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正藍旗的結果 展開

正藍旗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下轄旗

正藍旗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一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草原東南邊緣。地理坐標東經115°00′-116°42′,北緯41°56′-43°11′。東鄰多倫縣和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接正鑲白旗,南連太僕寺旗、河北省沽源縣,北靠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旗南北直線約138公里,東西直線寬約122公里,全旗總面積10182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260公里,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轄4個蘇木、3個鎮、2個農牧場,127個行政嘎查村(社區、分場),總人口6990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佔35%,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區。

正藍旗是蒙元文化發祥地、察哈爾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國蒙古語標準音示範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鄉,也是蒙古族現代文學奠基人納·賽音朝克圖的家鄉。內蒙古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坐落於旗境內。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模達到下轄83整佐領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2018年7月2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旗。

2020年,入選第五屆自治區文明城市。

歷史沿革


正藍旗
正藍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模達到下轄83整佐領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系滿族八旗名之一。1950年由察哈爾左翼正藍旗改名為正藍旗。?年,正藍旗轄1個鎮、3個鄉、13個蘇木:敦達浩特鎮、上都音高勒蘇木、哈登胡舒蘇木、伊和海爾罕蘇木、杭哈拉蘇木、卓倫高勒蘇木、烏蘇圖查干蘇木、寶紹岱蘇木、賀日斯台蘇木、那日圖蘇木、扎格斯台蘇木、賽音呼都嘎蘇木、桑根達來蘇木、烏日圖塔拉蘇木、哈畢日嘎鄉、阿日呼布鄉、胡魯斯台鄉。2000年,正藍旗轄2個鎮、3個鄉、12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71186人,其中各鄉鎮人(人):敦達浩特鎮14967桑根達來鎮5256哈畢日嘎鄉6053胡魯斯台鄉6182阿日呼布鄉5740上都音高勒蘇木4032卓倫高勒蘇木1143寶紹代蘇木2919伊和海日罕蘇木1939哈登胡舒蘇木2316烏蘇圖查干蘇木1929那日圖蘇木2428扎格斯台蘇木3087烏日圖塔拉蘇木1773賀日斯台蘇木1846賽音呼都嘎蘇木1772杭哈拉蘇木1634五一種畜場虛擬鄉3371黑城子種畜場虛擬鄉2256阿爾善圖牧場虛擬鄉543 ?年,正藍旗轄轄3個鎮、8個蘇木上都音高勒鎮:轄溫都爾額日格、巴音敖包、浩雅爾寶恩巴、上都音高勒、夏爾登吉、敖包希熱、乃日音希熱、瑪拉日圖8個居委會;菜園村委會;黃旗、阿敦呼達、青格勒圖、四郎城、巴彥烏拉、巴彥高勒、上都音高勒、伊日勒吉呼8個嘎查;烏和爾沁敖包林場。桑根達來鎮:轄達格、巴彥塔拉2個居委會;巴彥淖爾、崗根塔拉、塔本敖都、敖日給呼、阿拉塔台、巴彥蘇日格、吉布呼郎圖、巴嘎額仁、桑根達來、巴彥錫力、恩和音寶拉格、北公司、薩如拉塔拉、巴彥舒蓋、塔安圖、烏日圖音敖包、塔本寶拉格、寶拉根查干、伊和塔拉、圖古日格、額爾敦達來、柴達木22個嘎查。哈畢日嘎鎮:轄阿日呼布、呼嚕斯台2個居委會;慶豐、烏蘭霍圖勒、其木德、民勝、三道溝、二道營子、二架子、山嘴、輝斯高、朝陽溝、單井呼都嘎、北胡魯斯台、南胡魯斯台、紅星、東風、民樂、大營子、後半台、前半台、道勞胡達嘎20個村委會。卓倫高勒蘇木:轄卓倫高勒、巴彥吉呼郎、阿日寶拉嘎、敖倫毛都、恩格爾寶拉格5個嘎查;阿爾善圖牧場。寶紹岱蘇木:轄夏日淖爾、寶紹岱巴彥寶拉格、安班夏日、扎魯特、努德蓋、哈拉蓋圖、蘇莫特音高勒、賽罕塔拉、輝斯高勒9個嘎查。伊和海日罕蘇木:轄乃仁淖爾、高格斯台、和日木圖、恩格爾、查干淖爾、滿都拉圖、登吉7個嘎查。那日圖蘇木:轄高格斯台、巴彥門德、巴彥烏楞、道圖淖爾、胡魯斯台、巴彥塔拉、巴斯海、查干敖包8個嘎查。扎格斯台蘇木:轄巴彥寶拉格、巴彥烏蘭、巴彥杭蓋、巴彥淖爾、賽罕淖爾、希熱圖、呼格吉勒圖7個嘎查。烏日圖塔蘇木:轄烏日圖塔拉、烏蘭、呼和淖爾、古日圖塔拉、寶日胡吉爾、巴彥查干、蒙古勒金7個嘎查。賀日斯台蘇木:轄賀日斯台、舒爾根台、道仁乃圖、巴彥胡舒、圖古日格、伊和淖爾6個嘎查。賽音胡都嘎蘇木:轄吉爾嘎郎圖、那日斯圖、巴彥都呼木3個嘎查。五一種畜場總場:轄五一總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五分場、六分場、七分場、八分場。黑城子種畜場:轄黑城子第一、黑城子第二、黑城子第三、黑城子第四、黑城子第五5個居委會。?年,將正藍旗上都音高勒鎮更名為上都鎮。2005年,正藍旗轄轄3個鎮、8個蘇木:上都鎮、桑根達來鎮、哈畢日嘎鎮、寶日浩特鎮、卓倫高勒蘇木、寶紹岱蘇木、伊和海日罕蘇木、那日圖蘇木、扎格斯台蘇木、烏日圖塔拉蘇木、賀日斯台蘇木、賽音胡都嘎蘇木;五一種畜場總場、黑城子示範區。2006年,正藍旗將原有的12個蘇木鎮調整為6個,即上都鎮、桑根達來鎮、哈畢日嘎鎮和寶紹代蘇木、那日圖蘇木、賽音呼都嘎蘇木。

