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長安街,是北京市的一條東西軸線,因位於舊時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內而得名,“長安”是中國漢唐國都,有長治久安之意。東長安門以東到東單,稱為東長安街;西長安門以西到西單,稱為西長安街。天安門坐落於長安街中點的北側,天安門廣場則在其南側。

長安街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街道,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街道之一,在中國有人認為是“神州第一街”。長安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條街道,閱兵儀式都會在這裡舉行。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的時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這樣一條東西走向的橫街。舊時的長安街是封建統治的中心。過去稱長安街是指從東單至西單,長度為7.4華里。通常說的“十里長街”,則是指建國門至復興門的距離,長為13.4華里。所說的“百里長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離,全長84華里。所謂的“十里”和“百里”均是泛稱,並不是確切的數字。

街道概況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從東單向東和西單向西延長,這就是長安街延長線,東至通州區,西至石景山區的長安街延長線,也稱為十里長街,長安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符號意義,長期以來是北京乃至中國政治的代名詞之一長安街修建於明代,是興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內外城時最主要的道路。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1406—1420),它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歷史。長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長安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條街道。閱兵儀式都會在這裡舉行。
長安街以天安門廣場為界,往東為東長安街;往西為西長安街。由於這條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頭,所以人們形容它是十里長街。其實,從東單到西單全長只有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東西軸線,東到通州區八里橋(永通橋)、西至石景山橫貫38公里,東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與它相連,從而將市中心、城區和新市區聯成一體。
從天安門廣場向東,至台基廠北口是幾處政府機關,依次是公安部、紡織工業總會、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遠洋輪船運輸公司、商務部等單位。其中,紡織工業總會原是清代的翰林院舊址,是大知識分子集中的衙門。
這一段路北,有一組通稱北京飯店的建築物,共三幢,各有各的歷史。中間一幢米黃色老樓為北京飯店舊樓,現稱中樓,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
長安街西延項目東起古城南路,向西經過首鋼東大門、首鋼廠區后跨豐沙鐵路及永定河,經西六環路、規劃中的門城公園及門頭溝濱水商務區後繼續向西,終點至三石路與規劃中石龍西路相接,道路全長約6.4公里。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安街西延項目作為北京軸線的延伸,將使中心城與京西地區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對帶動門頭溝新城和石景山區發展、支撐首鋼地區改造及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創造有利條件,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北京市曾在2000年對長安街及其延長線進行整體整治。當時將長安街由公主墳向西延伸至首鋼東門,增加12公里;由大北窯向東至通州鎮,增加20公里,使長安街全長達到45公里。
長安街是北京乃至中國最有名的大道,有“神州第一街”的美譽。它貫穿天安門廣場,沿線有中南海、故宮以及許多中央政府部門。
中國近現代名人朱啟鈐是中國現代市政建設的創始人之一。清末曾任京師內外城巡警廳廳丞、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等,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內務總長等。在其任上,為了便利北京的交通,他力排眾議,打通了京城的東西南北中軸線,為今天的長安街和北京城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歷史沿革


