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馨
檀馨
檀馨,當代著名園林規劃設計專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院副院長,現任北京創新景觀園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其作品包括與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的香山飯店庭院設計及華夏名亭園、天華園、北京植物園、明皇城根遺址公園、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菖蒲河公園等設計,多次獲得國家大獎。
檀馨造園
2005年中秋節,天安門的東北角,一座古韻悠長的大型水景園林——菖蒲河公園開放。源自皇城的那股清秀靈動,選在這個溢滿溫情的日子與人們團聚了,沉睡了多年的菖蒲河變成了一彎碧水,蘇醒了。菖蒲河公園的建成不僅為古都北京賦予了靈氣,更博得了業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看著這典雅秀美的景緻,我在讚歎之餘,不禁把目光聚焦到了公園的總設計師檀馨身上。為大師作品錦上添花 檀馨是位著名的園林規劃設計專家,從小就喜歡繪畫,高中畢業時,她選擇了園林設計專業。1961年,她從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設計專業畢業后留校做了教師。10年的教師生涯讓檀馨對中國的傳統園林設計有了深刻了解,為她以後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後來,她到北京園林設計研究院,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她曾去過世界十多個國家考察、學習,掌握最新的世界園林信息,又吸收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豐富營養,將傳統園林設計理念融入現代韻味,主持了北京植物園的規劃、龍潭湖公園及紫竹院公園的設計;1990年,她成為北京亞運會園林設計工作的主要主持人;還設計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光彩體育館、朝陽公園、金融街廣場;華夏名亭園、日本天華園等經典園林設計也出自她手。去年,她主持設計的皇城根遺址公園亮相后,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檀馨的設計風格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說起檀馨的設計生涯,不能不提到她與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合作設計香山飯店庭園的一次經歷。
1980年,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破土動工。當飯店土木工程完成了大半時,與之配套的園林工程還是白紙一張。貝先生苦於不熟悉中國園林的建造,委託當時的北京園林設計所為他補白。這個任務落在了檀馨身上。檀馨二話沒說,就上了香山。要干就得干好!不能僅僅補白,要設計出中國園林自己的特色。一個星期後,檀馨的設計方案電傳到美國,貝先生回電:你們畫的正是我想的。設計所沸騰了,檀馨卻十分冷靜,她深知這個設計關係著北京市園林設計在世界上的影響。她一遍遍地實地踏勘,反覆品味貝聿銘設計思想的精髓,把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用進了香山飯店的園林設計中。
主景“清音泉”被檀馨設計成了一座9米高的假山。但貝先生卻突然來電讓停下來。園中沒有假山,還叫什麼中國園林,檀馨對大夥說:“咱們一定要堆。”貝聿銘趕來了:“我之所以不同意堆假山,就是考慮到,好的假山石都被皇帝用光了,堆假山的老師傅也都不在了,再說,設計水平……”話里話外透出了疑慮。檀馨的設計沒有變。1981年10月,楓葉正紅的時候,貝先生再次來到香山飯店,欣賞著眼前這巨大的立體山水畫,不禁讚歎:“太好了,太感謝了。”香山飯店園林設計一炮打響,榮獲北京建築藝術一等獎,成為北京園林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人們說,檀馨的設計為建築大師的傑作錦上添花。堅持“洋風華魂”面對日漸繁雜、風格多樣的景觀設計流派,中國的園林設計將走向何方?檀馨認為:園林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民族的根基是園林的“魂”,既有現代意識,又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歷史文脈的後現代主義創作原則才是當今中國園林設計的主流。檀馨主張在“舊格局”中提煉“新主題”,把國外先進手段融入傳統文化,力求“洋風華魂”。
