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軸》是明代畫家戴進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山水軸[明代戴進創作繪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7/md72334ecb43e2db829048cfbfc80073a.jpg)
山水軸[明代戴進創作繪畫]
此畫從構圖看全幅構圖取近景形式,自下而上,呈上、中、下三段層次。上端即遠山迷漾,峰巒環抱,群山側於畫面的左上角,山上和山腰雜木叢生。山下即中景為寬闊水面,汪洋一片,把遠景與近景遙遙相隔,河水中無漁舟停泊,亦無水閣臨溪,顯得十分幽靜。近景為此畫的主體部分。坡石連綿,坡石高矮不一,其問有幾株盤根虯曲的樹木,樹下山上有數間樓閣,樓閣圍有欄桿,一位長者端坐在樓閣內,正在觀賞美麗的山水景緻。
戴進的畫風雖學
南宋院體,但在元代文人畫的昌盛的潮流中,他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響。所以,他的用墨比馬、夏變化多端,用筆也不像南宋大斧劈那樣方硬外露,無形中吸收了文人畫家清逸含蓄的特點。當然,從總體來看,他仍是南宋院體的繼承和發展。此戴進的《山水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壬申為公元1452年,時年64歲,此畫為戴進的晚年之作。
整個畫面布局緊湊,結構嚴緊,點綴豐滿。山石用斧劈皴及點苔的表現手法,顯然是繼承了南宋李唐道勁蒼潤的筆法。山頭輪廓呈雲頭的形狀。樹枝虯曲似蟹爪。總之,此畫描寫的景物和人物等十分真實細膩。如整潔的樓閣,窗戶敞開,與茂樹垂蔭的房舍、微風拂動樹梢交相輝映,呈現出活潑輕鬆的氣氛。整個畫面,井然有序,繁而不亂,層次分明,和諧自然,反映了作者有著高度的藝術水平。
戴進(1338—1462),明代畫家。李文進,號靜庵、
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工山水、人物、花卉。所作山水,師
馬遠、復,並取法
郭熙李唐,俱道勁蒼潤。戴進是明代早期聲譽卓著的畫家,也是畫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個畫派“
浙派”的創始人。他生活在號稱“
仁宣之治”的
明朝振興時期,卻意外地遭到折、打擊,至使一生坷不平然而正是這種經歷,使其藝術生涯進異他人,並創造出不凡響的繪畫風貌和審美情趣。他的經歷大致可分為早年駐家鄉、中年旅北京、晚年返居杭州三個時期。傳世作品有《
春山積翠圖》《
關山行旅圖》《
鍾馗夜遊圖》《
仿燕文貴山水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