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子店村
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轄村
覓子店村是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的下轄村,說到覓子店,自古以來都習稱為“覓(mai)子店”,“覓”不讀成(mi)。這是為什麼呢?因在元以前,這村中有一座大寺,供奉“送子觀音菩薩”像,殿前、后各有一株白果樹,即銀杏樹,說是雄雌二株,前樹開花,后樹結果,果實累累,年年豐茂。遠近村民則以為此寺神靈廣大,便有不生育的婦女、盼望多子多孫的老人等,常來進香求子,日久天長,就以兩株銀杏樹稱呼寺名為白果寺,連寺的本名也都忘記了。其實寺名應該稱觀音寺。此寺名聲越來越大,傳到方圓百餘里,香火就更加盛旺了。再加上此處又是京津陸路必經之途,不少莊戶開店供來往行人和遠道而來向寺佛求子的人住宿,因此村名習稱為覓子店了。在我國古代,“覓”字與“魍”字通用,都有尋覓、尋求的意思,因而“覓子店”就習稱為“麥子店”。
覓子店村原是覓子店鄉1958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覓子店鄉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在北京市通州區東南部。面積47.2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覓子店,人口2140。轄小屯、曹庄、紀各庄、侯黃庄、張庄、馬庄、東寺庄、凌庄、前尖平、后尖平、大柳樹、徐官屯、東定安、西定安、李辛庄、龍庄、尚午集、覓子店、南屯、穆家墳、軍庄、梁家務、邊懷庄、羅庄、前元庄、后元庄28個行政村,2000年7月,覓子店鄉易名覓子店鎮,次年12月,合鄉並鎮,覓子店鎮撤銷併入漷縣鎮,北運河、港溝河、鳳港減河流經。103國道經此。
1992興建的“金三角工貿城,最初全是日本服裝廠,後期逐漸形成小商品批發市場,2002年12月在金三角工貿城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金三角工業園區,是北京市通州區保留的五個開發區之一。
北京雪麗派皮草製品有限公司,北京醫保全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京東覓子店藥店,北京北工孚納專業刀具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供電公司通州供電分公司覓子店供電所,北京醫保全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覓子店豐華藥店。
覓子店金三角市場,逢陰曆1、3、5、7、9日是大集市
覓子店村
明有一大戶幼年趕上尚武集廟會走失,被一店主收為義子,大戶覓尋於此地找到,舉家遷此,因名。
高蹺最高難的動作是疊羅漢和翻跟頭,其他地區高蹺橋絕活,有單腿跳、大劈叉、跨桌子等,覓子店高蹺是走獨木橋。
覓子店村
剛、玉、煤、鋯石、冰長石、紅寶石。
治獄有德狴犴之間無冤民
篤學不倦後世鄉里為楷模
董方(1416年-1483年),字仲矩,明代通州縣覓子店人。青年時代,入縣學,養生生。正統九年(1444年)春,被推薦到北京參加會試,考中貢士。次年再參加殿試,皇帝在殿廷上親發策問,賜進士及第,受命在兵部試用。
今天縣覓子店村西600米處,有一塊家族墓地,這塊墓地就是明代董氏家族墓。墓地坐北朝南,南北約8米0、東西約50米,祖冢乃董政叔父董郁墓,其後為巨大墳圈,前為神道。兩側各一冢前立有螭首龜趺碑一通,均漢白玉制,其一為“明贈通議大夫、刑部右侍郎董公神道碑”,即董政冢前者,乃太子少保、大學士商輅撰文;另一為“明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董公墓誌銘”,即董方冢前者,為禮部尚書周洪謨所撰。神道兩側還立有漢白玉文武翁仲、馬、虎、羊、駱駝各一對。1974年,兩通石碑被推倒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