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紅荊的結果 展開

紅荊

檉柳科檉柳屬植物

紅荊,學名 Tamarix ,檉柳科(Tamaricaceae)灌木或小喬木,葉似松針,夏季開花,花能釀蜜,花朵似米蘭,花由鮮紅漸變為粉紅,最後變成白色,荊條可以編織筐類徠器具,還是優質燃料,耐旱、耐寒、耐鹽鹼,適應荒沙、草原和鹽鹼地帶,盛產於地中海沿岸,中國北方、西北和渤海一帶常有它的身影,也是法國公園和家庭院落的觀賞性植物。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多分枝,幼枝無毛(僅個別種被毛);枝條有兩種;一種是木質化的生長枝,經冬不落,一種是綠色營養小枝,冬天脫落。葉小,鱗片狀,互生,無柄,抱莖或呈鞘狀,無毛,稀被毛,多具泌鹽腺體;無托葉。花集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春季開花,總狀花序側生在去年生的生長枝上,或在當年生的生長枝上,集成頂生圓錐花序,或有的種兩種開花習性兼而有之。花兩性,稀單性(我國不產),4.5(-6)數,通常具花梗;苞片1枚。花萼草質或肉質,深4-5裂,宿存,裂片全緣或微具細牙齒;花瓣與花萼裂片同數,花后脫落或宿存;花盤有多種形狀,多為4-5裂,裂片全緣或頂端凹缺以至深裂,花絲生裂片間,或主裂片各分裂為2,兩側的細裂片與相鄰的花絲相貼生,花絲呈頂生於花盤裂片頂上(假頂生)、至花絲與兩側的細裂片相融合(融生);雄蕊4-5,單輪,與花萼裂片對生,或為多數(我國不產),外輪與花萼裂片對生,花絲常分離,著生在花盤裂片間或裂片頂端(假頂生或融生),花藥心形,丁字著葯,2室,縱裂;雌蕊1,由3-4心皮構成,子房上位,多呈圓錐形,1室,胚珠多數,基底-側膜胎座,花柱3-4,柱頭短,頭狀。蒴果圓錐形,室背三瓣裂。種子多數,細小,頂端的芒柱從基部起即具發白色的單細胞長柔毛。

生長環境


本屬植物抗旱、抗鹽、抗熱、喜砂、喜水,主要生長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沖積、淤積鹽鹼化平原和灘地上。大多數種類生長在平原上,少數種類可生長在山區(天山1200-2000米),見於沿河和泉水露頭的地方。

分佈範圍


紅荊樹
紅荊樹
約90種,主要分佈於亞洲大陸和北非,部分地分佈於歐洲的乾旱和半乾旱區域,沿鹽鹼化河岸灘地到森林地帶,間斷分佈於南非西海岸。大約分佈在西經10°到東經145°,北半球北緯50°到20°,南半球高緯55°到12°(非洲)。我國約產18種1變種,主要分佈於西北、內蒙古及華北。

栽培技術


分株和移苗栽植,宜於落葉后11-12月到開花前2-3月份進行,大苗需帶土球。紫荊的根韌性大,不易挖掘,需用利杴切斷根部,定植時,不使土團散開,以促成活。每穴施腐熟堆肥10-15千克,栽后要適時澆水,鬆土除草,以利生長。雨季要注意排澇。適時中耕能疏鬆栽植紫荊的表土,減少水分蒸發,增加土溫,流通土壤里的空氣,促進土壤中養分的分解,為根系生長和養分吸收創造良好的條件。紫荊枝幹易遭蟲害,被害枝幹,易於枯萎,應注意防治,春季萌芽前應予以適當修剪疏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可促進枝繁葉茂。

生長繁殖


播種:播前將種子先進行沙藏層積處理2-3個月。春季3月份播種,播種時用溫水浸種1天。播后約1個月後發芽。播種苗栽后3年才能開花,不及分株繁殖開花早。
分株:於秋季落葉后或春季3月進行,全株挖起,分割為若干叢然後栽植,極易成活。
壓條:於春季萌發前進行,用彎曲壓條法,翌年春與母株分離定植。

防治方法


刺蛾和大袋蛾等食葉害蟲危害,在幼蟲期用藥物及時防治,都可控制。

應用

干直叢出,花如綴錦,滿樹嫣紅。宜叢植庭院、草坪邊緣、園路角隅、甬道兩側,在庭前堂后,門旁窗外點綴一、二叢,或列植成花徑、花籬。
有徠很好的美化居室的作用。可以露地栽種在庭院里,也可以盆栽擺放在居室內,如擺放在書房、客廳和門廳等處。

科屬


檉柳屬

本屬植物抗旱、抗鹽、抗熱、喜砂、喜水,主要生長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沖積、淤積鹽鹼化平原和灘地上。大多數種類生長在平原上,少數種類可生長在山區(天山1200-2000米),見於沿河和泉水露頭的地方。
約90種。主要分佈於亞洲大陸和北非,部分地分佈於歐洲的乾旱和半乾旱區域,沿鹽鹼化河岸灘地到森林地帶,間斷分佈於南非西海岸。大約分佈在西經10°到東經145°,北半球北緯50°到20°,南半球高緯55°到12°(非洲)。我國約產18種1變種,主要分佈於西北、內蒙古及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