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科

毛茛目小檗科植物

小檗科(Berberidaceae)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毛茛目(Ranunculales)的一科。該科植物為蟲媒傳粉植物。葉為單葉或複葉。

種屬分佈


小檗科,除了小檗屬往南分佈到非洲和南美洲之外,幾乎所有屬均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高山地區,呈間斷分佈或地區特有,極具生物地理學意義。裸花草屬Achlys呈東亞-北美西部分佈;紅毛七屬、山荷葉屬各具3種,呈東亞-北美東部分佈;桃兒七屬、鮮黃連屬均為東亞單種特有屬,而其近緣單種屬,Podophyllum和Jeffersonia則間斷分佈於北美東部;Vancouveria屬是美國西北部的特有屬,而其近緣的淫羊藿屬間斷分佈於舊大陸,中國為其現代地理分佈中心;鬼臼屬Dysosma、南天竹屬和Ranzania屬則是中國或東亞特有屬。
17屬,約有650種,主產北溫帶和亞熱帶高山地區。中國有11屬,約320種。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但以四川、雲南、西藏種類最多。
小檗科
小檗科
該科植物共13屬約600種。主要分佈於北溫帶,中國有10屬約300種,主要分佈於西部和西南部。

分科方式


有人把該科分為鬼臼亞科(Podophylloideae)和小檗亞科(Berberideae)。前者以花無蜜腺及營養葉不作羽狀分裂為特點,而後者則以花具蜜腺及營養葉為羽狀複葉或單葉為特點。而J·哈欽森則分為鬼臼科、小檗科和南天竹科。

繁殖方式


在小檗屬及十大功勞屬中,雄蕊對外界的刺激有敏感反應,當雄蕊被蜂類接觸時,即彈向內方,使帶有花粉的瓣片觸及昆蟲頭部,所以蜜蜂在采蜜時,常把從另一朵花粘著的花粉傳置在它花的柱頭上。認為,雄蕊易受刺激可保證自花傳粉。認為是為了增進異花傳粉的一種方法。

形態特徵


灌木或多年生草本,稀小喬木,常綠或落葉,有時具根狀莖或塊莖。莖具刺或無。葉互生,稀對生或基生,單葉或1-3回羽狀複葉;托葉存在或缺;葉脈羽狀或掌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單生,簇生或組成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形花序,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具花梗或無;花兩性,輻射對稱,小苞片存在或缺如,花被通常3基數,偶2基數,稀缺如;萼片6-9,常花瓣狀,離生,2-3輪;花瓣6,扁平,盔狀或呈距狀,或變為蜜腺狀,基部有蜜腺或缺;雄蕊與花瓣同數而對生,花藥2室,瓣裂或縱裂;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或少數,稀1枚,基生或側膜胎座,花柱存在或缺,有時結果時縮存。漿果,蒴果,蓇葖果或瘦果。種子1至多數,有時具假種皮;富含胚乳;或大或小。
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花兩性,具蜜腺或無,輪狀排列,整齊,下位,3或有時為2基數。花被2~4輪。雄蕊與花瓣同數且與之對生,稀較多;花藥瓣裂,有時縱裂。心皮一般單生;胚珠多數至少數,稀1枚。果實為漿果或蒴果。花粉一般為單粒狀,稀四合花粉。染色體基數x=6,8,10,14。

下級分類


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
小檗屬Berberis Linn.
紅毛七屬Caulophyllum Michaux
山荷葉屬Diphylleia Michaux
鬼臼屬Dysosma Woodson
淫羊藿屬Epimedium Linn.
牡丹草屬Gymnospermium Spach
囊果草屬Leontice Linn.
十大功勞屬Mahonia Nuttall
南天竹屬Nandina Thunb.
鮮黃連屬Plagiorhegma Maxim.
桃兒七屬Sinopodophyllum Ying

