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書閣
姜書閣
姜書閣(1907.11-2000.12),著名學者,字文淵,筆名文淵。滿姓姜佳氏,正黃旗人。生前為湘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湖南省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
一九○徠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於遼寧省鳳城縣朝陽崗一戶滿族農民家庭。清華大學政治學專業畢業,歷任國民政府稅務署長、國稅署長,財政部政務次長。姜書閣一九七九年應聘到湘潭大學中文系任教授,於一九八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八四年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八九十年代曾任湖南省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中國稅務學會顧問等。
姜書閣(1907.11-2000.12),滿族正黃旗,本姓姜爾佳氏(姜佳氏,今姜氏),現簡單介紹此家族——姜爾佳氏(姜氏)歷史以及輩分排序之族譜如下,部分史料選自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和《姜氏族譜》。現在《正黃旗姜佳氏家譜》在丹東市文化館保存有一份。
姜爾佳氏(姜佳氏,今姜氏)源於女真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滿語音GiyanggiyaHala,清時鳳凰城正黃旗滿洲恩啟牛錄,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杏山(今遼寧錦州南部)地區(此記載與族譜中記載略有出入,尚待研究)。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姜佳氏一世祖佑恭率五子隨順治皇帝入關,破潼關、克揚州、平全楚、定江南,屢建功勛,授建威將軍,武職正一品,賜府北京,居草帽衚衕,事君於朝中,佑恭是皇上賜的名字,意思是諧音“有功”的意思;爵胡圖之父德音(二世祖)攻城略地、斬將奪隘,征戰於旅順、錦州、杏山,征剿三藩之亂而陣亡。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圖(世襲雲騎尉)、胡什布三人奉命調駐奉天(今遼寧瀋陽),后調丹東鳳凰城南老虎洞一帶駐防,於鳳凰城南老虎洞處落戶。
《鳳凰城滿洲正黃旗姜佳氏(姜氏)族譜》:
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延)長(振、景)。
殿(兆)甲承恩普璽,庭宗續世榮昌。
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
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二世祖:
德金:護軍校在京,后拔山東為官,家人上任頂替,墳在京西(未找到)。
德音(賡音):率兵征三藩有功,特命定南將軍,墳在鳳城老虎洞(已找到)。
德財:護軍校在京,墳在京西(未找到)。
德徠保:護軍校在京,分在京西(未找到)。
維周:護軍校在京,墳在京西(未找到)。
隨著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姜氏後人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姜姓,世代相傳至今。今本族人大部分散居于丹東市區、東港的合隆,鳳城的草河,寬甸的古樓子,楊木川等地。
姜佳氏後裔主要分佈:
三世長支哈什太:清初遷入東港市合隆滿族鎮東大溝,紀家甸子,五世刷太爺,栓太爺移居長山下崗等。
三世二支伊什太:鳳邑藍旗鄉久住老虎洞村原址。
三世三支爵胡圖:長子插爾太移居北井鎮石橋子,至六世又遷入合隆鎮范家山,二子之子五世綽海,清乾隆六年,遷入小黑山前姜家大堡,三子雅爾太,五子滿坎後裔落戶合隆鎮姜家小崗。
三世四支胡什布:在鳳邑姜家溝。
此外,歷代宗親,有創業於異地,有投親於遠方,遷入外埠他鄉者,不計其數,這些宗親散於全國各地,不在以上記載之內。
姜爾佳氏著名人物有,民國18年(1929年)姜氏後人第八世參議員姜慶元捐資於東港市合隆鎮姜家小崗後山建姜氏宗祠(九一八事變后被日寇所毀);姜書閣(1907-2000)遼寧省鳳城人。作家,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任編審、財政部秘書、稅務署長、國稅署長、政部政務次長,后辭職並拒絕離開大陸。解放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參事、西南稅務學校和西南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土改工作團大隊長。1958年,自願報名到青海支邊,完成了《中國文學史綱要》。代表作還有《先秦辭賦原論》、《文心雕龍繹旨》、《駢文史論》等;姜偉玲(1954-)女,遼寧省人。職業畫家,出生於新疆喀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新疆美協會員;姜鐵軍遼寧人。哥倆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擁有總資產近億元。
姜書閣(1907.11-2000.12),著名學者,本姓姜佳氏,滿族。幼受家學,19歲考入清華大學,曾受教於羅家倫、梁啟超、陳寅恪諸國學名流,博通文史、政治、哲學、法學、財經、教育等多門學科。在校讀書期間,即撰成《桐城文派評述》和《中國治外法權史》兩部專著,深受校長羅家倫稱賞。1958年,響應中央支援大西北建設的號召,攜家奔赴青海,專心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文革結束后,姜先生由青海應聘赴湘,在湘潭大學執教。直至2000年謝世,享年94歲。
一九二一年他考入奉天省立一中。翌年該校改制,進入文科第一班。一九二五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工科的唐山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錄取。他不願棄文學工,終於在入學一年後,重新考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改學政治學。他兼收並蓄,旁聽了清華國學研究院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梁漱溟等名學者的文史專題課。一九二七年,他的《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考辨》,獲清華“丙寅論文獎金”第一名,發表於《清華周刊》並印行單行本。他的第一種學術專著《桐城文派評述》,一九三○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三三年又編入《萬有文庫》,流傳頗廣。此外,他還發表了許多譯作,其中《美國黑人詩歌選譯》發表於魯迅主編的《語絲》;《雪萊小詩選譯》(筆名“長天紓翮”)發表於《清華周刊》。
