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陽縣

西漢設地名

尋陽縣,為歷史古縣,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尋陽縣,縣治約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蔡山附近的古城村一帶)。尋陽縣面積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黃岡市黃梅縣全部,廣濟縣絕大部分,安慶市宿松縣湖區以南至望江縣華陽鎮沿江一帶,九江市柴桑區大部分,湖口彭澤兩縣北部沿江一帶(即古之柴桑、彭澤二縣之間自長江至廬山一帶)。屬於廬江國。

歷史沿革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尋陽縣屬揚州廬江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分江夏郡置蘄春郡,尋陽屬荊州蘄春郡。
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改設為武昌郡,領尋陽隸荊州。同年,改武昌郡為江夏郡,此時,尋陽還隸揚州蘄春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撤蘄春郡,划尋陽隸荊州武昌郡。二年(281年),還隸揚州廬江郡。永興元年(304年),划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尋陽縣治遷江南鶴問寨(江西九江境內)。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省尋陽、南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縣,划入尋陽縣,隸江州。
十八年(598年),改尋陽縣為彭蠡縣,仍隸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大業二年(606年)。改彭蠡為彭城,尋又改湓城,均屬九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江州總管府,后改為都督府,湓城隸之。
五年(622年),改湓城為楚城,仍隸江州都督府。
貞觀元年(627年),罷都督府,分全國為十道,楚城隸江南西道江州。
八年(634年),省楚城更置潯陽縣(“潯”始加三點水),上隸不變。
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江州潯陽郡,領潯陽縣屬江南西道
乾元元年(758年),改潯陽郡為江州,潯陽隸之。
五代楊吳時,潯陽縣隸楊吳江州。南唐改潯陽名德化,隸奉化軍。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德化隸江南東路江州。元豐間(1078—1085年),析全國為23路,德化屬江州隸江南西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升江州為定江軍,德化隸之。紹興二年(1132年),隨江州隸江南西路
至元十一年(1275年),置江東西宣撫司,德化隸之。
十三年(1276年),隸揚州行省江西大都督府。
十四年(1277年),罷都督府,置江州路,領德化隸龍興行都元帥府後置江西行中書省,江州領德化隸之。
十六年(1279年),隸蘄黃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年),隸江西行省江州路。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布政司,德化隸江西布政司九江府。清仍明制。
民國3年(1914年),避福建省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隸屬江西省九江府。
發展
1949年5月17日獲得解放,原九江縣城設九江市,農村歸九江縣,縣人民政府仍駐市區。
1959年市、縣合併,1961年市、縣再度分設。
1968年九江縣人民政府從九江市區遷沙河街。
2017年8月,九江縣改為柴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