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山書院

庄山書院

園庄(古稱慈孝里)自古崇文崇教,求學之風蔚然。在園庄村舊三角街埕下,矗立著一座由園庄先賢、南宋詩人王邁倡建的朝西坐東的庄山書院。書院內古色古香,集文化和宗教傳播於一身。

歷史


興辦書院

庄山書院
庄山書院
庄山書院俗稱公廟,原名慈雲亭,創建於1227年,是此地歷代學子修學之所。據史書記載,當年,南宋詩人王邁少小才華橫溢,考中進士后官居司農少卿,一生忠誠傲骨、憂國民,因懷著興學助教、回報家鄉之念,在家鄉慈孝里(今園庄)倡議建“法雨堂”,後幾經更名“慈雲亭”,“龍山廟”並不斷修繕、擴建,成為歷代鄉儒修課授徒之所。

名稱確定

庄山書院
庄山書院
明萬曆廿五年,當地士紳認為此所實屬是傳播文化,教化子孫之場所,遂出資將其修繕,擴建並將其更名為庄山書院,一直沿用至今。
清光緒帝三十二年由當地鄉紳在庄山書院創辦曉旭小學,成為慈孝辦學創始。

書院榮耀


書院榮耀
書院榮耀
解放后書院一度關門三十年,停止一切活動。改革開放后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掀集資擴建之風,塑神像,繪壁畫,漆門窗,鋪大場,建戲台,修溪岸,重修后的庄山書院於1983年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的書院重修於1980年,佔地近2000平方米,保存猩猩石雕一對,以及由王邁親筆書寫的鎏金匾額“慈雲亭”和2塊陰刻鎏金聯板。

慈孝情懷


庄山書院
庄山書院
作為承載經典教育的文化精神之所,數百年來,書院幾經滄桑,遺風未改。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籌資擴建下,寂靜的書院愈發興旺起來,信仰之眾日增,義捐之行日盛。為更好地弘揚書院“興學助教、扶貧濟世”的教化慈善精神,每年六一節書院都籌資獎勵優秀學生、扶助貧困學生,並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舉行施捨活動,幫扶村裡的孤寡困難群體。
為仿效先賢、培育崇德向善的鄉風,近年來,該書院的一批六旬留守老人們發揮餘熱,輪流當講師,在書院開設夜間道德講堂,通過集體授課的方式,為村民們講習儒教道教佛教的愛國愛鄉思想和博愛精神,引領健康文明的鄉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