一九三○年夏由清華大學畢業,到一九三七年,他先在哈爾濱教育廳任秘書兼法政大學政治學教授,繼而到察哈爾教育廳及北平社會局任職。一九三四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中國近代教育制度》。同年主編《黑白半月刊》,發表了具有進步思想但仍屬改良主義範疇的論文《論作文作學作事作工與作人》。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東北月刊》和《行健月刊》連載他的《世界治外法權史》之中六章(余稿在抗戰時期散失)。一九三六年任《北平晨報》主筆,曾撰寫社論近百篇。
由於他曾在《晨報》上發表過反日社論,“七七事變”日軍佔領北平后,乃攜妻女輾轉南下至重慶。一九三八年到國民政府行政院任編審,一九四○年調財政部任秘書。自此,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宦海生涯:歷任稅務署長、國稅署長,直至國民政府財政部政務次長。這是他在國民黨政府官職日高而心情最為抑鬱的時期。他以舊時治學的嚴謹勤奮,一面竭力挽救當時瀕於崩潰的政府財政,一面卻又以書生自許,保持清高廉潔。他卸任時依舊兩袖清風一貧如洗。這在當時國民黨政府官員中,絕無僅有。那時上海以揭露權貴著名的《鐵報》,曾在頭版刊登過一篇《廉吏外傳》,指名記載他清苦的生活,預言他“將以窮教授終其身”,在上海財稅界引起過強烈反響。
建國初,他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參事,主持創辦並先後擔任西南稅務學校和西南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其間赴貴州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擔任西南第三期土改工作團第一大隊大隊長。一九五四年調至西南一級機關幹部學校學習。如果說土改使他第一次親身參加了無產階級革命實踐,那麼,這時期則使他系統地學習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
一九五八年,他已年過半百,猶以一顆報國之心響應黨的支邊號召。他毅然放棄大城市舒適的生活,變賣了所有傢具,拎著幾隻皮箱,攜帶妻女,自願報名加入了大西北建設者的行列,在青海工作了二十一年。在青海師範學院,他從事中國古典、又學的教學和研究,克服了當時圖書資料缺乏、學術信息閉塞以及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等各種困難,不顧諸多“運動”的干擾,身居陋室,潛心治學。他七十餘萬字的《中國文學史綱要》,是在飢腸轆轆的六十年代初完成的。這是建國以來最早個人撰寫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文學史。可惜因紙張困難,當時只作為青海高校教材,印發了三百套。一九六四年,完成力作《陳亮龍川詞箋注》,由於受當時出版界某些偏見的影響,也未能及時出版。他並未因此灰心,將書稿藏於篋中,又埋頭於中國戲曲史研究的艱苦勞動之中。
那場空前的“浩劫”中斷了他的工作。在“牛棚”那徹夜不熄的燈光直射下,在黃河岸邊濤聲陣陣的農場小屋裡,每當夜闌人靜,高原寒氣透過身下麥草向他襲來時,他常常思緒萬千,輾轉難眠,便打腹稿作詩。這是他當時唯一能夠進行的文學活動。其中近四十首古體詩詞因抄在煙盒背面而得以保存下來,輯成《麥草集》。一九七四年,他雖獲得“平反”,卻因“不識抬舉”,拒絕接受以“評法批儒”代替古典文學的教學,而被迫退休。
粉碎“四人幫”后,他已年逾古稀卻煥發了學術青春。一九七八年四月至六月,他一氣呵成,寫出三十二萬字的《詩學廣論》初稿。一九七九年應聘到全國重點大學湘潭大學中文系任教授。一九八○年九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陳亮龍川詞箋注》。這部沉淪了十七年的著作一經問世,即得到學術界的讚譽。一九八二年六月其《詩學廣論》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他讀者最多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同年十一月,舊作《中國文學史四十講》,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齊魯書社出版其近作《先秦辭賦原論》。由於青海人民出版社熱情索稿,一九八四年二月,他的《中國文學史綱要》(兩卷集)在那裡出版,作為他留給青海學子及文學青年的紀念。此外,他的《文心雕龍繹旨》於一九八四年由齊魯書社出版;近四十萬字的《駢文史論》於一九八六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三十萬字的《漢賦通義》於一九八九年由齊魯書社出版;四十萬字的《說曲》於一九九○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後幾本著作完成時,他已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了。
九十年代後期,他集中精力完成了兩本論文集:《百一集》、《百一集續編》,共收入二百○二篇學術論文,均為近年撰寫而未及發表的文章。由於出版困難,他說,就留待身後再面世吧。
他的《中國文學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獲湖南省高等學校“六五”期間科研一等獎;《駢文史論》一九九一年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該書一九九五年獲全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姜書閣
他官職羈身時日越久,對國民政府的統治越感失望。一九四九年六月,他堅決辭去財政次長職,不顧國民黨“中統”、“軍統”的脅迫以及教育部長杭立武多次登門勸說,堅持拒絕離開大陸。八月里悄悄由廣州飛回重慶,在那裡迎來了解放。
粉碎“四人幫”后,姜書閣先生生擔任湘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湖南省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一生著述甚豐。近期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說林百一集正續編》,是姜書閣先生晚年撰定的兩部文史論著——《文史說林百一集》和《文史說林百一集續編》的合集。作者序中稱:書名“說林”,蓋取其說如林之意。“百一”者,幸其百有一得也;而初編成,適百有一篇,故取名《文史說林百一集》。兩編共95.8萬字,計202篇。其中約190篇為作者80歲以後所撰,是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