著名園林設計大師檀馨日前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北京林業大學設立“馨基金”,主要用於在北林大設立創新講席教授席位,聘請國際知名專家來校開設系列課程;設立創新園林教師獎勵項目、創新青年學子發展基金等,直接用於推動風景園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幾年前,中國園林設計在國際市場中影響不大,日本反而成了東方造園藝術的“代表”。檀馨不服這個氣,在冰天雪地的“地震之城”——日本北海道的天華園的設計中,她設計了一座抗震的假山,世界罕見。檀馨將中國的山石藝術和現代技術融為一體,把5000噸石頭堆成了13米高、佔地4萬多平方米的天華園。山環水,水環山,疊泉、湧泉、滴泉、溪流、迭水、大瀑布、滾水壩、疊水壩,看得人們眼花繚亂;各式各樣的石洞、石室、岩刻、壁畫,使遊人留連忘返。欣賞著檀馨的設計,日本同行驚呼:“我們連想都不敢想。”去年竣工、獲得多方好評的皇城根遺址公園更完美地體現了檀馨的這個設計理念。皇城根遺址公園全長2.4公里,寬29米,總面積7萬平方米,被譽為一條貫穿北京中心城區的“歷史文化長廊”,再現了北京歷史文化風貌,獲得歷史文化保護和現代化建設相得益彰的效果。當初,為皇城根遺址公園設計定位時,有人極力主張仿古,重現明清文化;也有人主張著力體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特徵,使公園與王府井融為一體。而檀馨認為,皇城根遺址公園所處場所具有雙重特性,她把公園定位為既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韻、又有強烈歷史文脈觀的城市開放空間。
在園林設計中要貫徹繼承和創新的原則,用現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表現傳統文化,使傳統具有時代感。在皇城根遺址公園中隨處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一組叫“時空對話”的雕塑,一位穿著時尚的女孩子坐在公園座椅上,眼睛看著膝上的筆記本電腦;一位身著長衫、梳著辮子的清代老學究背手站在她身後,躬腰看著摩登女郎膝上的“新鮮物”,滿臉稀罕納悶的神情。這組雕塑串聯起歷史與現在,再現曾有的文化,展現忙碌的現代生活,給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間,又與皇城根遺址公園主題緊緊結合,在繼承與創新中找到了切入點。在時間概念上,皇城根遺址公園的景觀設計延續了從明、清、民國至今700年的歷史脈絡。檀馨運用恢復小段城牆、挖掘部分地下牆基遺存等手段,再現了北京皇城的歷史遺跡,使老北京的歷史文脈得以充分展示。空間上,公園將北京整體環境、王府井區域特色及帶狀場地本身具有的特點緊密結合,景觀林帶兼具地域和皇家兩種特色,以“梅蘭春雨”、“玉泉夏爽”、“銀楓秋色”和“松竹冬翠”命名的四季之景,像一條綠色紐帶將古老的紫禁城和現代化的王府井巧妙地連接起來。造出心中的詩情畫意 菖蒲河公園,猶如一幅極具美感的畫卷,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公園的東面是熱鬧的南河沿大街,南面是車水馬龍的長安街,西邊是遊人如織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北面有飛龍橋衚衕、南灣子衚衕,而信步於垂柳搖曳、如詩如畫的菖蒲河邊,一種恬淡閑適的心境會油然而生,很容易讓人忘了這裡正是北京人流車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而彷彿置身於遠離鬧市的“世外桃源”。
檀馨說:“作為設計師,我的工作就是發現美、創造美,讓人們欣賞美、享受美。”菖蒲河公園體現了她的初衷。在菖蒲河設計之初,河道原是自西向東筆直而行的。為了保護河兩岸的百年古樹,建造生態園林,檀馨因勢造型,把設計作了修改——讓水繞著大樹走。這個點睛之筆雕琢出菖蒲河雋秀的詩情畫意:水波流轉,垂柳婆娑,好似一位身姿婀娜的少女,為整個園林平添了幾分柔美,也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徜徉河邊,只見菖蒲河兩岸百花吐艷,綠草如茵,名木異草遍布;水中菖蒲蔥蘢,魚躍清波,睡蓮荷花綻放,盎然生機盡現。在追求野景成趣的同時,塑造人文景觀是檀馨追求的另一個著力點。從一開始,她就把這個公園定位在“傳統風格的一座新園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