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屬松科常綠喬木,分佈於西藏東南部高山地帶。樹高達40米。樹皮暗褐色。葉線形,長l-2.5厘米、寬1-2.5毫米,先端微鈍或尖,兩面均有氣孔線。球果圓柱形,直立,種鱗上部寬,鱗苞長,先端露出。木材硬度中等,抗腐力強,可供建築、傢具、礦柱、枕木、造紙等用。

物種屬性


中文名長苞冷杉
拉丁名Abies georgei Orr
保護等級瀕危種,國家|||級保護

形態特徵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常綠喬木,高25-30米,胸徑達1米;
樹榦:通直,樹皮暗灰色,呈不規則塊狀開裂;
枝:密被褐色或銹褐色毛;冬芽有樹脂。
葉:在小枝下面呈不規則兩列,在小枝上面向上開展,線形,長1.5-2.5厘米,寬2-2.5毫米,先端通常凹缺,基部近楔形,有短柄,上面綠色,有光澤;中脈凹陷,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橫切面有兩上邊生樹脂道。
球果:直立。卵狀圓柱形,頂端圓,基部稍寬,無梗,長7-11厘米,直徑4-5.5厘米,熟時黑色;
種:種鱗扇狀四邊形,長1.9-2.1厘米,寬1.8-2.3厘米,苞鱗窄,明顯外露,較種鱗長,外露部分三角狀,先端尾狀漸尖,長2.3-3.0厘米;種子橢圓形,長1-1.2厘米,種翅膜質,褐色,上部較寬闊,連同種子長1.7-1.9厘米。

生物學特性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分佈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中南部,地處高山峽谷。因受西南季風影響,氣候特點是乾濕季明顯,夏秋季濕潤多雨,比較溫和,冬春季乾燥少雨,寒冷多風。
據四川木里鴨嘴林區觀測,年平均溫度4-6℃,7月最高溫19℃,1月最低溫-14.6 ℃,年降水量近1000毫米,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約1倍以上。土壤主要為棕壤和灰棕壤,在富含腐殖質酸性灰化土壤的谷地、緩坡形成多齡級純林或常組成復異齡純林,或與麗江雲杉Picea likiangensis(Franch.)Pritz,川西雲杉P.likiangensi s var. balfouriana (Rehd.et Wils.) Hilliex ex Slavin、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 . C.Rogers.鱗皮冷杉A.squamata Mast.急尖長苞冷棚A.georget var. smithii(Viguié et G aussen)Cheng et L.K.Fu,大果紅杉Larix potaninii var. macrocarpa Law.川滇高山櫟Que rcus aquifolioides Rehd.et Wils.等混交成林或針闊葉混交林。林下更新良好,林木生長較緩慢,但能形成大材。系淺根性耐陰樹種。常有風倒現象。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

地理分佈


分佈於四川西南部九龍、冕寧木里德昌鹽源鹽邊、稻城、鄉城得榮,雲南西北部中甸、維西、麗江及西藏東南部察隅。生於海拔3 000-4500米亞高山至高山地帶。

相關歷史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屬植物發生於晚白堊世,至第三紀中新世及第四紀種類增多,分佈區擴大,經冰期與間冰期保留下來,繁衍至今。在西南低山地區的晚更新世沉積物中發現了長苞冷杉花粉。長苞冷杉具有較強的耐陰性,適應溫涼和寒冷的氣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為主。常在高緯度地區至低緯度的亞高山至高山地帶的陰坡、半陰坡及谷地形成純林,或與性喜冷濕的雲杉落葉松鐵杉和某些松樹及闊葉樹組成針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

保護價值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1。為我國特有種,其形態獨特,與分佈區內多種冷杉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分佈又彼此密集交疊,對於研究橫斷山區植物區系和冷杉屬的分類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2。木材白色,輕軟,不耐腐;供建築、傢具;板料、包裝箱、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
3。在四川是重要的水源涵蓄樹種。
4。可作行道樹,植於水邊很美麗,可做園林樹種。

現狀及保護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現狀
漸危種。長苞冷杉主要分佈於橫斷山脈中、南部亞高山峽谷區。由於過量採伐,林地 環境條件聚變,天然更新困難,在採伐跡地上多用其它樹種更新造林。因此,自然分佈區日 益縮減,植株越來越少。
保護措施
1。長苞杉林目前是西南林區主要採伐對象之一,應嚴格控制採伐面積,嚴禁砍伐森林上限的林木,實行小面積採伐和擇伐,切實保留母樹
2。生產力高的大箭竹Sinarundinaria chungii(Keng)Keng f.——長苞冷杉林分應適當划留作種子林。
3。此外,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已作了繁殖 試驗,效果良好;國內有關植物園也應開展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球果10月成熟后要及時採收。種子發芽率低,出苗率僅有3-5%,每畝播種50公斤左右。幼芽出土后及時搭蓋蔭棚。每公頃造林密度為3000株。注意創造側方 庇蔭和防治蚜蟲和鼠害。建立種無也很需要。

生長影響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Abies georgei)林是我國西南亞高山針葉林的重要類型之一,分佈於海拔3200~4200m。目前對於該森林林窗對樹苗更新的調節還很少了解。通過1997~2000年對20個林窗的連續觀測調查,研究了滇西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西坡亞高山長苞冷杉林林窗大小和林窗位置對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長的影響。長苞冷杉針葉林林窗大小分佈為,面積大於100m^2的大林窗佔20%左右,中等林窗面積為50—100m^2,佔35%左右,小林窗面積小於50m^2,佔45%左右。4個生長季節的連續觀測結果表明:林窗與林下非林窗內的幼苗大小和幼苗存活數量差異明顯。林窗由小到大,單位面積內的自然更新苗木數量逐漸增加,大林窗中更新苗為小林窗的1.5
長苞冷杉
長苞冷杉
倍左右,而林下的更新苗很少,0.5ind.·10m^-2。中等林窗和小林窗內的幼苗數量在從南到中心到北的位置上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大林窗中存在由南到北的位置差異,更新幼苗數量逐漸增加。從更新幼苗的生長來看,中等林窗內的幼苗,高度最大、生長最快,定居階段的平均年高生長為(7.8±0.5)cm·a^-1,小林窗次之,大林窗和林下幼苗個體最小,生長最慢。更新幼苗的基徑隨林窗大小的變化與高度變化相似。進一步從林窗位置來看,中、小林窗幼苗大小和年平均高生長量幾乎無位置差異,大林窗則由南到北,幼苗由大變小,年高生長量逐漸減低。從幼苗存活數量、生長大小來看,中等林窗大小是長苞冷杉幼苗更新的適宜面積,這為該類型退化亞高山針葉林恢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