地理環境


正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南部,東與多倫縣,克什克騰旗交界,南與太僕寺旗,河北省沽源縣相連,西與正鑲白旗為鄰,北與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接壤。總面積9963平方千米/10182平方千米,總人口8萬人(2003年)。旗南北直線約138公里,東西直線寬約122公里,全旗總面積10182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260公里,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轄4個蘇木,3個鎮,2個農牧場,127個行政嘎查村(社區、分場),總人口8.3萬人,其中蒙古族佔35%,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集地區。正藍旗是蒙元文化發祥地、察哈爾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國蒙古語標準音示範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鄉”,也是蒙古現代文學奠基人納·賽音朝克圖的家鄉。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元上都遺址坐落於境內。
正藍旗境內國道207、510、239和呼海大通道縱橫交錯,過境集通鐵路形成正藍旗至錦州港、錫多鐵路形成正藍旗至天津港和曹妃甸共三條通江達海的通道,為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呼包鄂經濟圈提供了便利條件。
它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呈現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展現出草甸草原的美麗景象。正藍旗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1條,湖泊147個。旗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蘊藏豐富,全旗有各種植物708種,珍稀野生動物資源20餘種。正藍旗交通便捷,207國道、308省道、省際通道、桑藍鐵路、集通鐵路、藍豐鐵路縱橫交錯。正藍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裡曾是大元王朝的龍興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這裡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是察哈爾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國蒙古語音標準基地和皇家奶食的供應地,是國家重要的綠色畜產品基地,也是蒙古現代文學奠基人納·賽音朝克圖的家鄉。正藍旗是自治區50個重點發展工業旗縣和中國西部縣域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旗縣之一,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上都電廠即將建成亞洲最大的空冷電廠。獨特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璀璨的歷史文化,為正藍旗帶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開發機遇。