長安街,是北京歷史上有名的天街,早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皇帝朱棣建都北京的時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這樣一條東西走向的橫街。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天安門,明朝稱作承天門,是取真龍天子受命於天的意思。是皇城的大門,大門之外還有一道門廳,叫大明門。大門左右還各有一座門,左稱長安左門,右稱長安右門。在從長安左門到長安右門的這條橫街,即是長安街。長安街取長治久安之意。當初,長安街前,左右長廊廡殿,稱千步廊,正中央有石板路,稱為御道。不過這御道是不許常人步入的。只有皇帝的龍車鳳輦,才允許通行御道。通常大臣們受皇帝之召入宮,只能繞過御道進長安左門或長安右門,經長安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才是皇宮。
到了清代,大明門改為大清門,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長安左門改為東長安門,長安右門改為西長安門。東長安門的位置,就在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80米處。西長安門的位置,就在今中山公園門前80米處。東長安門以東到東單,稱為東長安街;西長安門以西到西單,稱為西長安街。
在歷史上,長安街曾有過改變名稱的情形。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后,清王朝滅亡,人們出於對孫中山的熱愛與擁戴,曾將天安門前的一段天街改名為中山路。以後,袁世凱竊據大元帥寶座,辟中南海為大元帥府,開中南海南門為新華門,新華門門前的西長安街,被改名為府前街,中南海西面的一條街,改為府右街。
在歷史上,長安街還曾經有過消失了名稱的時代。那是日本侵華以後。東長安街被改名為東三座門街,西長安街被改名為西三座門街。三座門本是長安門的俗稱,是因為長安門是三個門洞組成的廡頂式建築。在當時出版的北京地圖上,已經沒有了東西長安街,而代之以東西三座門街。舊時的長安街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天安門兩邊,左祖右社。祖是太廟;社是社稷壇。東長安街以南有禮部、戶部、兵部、太醫院、翰林院,都是些高等的衙門。西長安街一帶,有刑部、錦衣衛、演象所,還有一個特務機關,叫西廠。原刑部大堂舊址,即今之民族文化宮所在地。每有殺頭治罪者,經西單,出宣武門菜市口為刑場。西單以西,過去稱舊刑部街,就是曾有過刑部大堂的原故。明代的錦衣衛和西廠舊址,在今電報大樓所在地。當時它的權力很大,可以密捕大臣,而不通過司法機關。有緊急事務,它可以直接進宮向皇帝報告,乃至先斬後奏。歷史上有名的奸臣魏忠賢汪直等太監,就是從這裡起家的。
東西長安街的終端,過去就是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往東、往西均無大道可通,也沒有城門可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適應東西郊城市工業建設的交通需要,便在兩端的城牆上扒了兩個豁口,東面的豁口,當時叫啟明門,后改稱為建國門;西面的豁口,當時叫長安門,后改稱為復興門。雖說是為了交通方便,可是能通行的路,還是那麼幾條只有五六米寬的小巷,通行依然不便。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決心改變城市交通狀況,東單以東拆除了五條小巷:東觀音寺、西觀音寺、筆管衚衕、鯉魚衚衕和宮帽衚衕,展寬了馬路,闢為建國門內大街。在西長安街以西,也拆除了五條小巷:舊刑部街、報子街、丘祖衚衕、卧佛寺衚衕和炕沿井衚衕,展寬了馬路,闢為復興門內大街。北京人常說京師九門,這九門之中,是不包括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因為這兩座門,並非城門,而是後來開闢的豁口。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長安街上,從前有四座牌樓。其中東長安街東頭,有一座,稱為東單牌樓,在今北京飯店前也還有一座。西長安街西頭,有一座,稱為西單牌樓,在今府右街南口也還有一座。這四座牌樓,一座是在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放火燒掉了。一座在修有軌電車時拆掉了。另兩座是新中國成立后,為展寬馬路而拆除,移到陶然亭公園去了。
這一段路北,有一組通稱北京飯店的建築物,共三幢各有各的歷史。中間一幢米黃色老樓為北京飯店舊樓,現稱中樓,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1900年後,被帝國主義者拆毀,1917年由中法實業銀行出資,建築了這幢七層大樓,成了中國土地上的外國飯店。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飯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裡,董事長也換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稱日本俱樂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邊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淺紫紅色七層大樓,這裡曾是清代理藩部的舊址。理藩部是辦理少數民族事務的衙門,後來根據滿清政府簽訂的郵政須由外國人主辦的喪權辱國條約,把理藩部拆毀,改建成了北京郵政管理總局,並派外國人作郵務長;緊挨北京飯店中樓東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黃色的新樓,這裡是1974年秋天開始營業的北京有名的大飯店之一。它原來只是一座二層紅樓,舊為京漢鐵路局,1949年後,曾是鐵道部駐地。
出天安門廣場往西,就是西長安街,它的東段和東長安街的西段,都是在1950年拆除了西外三座門和花牆后,馬路才展寬的;路北的28中學,原是清代的昇平署,住著皇家劇團;沿中南海南牆往西是新華門,現為國務院南門。新華門最早叫寶月樓,又叫望鄉樓。據說,清乾隆帝為香妃眺望故鄉而建。袁世凱當政時改為新華門;再往西有高聳的電報大樓和民航營業大廳。原來在樓前一帶的路中心有一座金章宗初年建的雙塔慶壽寺,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時被拆除,電報大樓的斜對面是著名的鴻賓樓飯店和首都電影院;再往西就到西單了。

