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9條詞條名為龍門村的結果 展開

龍門村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南徑鎮轄村

徠龍門村位於普寧市南徑鎮東部,距市區約18公里,面積3200畝,其中耕地3136畝,山地64畝,轄龍門、曲王、雲隴3個自然村.人口12812人,2007年村集體收入142萬元.該村以農業為主,是農作物高產區,主要農產品為水稻.村地勢低落.常有內澇為害,有村級公路通往鎮區,是留美博士李大西的故里,該村有黨員147名,設置黨總支部,下設7個分支部,村"兩委"幹部8名。

歷史沿革


龍門原名“籃門”,傳說南宋初年,已有多姓先民聚居成寨。因寨四周樹林環繞,故稱“籃門”;又因諧音,古代官方文書及方誌地圖均記為“藍門”。
徠按龍門李姓舊族譜記載,始祖善翁公,福建泉州同安縣碧礁人,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間(1241-1252年)考取明經進士,任職於潮陽縣儒學,退休后居住於藍門。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後人遷葬始祖於寨北的鯉魚臍地;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寨眾鐫溝築成寨城以抵禦賊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李氏宗祠”於寨內金豬地,李氏逐漸興起,“鯉躍龍門”的傳說或許於此時傳開。其它姓氏或先後外遷、或失傳、或少數改冒李姓,藍門遂為獨姓鄉寨。清朝初丙申年(推測為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十一月立匾“龍門”於寨西門之上。清朝雍正十年(1732)朝廷將潮陽縣貴山都桂水以西半都劃歸普寧,藍門於此時歸屬普寧縣桂江都。大約於清朝嘉慶年間官方始承認將藍門改稱為“龍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門村位於普寧市南徑鎮東部,距市區約18公里。
龍門村與橫山尾村、磨坑村、東崗寮村、平洋山村、大埔寮村、青洋山村、四睦村、碧嶼村、白石村、車厝圍村、大隴村、橫山頭村、林內村、隴華村相鄰。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面積3200畝,其中:耕地3136畝,山地64畝。

政治


該村有0黨員147名,設置黨總支部,下設7個分支部,村“兩委”幹部8名。

經濟


第一產業

該村以農業為主,是農作物高產區,主要農產品為水稻。

文化


特產美食

龍門村有普寧蕉柑、普寧青梅、普寧竹蔗、普寧豆醬豆醬雞等特產。

旅遊


龍門村附近有德安里、百二坵田風景區、普寧城隍廟、方方紀念館、泥溝古村等旅遊景點。

代表人物


據志書等記載,本村歷史名人有:舉人李大標,官永安縣知縣;進士李一陽,授潮州府推官;武舉人李大勇,官大鵬、虎門守備;欽賜進士李大業,欽賜翰林院檢討;行伍出身李世進,以軍功官福建福寧鎮中軍游擊、參將銜;李炳勛,普寧名醫;還有武舉人李振標,貢生李友蘭、李先芳、李際運、李光祖、李啟祐等科貢名士皆榮於閭里,光於邑乘。現代名人有留美博士李大西,任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龍門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