位置境域

正藍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為全旗最高點的烏賀爾沁敖包,海拔高度為1,673.9米。旗境北部為著名的渾善達克沙地的中東段,為典型的坨甸相間地貌類型。在沙丘間形成的平坦草地上發育著疏林、灌叢和草甸,與其他草原構成獨特的牧區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緣的低山丘陵與大興安嶺西南緣的低山丘陵交會地帶,山間分佈有面積較大的草原。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蓮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態環境的維持系統,更是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有利屏障。

地理氣候

正藍旗
正藍旗
正藍旗自然條件獨特。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為全旗最高點的烏賀爾沁敖包,海拔高度為1,673.9米。旗境北部為著名的渾善達克沙地的中東段,為典型的坨甸相間地貌類型。在沙丘間形成的平坦草地上發育著疏林、灌叢和草甸,與其他草原構成獨特的牧區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緣的低山丘陵與大興安嶺西南緣的低山丘陵交會地帶,山間分佈有面積較大的草原。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蓮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態環境的維持系統,更是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有利屏障。正藍旗氣候溫和。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一月份平均氣溫-18.3℃,七月份平均氣溫18.7℃,極端最高溫度35.9℃,極端最低氣溫-36.6℃,夏季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的無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正藍境內有大小河流共21條,由兩大水系組成。北部屬呼日查干諾爾水系,主要由流經渾善達克沙地的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內流河組成;南部屬灤河水系,主要由發源於旗南部低山丘陵區的上都河、慧溫河等外流河組成。境內河流總長度283.9公里。除此之外,還有水泉16個,湖泊(諾爾)142個,最大的淡水湖是扎格斯台諾爾,最大的鹹水湖是浩勒吐音諾爾。在春季和夏季,主要河流和湖泊中棲息著許多鳥類。

植物資源

正藍旗擁有種子植物共計708種。北部渾善達克沙地東端發育有楊、樺次生林,西部低山丘陵的山體陰坡有島狀灌木林,北部是沙地榆樹疏林,中部有大面積的草原。

行政區劃


2006年,正藍旗轄3個鎮、3個蘇木。
上都鎮桑根達來鎮哈畢日嘎鎮
 蘇木寶紹代蘇木那日圖蘇木賽音呼都嘎蘇木

人口民族


人口8.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2萬人,農牧業人口5.28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32.9%和67.1%。,行政區有漢、蒙古、滿、土、藏、回、達斡爾鄂溫克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2305人,佔全旗總人口的41.3%,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大多數的多民族聚集區。
正藍旗以2010年11月零時為準進行了第六次全旗人口普查,普查結果顯示,全旗常住人口81967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1186人相比,十年增加10781人,增長15.15%,年平均增長1.42%。常住人口中農業戶口人數50069人,農業戶口人數占人口比重61.26%。非農業戶口人數31666人,非農業戶口人數占人口比重38.74%。在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學專科及以上人口8608人,佔11.04%,與2000年相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加7114人,平均每年增長19.4%。在全旗常住人口81967人中,其中漢族人口46372人,少數民族人口35595人、佔全旗人口43.43%,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031人,增長12.77%,年均增長1.21%。
2016年末全旗總人口為83951人,比上年末增加722人,全年出生人口1064人,出生率為12.7‰;死亡人口422人,死亡率為5.0‰;自然增長率為7.6‰。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7485人,佔總人口68.5%。男性人口41958人,女性人口41993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206人,佔全旗總人口的15.7%。
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旗常住人口69908人。