古代

公元1276年,元朝大都城牆內的順城街建成,東起今內城東牆故址、西至今內城西牆故址,全長約6.7千米,寬度約20米,為現代長安街雛形。
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成,因皇城擴大,內城的南城牆向南移動2華里;原城牆變成街道,東起東單、西至西單,全長約3.7千米;長安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公元1652年,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分別改為東長安門和西長安門,其中,東長安門以東建有東長安牌樓(今東單)、西長安門以西建有西長安牌樓(今西單),東長安門以東到東單路段稱為東長安街、西長安門以西到西單路段稱為西長安街。

近代

清朝以前,長安街只是土路;1905年,東長安街修成石碴路;1907年,西長安街修成石碴路。
截至20世紀初,長安街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宣武門內大街,東西長安街之間因T形廣場阻隔而不貫通。
1912年,長安左右門邊紅牆被拆除,天安門廣場對外開放,東西長安街開始貫通。
1928年,東西長安街均鋪設瀝青路面。
在近代歷史上,長安街有過改名。辛亥革命爆發后,長安街天安門前路段改名中山路,后袁世凱將西長安街改名府前街。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曾將東長安街改名東三座門街,將西長安街改名西三座門街。
1940年,長安街東西兩端城牆開了兩個豁口,結束了長安街東西端無大道通行的歷史,但兩端只是小巷。

現代

1950年,長安街興建林蔭大道工程,東起東單路口、西至府前街東口,全長2.4千米,南河沿以東北側和南側各修一條15米寬新路。
1952年,為了國慶遊行和疏導交通的需要,長安街拆除東、西三座門(即長安左、右門門洞)。
1954年8月,長安街拆除西長安牌樓和東長安牌樓。
1956年5月至11月,長安街向西道路打通,修建西單至復興門35米寬的瀝青路。
1959年,東起建國門、西至復興門的長安街全部拓寬為35~80米的大道。
截至1959年,長安街已基本完成道路的打通和拓寬,開始進入以兩側建築物建設為主的發展階段;長安街西延至復興門、東延至建國門,線路總里程增加至6.7千米。
20世紀60至70年代,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長安街建設處於停頓狀態。
改革開放以後,長安街隨著北京城區擴大,不斷向東、西雙向擴建延伸。
1998年8月,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慶典,長安街公主墳至大北窯段進行大整修;拆除沿線3000多塊廣告牌匾。
2000年,長安街規劃雙向延伸,西起石景山區首鋼廠,東至通州區通州鎮。
2009年8月25日,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慶典,長安街完成禮士路至四惠立交橋的一次大修工程,使長安街首次建成雙向10車道的路面規模。
2015年8月16日,為迎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北京市對長安街復興門至建國門之間的人行道護欄進行重新設計。
2016年5月31日,長安街西段五棵松至古城大街路段全面啟動大修工程,並同年於7月中旬完工。
截至2019年,長安街不定期對沿線道路設施和景觀設施升級和改造

周邊景觀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長安街上的多處古建名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始建於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承天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在五洞牌坊后延伸著一條筆直的中央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1651年(清順治八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在明清兩代的500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后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臚、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或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天安門前曾上演過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以後,長安街上的天安門,這座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傑出智慧和血汗的建築,以其特有的巍峨與莊嚴,象徵著一個古老文明的新生,並出現在中國的國徽上,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徵。

天安門廣場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天安門廣場,是明清時代天安門前的一個“T”形宮廷廣場。當初,這個封建皇帝的宮廷廣場封閉而嚴密,沿廣場的邊緣築有紅牆,紅牆內側並建有“連檐通脊”的千步廊,是封建皇帝舉行盛大慶典等重要活動的場所。廣場北至天安門及兩側皇城南牆,天安門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寬敞的“橫街”,該街東西各有一門,即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在民間,東西長安街便以此得名。宮廷廣場南至明代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后被拆除),出大明門過一條棋盤街(亦稱天街)便直達正陽門。如今,天安門廣場是一個雄偉、莊嚴的人民廣場,並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廣場。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明清時的社稷壇,又是古都北京歷史上的第一座公園,原稱中央公園。是在我國近現代名人、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兼北京市政督辦朱啟鈐的創意和主持下,將荒廢的明清社稷壇闢為公園的。社稷壇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裡曾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民國時期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

