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寧靖王墓
台灣高雄縣湖內鄉的墓
明寧靖王墓位於高雄縣湖內鄉,為鄉內主要觀光地。日據時期起,明寧靖王墓便被視為古迹,目前經台灣地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核定為陵墓類第三級古迹。墓園今日古榕參天,花木扶疏,假日常有遊客前往,感吊此一末代王孫。
明寧靖王墓
改朝換代時,最可憐的莫過於「皇族」;他們背負了國亡家破的血債,下場不是成為階下囚或者死路一條,就是流亡海外,力圖復國,但能成功的卻寥寥可數;最後的結果大多客死異鄉,漸漸的被人遺忘。但在台灣,卻有一位從事復國大業的明朝王室,他的恩德始終烙印在高雄縣湖內鄉居民的內心深處。他,就是寧靖王—朱術桂。朱術桂是明朝王室,滿清入主中國以後,他先後擁戴幾位皇帝的後代,力圖東山再起,但並沒有成功。後來,他渡海來台,與鄭成功齊心從事復國大業。在台灣,朱術桂住在寧靖王府(今台南大天后宮),並於高雄縣湖內鄉地區開墾良田。西元1683年,清朝大將施琅率軍攻台,朱術桂知道自己已無容身之所,他不願再苟且偷生,毅然決定以身殉國。臨死前,朱術桂特地燒毀田契,把數十甲田地全數送給佃戶,然後,才從容的懸樑自盡;他的五位妃子更是早他一步自殺,以示忠心。
鄉民因為感念這位仁慈的王爺,將他以及一位妃子的屍體合葬湖內鄉的村中,並且把他的整座墳都埋餘地下,還在附近造了一百多座的假墳,以混淆清軍的搜尋。直到日據時期,這座王爺墓才被人發現,但墓中古物都以淪入日人之手,十分可惜。台灣光復后,鄉民更發起重建寧靖王墓;而在路竹鄉也有座寧靖王廟,名為「華山殿」,這可以說是「寧靖王文物紀念館」。每年到了農曆9月25日寧靖王的祭日時,附近居民都會趕來祭拜這位命運坎坷的王爺。
寧靖王墓現墓區呈半圓形,寬大的墓塋中部似一隆起的馬背,這種稱之“馬鬣封”的制式,得到孔子推崇。墓前一通石碑,上書“明寧靖王墓”五個大字,碑側各飾兩騰龍護墓。虎頭供台上常年置有香爐一座,沿碑伸向兩邊的塋牆所飾圖案,頗具明代風貌。該墓在歷史上,曾遭日本人發掘,出土的寧靖王金質王冠,被竊往日本,現藏於日本博物館內。日本人將寧靖王墓挖掘后,又用水泥加以改建,真是欲蓋彌彰。目前所見該墓制式,是日本人離島后重新修葺的。距墓地不遠處,還有寧靖王廟一座,額題“華山殿”,香火不絕。墓前的大榕樹,碧蔭遮天,枝幹蒼勁,是台灣人民懷古思賢的勝地之一。
明寧靖王墓
寧靖王,名朱術桂,字天球,別號一元子,是明太祖九世孫遼王的後代。初授輔國將軍,崇禎帝死後,福王在南京即位,封朱術桂鎮國將軍,鎮守寧海。1645年受封寧靖王。后曾監鄭成功、鄭鴻逵軍。鄭成功驅荷復台後,寧靖王攜家眷於1664年到達台灣,積極響應當時“督兵屯田,休養生息”的號召,在萬年縣的竹滬(今高雄縣境內)開墾良田幾十畝,每年收穫相當豐富,把餘糧都賞賜給當地農民。不久原配羅妃去世,葬在竹滬。據《台灣先賢列傳》載:“寧靖王為人相貌魁偉,美鬚眉,擅長筆墨,而書法尤其蒼勁,承天廟宇匾額,多半都是由他親筆所題,成為後人所珍藏的寶物之一。”
五妃廟
次日,寧靖王將家中全部財物分送給鄰居,然後穿上大明寧靖王的朝服,將寧靖王的印綬交給降清的鄭克塽,再面向祖國大陸河山遙拜列祖列宗。提筆寫下絕命詩一首: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發。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
寫完投筆結帛於梁,自縊而死。隨從侍臣也有二人殉節。當時周圍觀者莫不悲傷嘆息:“王孫與此地爭烈矣!”隨後鄉人將寧靖王遺體葬於原配羅氏墓內。
當年與寧靖王一同殉節的五位妃子,死後由鄉人合葬於承天府郊外桂仔山(今台南市東區魁斗山),不封不樹,稱“五烈墓”;至清康熙末年,改稱“五妃墓”,乾隆十一年(1746)修葺塋廟,後世稱“五妃廟”。廟右小祠為“義靈君墓”,系寧靖王侍臣殉主埋骨之所,亦受崇祀。關於五妃墓的地點,有人認為葬於鳳山長治里竹滬(今高雄縣路竹鄉一帶)。桂仔山的“五妃墓”葬式極具特色:一抔黃土的墓塋在露天,而墓碑卻嵌在墓前廟后牆內。這樣,祭拜五妃的人,站在廟內正堂,就可面對墓碑祭祀了。這種墓、廟合一的制式,恐怕因為台灣多雨,方便前來祭祀者特製的,在中華墓葬中,極為罕見。其墓碑上陰刻“寧靖王從死五妃墓”字樣。供台上除了香爐、蠟台、還有五色令旗等物,民間氣息十分濃厚。五妃廟為單進兩廂的傳統建築,環境幽雅,空曠開朗,廟貌雖小,香火卻旺。正如楹聯所題那樣:王盡丹心妃盡節,地留青冢史留芳。台灣的這處明王室墓葬,鄉人祭拜、憑弔之餘,撫古思今,對早日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願望,更加強烈。
高雄縣湖內鄉湖內村
自路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84縣道西行經大湖即抵,全程約4公里。
茂林風景區 佛光山 旗津風景區 愛河風光 西子灣風景區 鳳山舊城 明寧靖王墓 鳳山舊城孔子廟 旗後天後宮 前清英國領事館 紅毛港 澄清湖大世界國際村 鳳山龍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