經濟


概述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67.52億元,總量繼續保持全盟第6位,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5%,排第10位,較去年前移了2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6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2.47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38.47億元,同比增長2.2%,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億元,同比下降4.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45億元,同比增長8.9%。三次產業比重由去年的10.1:67.9:22調整為11.3:62.9:25.8,使我旗三次產業結構更趨於合理化。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81545元,增長3.5%。 
2016全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02418萬元,同比下降15.09%。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5906萬元,同比增長11.64%。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43528萬元,同比下降3.69%。其中:教育支出14659萬元,同比下降17.3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996萬元,同比增長42.7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835萬元,同比增長6.16%;醫療衛生支出6542萬元,同比下降8.14%;節能環保支出6821萬元,同比下降5.8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022萬元,同比下降41.95%;農林水事務支出42823萬元,同比增長8.48%;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607萬元,同比下降65.33%;商業服務支出3374萬元,同比下降21.35%;住房保障支出7075萬元,同比下降44.77%。 
2016年我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1006萬元,同比下降15.6%。投資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完成16438萬元,同比下降10.9%;第二產業投資完成201122萬元,同比增長6.4%;第三產業投資完成223446萬元,同比下降29%。三次產業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分別為3.7%:45.6%:50.7%。
國有投資完成296953萬元,同比下降2.2%;非國有投資完成144053萬元,同比下降34.1%。國有投資企業仍是推動我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和主要來源,國有投資控股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7.3%。
2012年,正藍旗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6億元,年均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0.7:67.8:21.5,形成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格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0.64億元,年均增長2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42億元,受經濟下行影響,年均下降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9.1億元,年均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9610元,年均增長1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9400元,年均增長18.5%。

第一產業

幾年來,正藍旗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03億元,完成生態治理面積258萬畝,沙化面積減少了234.78萬畝,累計轉移農牧民9800人。休禁牧草場面積1356萬畝,休禁牧牲畜75.66萬羊單位。2010年農牧業年度牲畜存欄57.4萬頭只。培育建設有帶動作用的農牧業產業化項目13個,建成產業化基地26個,組建各類經濟合作組織66個。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2006年的3323元和2701元,提高到2010年的6385元和7007元。
正藍旗有牧場1472.12萬畝,占可利用土地面積的96.39%。其中可利用的草場有1249.94萬畝,占牧場總面積的84.91%。從1996年以來,全旗牲畜頭數連年超過百萬頭只,牧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20798公頃,同比增長8.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334公頃,同比增長13.9%。受氣候等因素影響,糧食總產量達29472噸,同比下降2.5%;其中:馬鈴薯播種面積5667公頃,下降5.5%,產量(折糧)23520噸,同比下降10.2%。
牧業年度全旗牲畜總頭數達795723頭(只),比去年增長88295頭(只),增幅12.5%。其中大畜存欄268801頭(只),比去年增加10151頭(只),增幅3.9%。小畜存欄525369頭(只),比去年增加78842頭(只),增幅17.6%,生豬存欄1553頭(只),比上年減少698頭(只),減幅31%。
全年肉類總產量33056噸,同比增長17.33%;牛奶產量278000噸,同比增長10.2%;禽蛋產量195噸,同比增長1.56%。
正藍旗
正藍旗
全年完成沙源治理工程林業生態建設任務7.7萬畝,其中完成飛播造林5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人工造林1.4萬畝,工程固沙0.3萬畝;完成重點區域綠化4167畝,其中完成城鎮周邊綠化700畝,公路綠化3000畝,村屯綠化300畝,廠礦園區綠化167畝。森林覆蓋率達20.5%,林業用地面積672.36萬畝。
2017年末全旗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67780千瓦,增長0.8%,化肥施用量(按折純)1920噸,農藥使用量20噸,農用柴油使用量1680.9噸。