太廟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位於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太廟,原是明清兩代皇家的祖廟。太廟始建於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改建。此後於清朝順治八年、乾隆四年屢次修葺與擴建,太廟面積約為13.9萬平方米,太廟的主體建築為三大殿,大殿對面是大戟門。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這裡曾是皇帝舉行大祀之處。在明朝時太廟歸內府神宮,清朝時歸太常寺。明清兩代每逢新皇帝登極,或有親政、大婚、上尊號、徽號、萬壽、冊立、凱旋、獻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歲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廟。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於1926年將其命名為和平公園對公眾開放,兩年後歸內政部。1932年(民國21年)改為故宮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對外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毛澤東主席同意,周恩來總理將太廟劃撥給了北京市總工會,太廟從此成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東單和西單

東單和西單是原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的簡稱。西單在歷史上曾存在過多處著名的文化場所和大型寺廟。現北京圖書大廈與民航大樓一帶即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雙塔慶壽寺的原址。1954年,雙塔慶壽寺(原西長安街28號),在擴建西長安街時被拆除。據有關史料記載,雙塔慶壽寺,金代初始建,稱大慶壽寺,元初重建。1448年(明正統十三年)重修,改稱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1535年(嘉靖十四年)毀於大火。1536年(嘉靖十五年)改為講武堂、演象所。當時的雙塔位於寺的西側。一座塔有9級,稱“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另一塔為7級,稱“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西單商業區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西單商業區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這裡是通往京城西南廣安門的主要路口,從西南各省陸路而來的商旅和貨物,都要由盧溝橋至東到外城廣安門,經菜市口向北進入內城宣武門,再經過西單進入內城各處。由此,西單一帶興建起了各種店鋪、酒鋪、飯館、文化場所等。明清之際,西長安街附近的大理寺、太僕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鑾儀衛等衙署多到西單周圍採辦購物,推動了這裡的商業發展,促使西單成為長安街上的一處熱鬧的商業中心。

屋頂花園

從空中俯瞰,長安街全無鋼筋混凝土叢林的感覺。2012年7月15日,從北京屋頂綠化協會獲悉,東起四惠通惠家園,西至石景山中鐵建大廈,長安街沿線建築的屋頂已建成大大小小19座空中花園,總面積達123840平方米,空中綠化帶雛形初現。

修繕歷史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當時的大總統府曾設在中南海,朱啟鈐把中南海南側的寶月樓下層改建為“新華門”,拆除內側的皇城牆,使大門直通長安街。此外,他還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長街與北長街、南池子與北池子等,使之與長安街相連,開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2009年,長安街(四惠東至南禮士路段)進行了大修,拓寬為雙向10車道。今年的大修針對南禮士路至五棵松橋段。該段全長6.88公里,已經12年未大修,部分路段出現龜裂、車轍,工程要修復道路病害,加鋪瀝青混凝土結構,對柏油路面重新換裝。
2009年3月20日夜間開始大修。伴隨此次道路大修,同步進行交通工程、綠化整治和公交優化,對沿線多處地下通道出入口進行延長調整,實現復興門至建國門路段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並將拓寬察院衚衕到國家大劇院段的南側主路。
2009年8月25日,歷時5個月的長安街道路大修工程已全部完工。修葺一新的長安街首次實現了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設計,大大提升了整體道路的通行能力。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2014年6月26日晚9點多,長安街公主墳路段,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就緒,等待11點長安街西段大修工程的正式啟動。長安街東起通州運河廣場,西至首鋼東門,全長約46公里,它的寬度、長度是世界之最,被譽為“神州第一街”。
2014年6月26日晚11點,啟動南禮士路口至五棵松橋段的大修工程。工程主要對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結構,同時拓寬萬壽路口、三里河東路附近等7處人行道。工程預計9月30日完工。
40餘年以來,長安街的面貌日新月異,除東、西馬路早已展寬外,又經不斷擴建,現已成為高樓聳立、華燈如林、綠樹成蔭、百花飄香的繁華大街了,尤其是馬路北側,其變化之大,足以使人詫為奇觀。

維護狀況


人行道

此次工程還要更新路緣石及人行步道;加固維修木樨地南側跨河橋;加固沿線管線檢查井,更換“五防”井蓋等。其中,7處人行道進行拓寬處理,萬壽路路口有3處,分別為西北、西南、東南位置的公交站台處。三里河東路附近有4處,分別為唐拉雅秀酒店門前人行天橋處、長安商場西側天橋北側梯道處、長安商場東側天橋南北側梯道處。
由於1號線位於長安街正下方,出於安全、防空的考慮,長安街底部修建了一層80厘米—100厘米厚的防爆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制於資金限制,防爆層的上方僅鋪了一層12厘米厚的混凝土,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鋪上瀝青路面。
此次工程將把之前的瀝青路面全部刨掉,重新鋪瀝青路面。為保障行車舒適性,一改往常使用的從石油中提取的瀝青,而是採用湖瀝青,即直接從瀝青湖中提煉而來的,此種瀝青較普通瀝青貴50%。

