫,今管順天府尹,猶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備差往各省查辦事件。”自是數奉使出按事鞫獄。二十四年,調刑部,又調戶部。
道光二年,河南儀工奏銷不實,解巡撫姚祖同任,命鼎偕侍郎玉麟往按,暫署巡撫。疏陳:“儀工用款至辦奏銷,與部例成規不符。乃以歷辦物料、土方價值,合之豫省成規,互相增減,於稭料、引河等款增銷一百三十萬,夫工、麻斤各款減銷一百三十萬,雖有通融,銀數仍歸實用。惟八子錢一款,以銀易錢,多於舊價,每兩提八十文充入經費,而於各員應繳之銀,一併扣算,實違定製。”疏入,命覈實報銷,而薄譴祖同。是年,擢左都御史,父憂歸。五年,服闋,以一品銜署戶部侍郎,授軍機大臣。
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謀斃徐蔡氏獄三年不決,按察使王維詢因自盡,巡撫程含章與按察使祁(土貢)鞫之,甫得情而犯婦在監自縊。宣宗特命鼎典鄉試,就治其獄,廉得徐故富家,以獄破其產,官吏多受賕,勾結朦庇,致獄情譸幻。悉發其覆,置之法,浙人稱頌焉。六年,授戶部尚書。八年,回疆平,以贊畫功,加太子太保,繪像紫光閣。
蘆鹽積疲,商累日重,命鼎偕侍郎敬徵察辦。議以;“鹽務首重年清年款,先將節年帶徵釐剔,現年正款不難按數清完。道光二年以前未完銀九百餘萬為舊欠,三年以後未完銀為新欠,緩舊徵新。請以堰工加價二文,半解部充公,半抵完商欠。新欠抵完,續抵舊欠。蘆商生息帑本內,直隸水利、趙北口兩項非經費歲需,請停利三年。限滿加一倍利,本息同徵。舊有拔繳水利帑本一百十七萬兩,請停徵三年。自道光十一年起,歲徵十萬兩,五萬完舊本,五萬完新本,以恤商力。近年商力疲乏,不能預買生鹽,存坨新鹽多鹵耗。請每包加鹽十三斤,俾資貼補,從此款目既清,庶經久可行。”又請免繳嘉慶十七年加價交官半文未完銀一百八十四萬餘兩。疏入,並允行。十年,蘆商呈請調劑,復命鼎及侍郎寶興往按。鼎以前次清查,傳集各商詳詢定議,皆稱可免虧累積壓,雖因銀價漸昂,尚不致遽形虧折,遂議駁。時淮鹽尤敝,兩江總督陶澍疏陳積弊情形,命鼎偕寶興會同籌議。中外論鹽事者,多主就場徵稅。疏言:“詳覈淮綱全局,若改課歸場灶,尚多窒礙。惟有就舊章大加釐剔,使射利者無可借端,欠課者無可藉口,似較有往轍可循。擬定章程十五條,曰:裁浮費,減窩價,刪繁文,慎出納,裁商總,覈滯銷,緩積欠,恤灶丁,給船價,究淹銷,疏運道,添岸店,散輪規,飭紀綱,收灶鹽。”又請裁撤兩淮鹽政,改歸總督辦理,以一事權。並詔允行。陶澍得銳意興革,淮綱自此漸振,鼎之力也。十一年,署直隸總督。十二年,管理刑部事務。十五年,協辦大學士,仍管刑部,直上書房。十八年,拜東閣大學士。二十年。加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夏,河決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尋署河督。議者以水勢方漲,不宜遽塞,請遷省城以避其沖,鼎持不可,疏言:“河灌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合淮東注洪澤湖,湖底日受淤。萬一宣洩不及,高堰危,淮、揚成巨浸,民其魚矣!無論舍舊址、築新堤數千里,工費不貲,且自古無任黃水橫流之理。請飭戶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原執其咎。”具陳民情安土重遷、省垣可守狀。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護,獲無恙。工興,親駐工次,倦則寢肩輿中。次年二月,工竣,用帑六百萬有奇。前此馬營工用一千二百餘萬,儀封工用四百七十五萬,原議以儀工為率。及蕆事,加增百餘萬,然事艱於前,微鼎用節工速,不能如是。敘功,晉太子太師。積勞成疾,命緩程回京。
自禁煙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戰。至和議將成,林則徐以罪譴,鼎憤甚,還朝爭之力,宣宗慰勞之,命休沐養痾。越數日,自草遺疏,劾大學士穆彰阿誤國,閉戶自縊,冀以屍諫。軍機章京陳孚恩,穆彰阿黨也。滅其疏,別具以聞。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於是優詔憫惜,贈太保,謚文恪,祀賢良祠。后陝西巡撫請祀鄉賢,特詔允之。
鼎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託,亦不請託於人。卒之日,家無餘貲。子沆,道光二十年進士,翰林院編修。

後世紀念


紀念館

王鼎紀念館(2011年夏)
王鼎紀念館(2011年夏)
王鼎紀念館位於蒲城縣內達仁巷54號,原址系王鼎的出生地。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後裔王麗(上林下令,讀ling)女士,遵照先父原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王菊人的遺願,將這所佔地面積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間的故居正式捐贈給國家,用於開辦王鼎紀念館。一進紀念館大門,正中置有3.6米高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身後,立有有關王鼎的碑記,是群眾聽建紀念館而捐贈。中央兩側一側展有王鼎生平事迹,一側設有觀眾休息室和紀念品出售部。上房內陳列有王鼎家譜、書信遺稿、遺物和道光皇帝為王鼎七十壽辰書寫的壽匾“靖共篤祜”,王鼎為本族叔母吳孺人書寫的“賢孝可風”木匾以及林則徐在蒲城期間書寫的匾額“觀察第”、“味蘭書屋”、“槐蔭山房”、“慈惠徽音”等諸多墨寶。
為了迎接香港回歸,紀念抗英名相王鼎屍諫155周年,1997年6月26日,王鼎紀念館在他的故鄉陝西蒲城成關鎮初步建成。王鼎屍諫雖然沒有達到保住林則徐和香港的目的,但是他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的浩然正氣,永遠值得人們緬懷和追念。王鼎紀念館的建立,不僅是對抗英名相王鼎的最好悼念,也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人物評價


林則徐:才錫元圭告禹功,公歸遵渚詠飛鴻。休休豈屑爭他技,蹇蹇俄驚失匪躬。下馬有墳悲董相,只雞無路尊橋公。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哭故相王文恪公》)
魏源:把王鼎比作直臣史魚,比作屈復,比作忠心報國反遭誣陷的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