第二產業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全旗中小企業由29戶增加到154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19戶,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5戶,工業主導經濟發展的地位基本確立。全旗在建煤炭產能300萬噸;火電在建、投產裝機372萬千瓦;金屬冶鍊產能6萬噸;水泥產能2.6萬噸;乳製品產能1萬噸。
2016年年末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戶,完成工業總產值66.77億元,同比下降3.7%。完成工業增加值32.63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9.96億元,同比下降3.9%。實現凈利潤8.76億元,同比下降32.2%。
2016年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中,發電量1756383.49萬千瓦時(其中風電光伏發電51791.21萬千瓦時),生產鐵合金56190噸,生產孚盛砂21892.53噸,熱力供應1030.5萬平方米,生產螢石粉36766噸,生產蒸壓磚9753.6萬塊,生產水泥126350噸,加工生產澱粉7203.58噸,加工鮮、冷藏肉3010.5噸。
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影響,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0000萬元同比下降降4.4%。
全旗1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336.47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64%,節能降耗形式良好,節能減排紮實推進。

第三產業

“十一五”以來,累計接待遊客83.2萬人次,實現相關收入3.36億元。物流、金融、通信、保險等新興服務也了快速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6年的3.09億元,增加到2010年6.66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由2006年的5.74億元和36.2億元,增加到10.3億元和53.7億元。
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844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6%,從城鄉區域消費層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7823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9%;農村牧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60206萬元,同比增長9.1%。從行業結構看:批發零售業累計實現7206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住宿餐飲業實現66376萬元,同比增長8.8%。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15%。全旗旅遊人數65萬人次,同比增長13%。
金融信貸運行平穩。全旗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19734萬元,同比增加了13.6%,其中:住戶存款220784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59634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596016萬元,同比下降3.2%,其中:住戶貸款169394萬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26621萬元。