主要價值


該科大多數屬植物具有藥用價值。小檗屬和十大功勞屬植物的根和莖含有多種生物鹼,在民間廣泛代替中藥黃連黃柏使用,而且也是中、西成藥中作為黃連素的良好代用品。中名淫羊藿鬼臼,最早見於《神農本草》,后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名醫別錄》中有較具體的地理分佈記述,足見我國民間中醫利用這兩屬植物作為藥材已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由於從足葉草屬和桃兒七屬植物中提取了鬼臼類木脂素並證實其抗癌活性,引起醫學、化學和生物學方面的高度重視。20世紀50年代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對鬼臼脂素的結構進行了改造,將其低毒性的衍生物應用於臨床。
該科中的許多植物具有觀賞價值。南天竹以及小檗屬和十大功勞屬中的一些植物早已作為觀賞植物在國內外廣為栽培,國外有些引自中國的種類,如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在美國東南部已成為當地的歸化植物,南天竹也可在遠離栽培地區見其蹤跡。有些草本屬植物的花大而艷,如鬼臼屬、桃兒七屬和淫羊蕾屬等亦極具開發前景。自Jussieu(1789)建立小檗科以來,已有若干系統發表,全科17屬曾被劃分為2-4個科,各小科的定界也不盡相同。持廣義小檗科概念的作者,對科下各屬的系統處理亦多有爭議。新近出版的《北美植物志》(1997)雖持廣義小檗科概念,但科下屬的概念較寬,將十大功勞屬並人小檗屬。本卷採用廣義小檗科概念,但仍保留十大功勞屬。
小檗科植物以盛產中國傳統的中藥材植物而著稱,淫羊藿屬植物的莖、葉含有淫羊藿苷(icariine)。小檗屬和十大功勞屬植物的根、根皮和莖皮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最主要的為小檗鹼(berberine),以及少量的巴馬亭(palmatine)、葯根鹼(jatrorrhizine)、小檗胺(berbemine)和尖刺鹼(oxyacanthine)等,均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八角蓮屬、山荷葉屬和桃兒七屬植物均含鬼臼脂素(podophyllo-toxin)和山荷葉素(diphyllin)等,對多種癌症有一定效果。但鬼臼脂素毒性太大,臨床應慎用。小檗屬和十大功勞屬的一些種也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和小麥稈鏽病越冬孢子的轉主寄主。

親緣關係


一般認為小檗科與毛茛科有親緣關係。自毛茛屬中具多數雄蕊和心皮;鬼臼屬及牡丹草屬中,胚芽具側面突破等特點支持了這一觀點。

重要植物


華西小劈
華西小劈
華西小檗:中國南北均有分佈,在西南山區,特別在石灰岩上常自成群落。落葉或常綠灌木,皮黃味苦;枝有刺;葉為單葉,邊緣具刺狀鋸齒;花黃色,單生或簇生,或為圓錐花序、總狀花序和傘形花序。萼片6;花瓣6,基部常有2腺體;雄蕊6,瓣裂,果為紅色或黑色漿果,也有觀賞價值。根和莖皮富含小檗鹼,可代黃連使用。
十大功勞: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部。生山坡及灌叢中。常綠灌木,因枝無刺,葉為羽狀複葉,花序由芽鱗的腋內抽出,以及萼片9枚而不同於小檗屬植物。這類植物約100種,中國近50種,其葉終年長青,革質,有光澤,鋸齒如刺;葉叢間垂出數枝花序,著黃花;果實卵圓形,熟后常呈藍黑色,常被白粉,常栽培於庭園,供觀賞及藥用。
南天竹:產於中國和日本。原名南天燭,始見於《圖經本草》,至明代《通雅》始稱南天竹。因其有節、似竹而得名。其實它與竹相異甚遠。灌木;小葉對生,全緣,2~3回羽狀複葉,綠色,冬季變紅色,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色,為3基數的多輪花;雄蕊6,花瓣狀,離生;心皮在腹縫線上有2枚胚珠;漿果初始碧色,至冬漸變鮮紅色,圓整可愛,臘月後始凋,是人們喜愛的園圃植物。果實為鎮咳葯,根葉亦可入葯。
淫羊藿:全世界約20餘種,中國約15種,除1種外,均為特有種。多年生草本,單葉或1至3回羽狀複葉;總伏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萼片8,兩輪排列,內輪呈花瓣狀;花瓣4,通常有距;雄蕊4,與花瓣對生,蒴果具肉質假種皮。藥用歷史悠久。
八角蓮
八角蓮
八角蓮:分佈於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喜生長在林下。一般從海拔300~3500米之間都有它們的蹤跡。《神農本草經》中的“鬼臼”,即八角蓮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葉大,盾形,下面密被毛;花數朵,簇生於近葉基部,兩性,下垂;萼片6,膜質,早落;花瓣6,暗紫紅色,勺狀倒卵形;雄蕊6,花絲扁平,花藥內向開裂;雄蕊單生,柱頭槌形;子房1室,有多數胚珠。果為漿果,紅色,很有觀賞價值。全草藥用,能散風祛痰,解毒消腫。
桃兒七:在中國分佈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和西藏。錫金、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也有。多年生高山植物,桃兒七屬僅1種。以根狀莖粗,節明顯,葉非盾狀,先花後葉,雄蕊6,四合花粉等特徵而與極近緣的足葉草屬相區別。花粉紅色,果為大漿果,紅色。很有觀賞價值。可入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