文化


正藍旗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早在一二十萬年前,正藍旗範圍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從春秋戰國直到元代,這裡是北方民族生產活動的場所。其中影響較大的民族有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女真在這裡活動,繪製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公元前相當長的時間到公元一世紀,這裡是匈奴統治的區域,公元二世紀到三世紀是鮮卑人的屬地。四世紀末柔然統治該地區,到五世紀中葉則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紀到九世紀接受回紇人的統治,十世紀時使成為契丹人的領地,是遼朝皇帝捺缽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紀初,女真滅遼,建立金朝,在曷里滸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邊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討司治所建帳之所。金國皇帝金世宗完顏雍將此地更名為"金蓮川",說"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經常率騎兵來此消夏圍獵。金章宗完顏頫出生於此地的麻達葛山,便以"麻達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遼朝烏魯古的基礎上,在這裡設置特滿和忒恩群牧,為金朝畜牧戰馬。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駐帳於金蓮川。在這裡,忽必烈廣召天下名士,組成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金蓮川幕府的建立,對忽必烈治理漢地乃至統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此地選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為"開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元朝皇帝之位,將開平府作為臨時首都。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為中都,后稱大都,從而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開始大興土木,不斷擴建。元朝歷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獵,處理朝政大事。元朝滅亡,元上都幾經戰亂的損毀,變成了一座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明朝曾經在這裡設立開平衛指揮使司,屯田駐防。隨著明朝勢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產,成為蒙古右翼諸部的領地。1675年,察哈爾林丹汗孫布爾尼舉兵反清,兵敗身死,清廷將察哈爾林丹汗部編入八旗序列,設總管治之。正藍旗與鑲黃旗遂成為察哈爾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統治。民國時歸察哈爾省管轄。1945年獲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權,1956年最終形成現有的行政區域。
隨著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深入進行,元上都的歷史研究也在國際上取得了新成果。日本明治大學櫻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圖書館藏曆代石刻拓本彙編》(第48冊)中,發現了收錄在該書中時間為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碑文。
此碑是忽必烈在即皇位之前,為了紀念開平府(即後來的元上都)的建立而立之碑。碑文不僅記載了1256年建立開平府初期的情況,而且也反映了當時與忽必烈繼位前後有密切關係的政治問題。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記載開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資料。
正藍旗
正藍旗
《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碑高約106厘米,寬約61厘米,碑文記載了蒙哥汗六年(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皇太弟忽必烈在灤水之陽(即今內蒙古正藍旗灤河的北面),使用版築泥土建城牆的方式興建了“皇太弟府”,並命名為開平府。此事與《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於桓州東、灤水北,城開平府,經營宮室”的記載一致。1256年3月,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水北”建立了開平府。
在碑文中對蒙哥汗的稱謂是“皇帝”或“帝”,碑中忽必烈被稱為“皇太弟”和“王”。因此,撰寫碑文的時間是屬於蒙哥汗時代的,也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
據碑文說,忽必烈按照蒙哥汗的命令開始建造開平府。忽必烈在建成開平府後很快命人並按照唐、宋舊禮,派員到“五嶽四瀆投金龍玉冊”祭告“天地神祇”。此碑是忽必烈派員來到山東的清源王廟(即濟瀆神廟)祭告岳鎮海瀆神時所立。
在中國古代,天子凡遇有重要大事時,會派員到“五嶽四瀆投金龍玉冊”祭告“天地神祇”。濟瀆河神在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被封為清源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詔封為清源王,金代仍將唐、宋之舊禮儀封之為岳鎮海瀆神。
《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立碑的時間約在1256至1257年之間。此碑文中強調了開平府的設立是基於蒙哥汗的命令。碑文的最後部分還引用周公旦幫其兄長武王建立周王朝的基業為例,以此來歌頌忽必烈的功德。
除了此碑之外,學界尚未發現其他資料中涉及到與蒙哥汗命忽必烈設立開平府的相關記載。因此,《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記載開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資料。
正藍旗名人薈萃,民族文化底蘊豐富獨特。中國現代蒙古族著名詩人納·賽音朝克圖、當代蒙古族著名的歷史學家賽熙亞勒、蒙古族著名歌手朝魯、蒙古族近代畫家阿格旺、蒙古族現代小說家鋼·普日布等生長在這片沃土上。以正藍旗察哈爾方言為代表的察哈爾語音作為中國蒙古語標準音,曾於1980年3月31日得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准。察哈爾民俗、察哈爾奶食,名揚區內外。正藍旗擁有如此優美的自然條件、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具備了大力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正藍旗旗委、旗政府制訂了調整產業,振興正藍旗經濟的近期和中遠期的規劃,提出了在發展傳統的畜牧業經濟的同時,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此帶動其他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為此,請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為正藍旗繪製了《正藍旗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1-2015)》,明確了發展方向和工作任務。元上都是正藍旗旅遊業中的重點觀光景點。正藍旗擁有這座人類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在努力保護的同時,正在配合自治區致力於將元上都申請加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工作。元上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夏都,在世界及中國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元上都遺址像座巨大的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輝煌。認識元上都,解讀元上都,不僅能獲得有關蒙元王朝歷史文化的許多知識,更能了解蒙古民族會同其他兄弟民族創建元朝,為今天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歷史貢獻。
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義大利古城龐然大物龐然大物。元上都遺址始建於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初名開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元,稱開平府為上都,又名灤京,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領重要大臣來這裡避暑和處理政務,因此將宮城建成園林式的離宮別館。全城由宮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組成。在元朝末年農民起義中被焚毀。
歷史上的正藍旗曾是風雲聚匯之地,這裡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藍旗的發源地,迄今為止人們從正藍旗境內的元上都遺址中仍能想象到當年雄踞歐亞大陸的元朝帝國的上都所擁有的繁榮與奢華。
元上都遺址見證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紀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與人類經濟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燦爛與輝煌。在元上都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不但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世界文明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元上都遺址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八旗資料

正藍旗
正藍旗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滿洲八旗:共有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個部分。請注意上面的順序,並不是隨意寫的,而是滿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另外一種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鑲黃,正白,正藍,鑲白,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這在老瀋陽城區的八旗駐防圖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藍旗,西方是正黃、鑲白旗,東方是正紅,鑲紅旗,南方是鑲黃、鑲藍旗
這種排法和滿洲八旗的形成有關,清太祖努爾哈赤最早憑父親遺留的13付鎧甲起兵,征服家鄉周圍的滿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隊(黑旗),後來又接收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組成新的一旗(紅旗),努爾哈赤將自己原有的部隊(黑旗)交給兄弟舒爾哈齊,自己統帥新建的一旗(紅旗),以後他收編了實力曾經很大的滿族哈達部,哈達部很大,不能編入原來兩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為貝勒或王)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以後由於權力鬥爭,舒爾哈齊和褚英先後被殺,白旗被一分為三:正藍旗(21個牛錄,這個數字全是滿族牛錄,以下同),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他以兇猛著稱,皇太極曾以莽古爾泰殺死自己的母親來說明他的殘暴。正白旗(18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鑲白旗(15個牛錄),旗主是褚英長子杜度。黑旗被一分為三:正紅旗(2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鑲紅旗(26個牛錄),旗主是代善長子岳托,鑲藍旗(33個牛錄),旗主是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他被皇太極殺掉后旗主改為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紅旗也分為二旗:正黃(45個牛錄)和鑲黃旗(20個牛錄),開始努爾哈赤自己親統兩黃旗,晚年將親統兩黃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個牛錄,其餘自己統帥作為親軍,他有個明確的指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將來自己死後,自己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將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
因為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所統帥的軍事力量佔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和他們相比。但這種溺愛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團結起來反對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此時多爾袞和多鐸一個9歲,一個8歲,哪裡是驍勇善戰,兇狠殘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對手。努爾哈赤去世時,他已經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
努爾哈赤剛死,兒子們就開始爭奪皇位。由於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失敗,母親被殺,多爾袞沒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個牛錄,並依附在兄長阿濟格的旗下,反而是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佔有了鑲白旗,以自己的兒子豪格作了旗主,為了當皇帝名正言順,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為正黃和鑲黃旗,說他改領正黃和鑲黃旗是不正確的,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各有上司,他無法奪過來,別的旗主也不會同意。不但不能奪,皇太極還當眾發誓不能隨便沒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錄,即使旗主有罪被罰交出部下牛錄,交出的牛錄也只能在本旗內分配給其他領旗貝勒。
前面的敘述已經提到這時的正黃和鑲黃旗是實力最小的兩旗。所以皇太極還不能南面稱尊,為所欲為。為了壯大實力,壓住強橫的兄弟們,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但沒有殺掉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反而極力拉攏這三個小兄弟,因為他們統領的正白和鑲白旗(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實力強大,尤其多鐸繼承了父親的親軍之後,成為實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個11歲的孩子。以後皇太極採用計策先後殺掉了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是莽古爾泰,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后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實力給自己的兒子豪格壯大實力,豪格的鑲黃旗被改名為正藍旗,改動的結果還是新的鑲黃旗實力最小。為了鞏固地位,皇太極對正白和鑲白旗採用分化的辦法,先是廢掉年長戰功高的阿濟格的旗主地位,用14歲的少年多爾袞作鑲白旗主,當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後,又找岔子將正白和鑲白旗混編,以多爾袞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但這時由於歷史的淵源,正白和鑲白旗還是比較團結的,而且實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鐸統轄的牛錄太多,他到那一旗,該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極死時,正是他的家天下計劃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他和他的兒子豪格一共有117個牛錄,是八旗的第一大勢力,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有98個牛錄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勢力,老代善(他兒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轄兩紅旗)和濟爾哈朗則有96個牛錄是八旗的中間勢力。
正黃旗並不是努爾哈赤親統的部隊。
方言
正藍旗
正藍旗
正藍旗因在上個世紀有很多河北(特別是承德豐寧)人移民,所以方言與河北話相通,當然也有張家口,山西,滿語,北京話,直隸話,東北話以及漢化了的蒙語等等。形成獨特的藍旗話。

交通


正藍旗交通便利。207國道南北穿過,S304省道東西向通過,旗域北部有集寧-通遼的鐵路通過。正藍旗大區位條件優越,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鎮北距錫林浩特238公里,西距呼和浩特400公里,距離河北張家口市僅191公里,是距京津最近的典型草原區。
2016年全年貨運量累計完成891萬噸,同比上漲2.5%,(其中:個體經濟累計完成807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累計完成276903萬噸公里,同比上漲2.9%,(其中:個體經濟累計完成251584萬噸公里);客運量累計完成105萬人次,同比上漲8.2%,(其中:個體經濟累計完成3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累計完成31168萬人公里,同比上漲5%,(其中:個體經濟累計完成6069萬人公里)。

社會


教育
2016年末有完全中學1所,全年招收學生261人,同比增加20.83%;年末普通高中在校學生732人,同比增加9.25%,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52人,在少數民族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416人。年末有小學6所,全年招收學生627人,比上年增加0.48%;年末在校學生3549人,比上年末增長4.44%。全旗公立幼兒園4所,在園人數1584人,同比減少0.06%,全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中等職業學校1所,全年招收學生38人。年末在校生72人,同比增長2.86%,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6人,在少數民族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36人。
2016年未初級中學有1所,本年招生455人,同比增長2.7%;年未在校生1417人,同比增長6.06%,其中:少數民族學生782人,在少數民族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709人。 
衛生
2013年末全旗共有衛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2個、農村牧區衛生院13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衛生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上都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年末全旗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351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240張、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95張、上都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病床6張、婦幼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0張。年末全旗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2人,比上年末增加20%,其中,醫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7人、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3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人、婦幼衛生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4人,社區中心14人,衛生監督所7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40人,註冊護士79人。農村牧區擁有村衛生室71個,擁有鄉村醫生71人。 
郵電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010年不變價)8451萬元,同比增長19.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8236萬元,同比增長19.6%;郵政業務總量214.58萬元,增長2.7%。年末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1719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88582戶,同比增長5.1%。全旗電話普及率(包括固定和行動電話)達到108部/百人。年末全旗網際網路路用戶達12683戶。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旗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637人(上都電廠等企業職工已劃歸自治區參保),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4097人,增長15%。全年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325人,增長1%。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200人,增長2%。 
人民生活
2016年正藍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35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人均25869元,同比增長6.7%。
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36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3.19%,工資收入仍是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主體。
全年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30元,同比增長8.0%;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63元,同比增長8.3%;牧區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5044元,同比增長8.0%。
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0646元,同比增長6.4%,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6365元,同比增長6.8%,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3409元,同比增長6.4%。

旅遊


正藍旗
正藍旗
正藍旗擁有如此優美的自然條件、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具備了大力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正藍旗旗委、旗政府制訂了調整產業,振興正藍旗經濟的和中遠期的規劃,提出了在發展傳統的畜牧業經濟的同時,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此帶動其他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為此,請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為正藍旗繪製了《正藍旗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1-2015)》,明確了發展方向和工作任務。

元上都

元上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陪都。元上都遺址像座巨大的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輝煌。認識元上都,解讀元上都,不僅能獲得有關蒙元王朝歷史文化的許多知識,更能了解蒙古民族會同其他兄弟民族創建元朝,為今天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歷史貢獻。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遺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0項世界文化遺產。

代表人物


名人薈萃
中國現代蒙古族著名詩人納·賽音朝克圖、當代蒙古族著名的歷史學家賽熙亞勒、蒙古族著名歌手朝魯、蒙古族近代畫家阿格旺、蒙古族現代小說家鋼·普日布等生長在這片沃土上。以正藍旗察哈爾方言為代表的察哈爾語音作為中國蒙古語標準音,曾於1980年3月31日得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准。察哈爾民俗、察哈爾奶食,名揚區內外。

獲得榮譽


2018年11月,《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其中正藍旗位列其中。 
2020年4月,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五屆自治區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入選第五屆自治區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