護欄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2014年8月,針對當前中國日益嚴峻的反恐形勢,長安街上的“金色護欄”、多功能抓捕器、防割手套等,150多種反恐防暴裝備,在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集中亮相。
長安街沿線新換裝的“金色護欄”採用高強度的特殊不鏽鋼製造而成,內置鉸鏈可以在受到外界衝擊時保證護欄“彎而不散”,從而大大提高保護性能。目前,“金色護欄”已應用於天安門廣場、城樓、金水橋、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出入口以及長安街一線等重要場所,未來將在全國更大範圍內安裝。
2015年7月24日,長安街護欄更換工程已經全面啟動,此次更換範圍從復興門到建國門間道路兩側、十字路口南北向延伸,預計8月中旬完工。
北京長安街
北京長安街
為迎“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進行的閱兵活動。北京市啟動道路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由首鋼承擔長安街景觀提升護欄製作和安裝任務。
新人行道護欄採取欄柵式結構,插入式連接,結合眾多中國元素,輔以蓮花、如意造型裝飾;主色調為古銅色,利用汽車烤漆工藝、氟碳漆噴塗;材質採用大規格不鏽鋼製成。僅一個月的時間裡,完成從草圖到成品定型的全部製作流程。護欄更換總長度為18482米,其中:人行道護欄14945米,慢行道護欄3537米。計劃在2015年8月15日前完成全部護欄更換安裝工作。

旅遊攻略


【觀賞時間】全年
【票價】無
【地址】東起東單,西至西單,北京中間
【乘車路線】地鐵一號線東單到西單
【自駕線路】北京市中心

舉行活動


自2014年9月28日起,長安街華燈從東單到西單將懸掛國旗。國慶期間華燈懸掛國旗尚屬首次。此外,建國門到東單、西單到復興門的華燈將懸掛中國結;四惠橋到建國門、復興門到五棵松懸掛燈籠裝飾。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長安街是一條完全呈東西走向的筆直線路,為北京市主城區東西軸線,以天安門城樓為中點,分成東、西兩段。西長安街西起西單十字路口、東至天安門城樓南面;東長安街西起天安門城樓南面、東至東單十字路口。西長安街向西延長至蓮玉橋,向東延長至通州橋;由西向東依次途經石景山區、海淀區、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和通州區。西長安街延長線由石景山路、復興路、復興門外大街和復興門內大街共同組成;東長安街延長線由建國門內大街、建國門外大街、建國路以及八里橋南街共同組成。2019年9月29日,長安街西端延長至門頭溝區石擔路,通達至門頭溝區。

線路互通

長安街銜接線路(主要)
路口名稱所屬區域對接線路里程(千米)
上岸門頭溝區金安路、石擔路、石龍西路、石龍南路、新城大街6.4(西行)
石景山石景山區北辛安路0(東行)
八角橋北京五環路西五環段(京高速S50)3.3
五棵松海淀區北京四環路西四環段8.7
公主墳北京三環路西三環段11.8
復興門西城區北京二環路西二環段15.7
西單西單北大街、宣武門內大街17
天安門廣場東城區廣場西側路、廣場東側路19
東單東單北大街、崇文門內大街21
建國門北京二環路東二環段22.5
國貿朝陽區北京三環路東三環段、京通快速路(東行800米)24.7
四惠橋北京四環路東四環段21.7
遠通橋北京五環路東五環段(京高速S50)31.7
八里橋通州區京哈線(G102)、八里橋南街38

線路參數

截至2019年9月26日,長安街全線總里程55千米;最大紅線寬度120米、路面寬度47至80米。
技術標準/設計參數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
道路等級主幹路
線路里程55千米
路幅寬度47至80米
紅線控制110至120米
車道規模雙向6至10車道
設計速度70千米/小時
通行性質開放式道路

配套設施


●照明
2014年,長安街除完善常規路燈之外,華燈上安裝LED燈的大紅燈籠,部分路段路燈桿上安裝中國結。
●車道
2015年,長安街公交專用道設借道區,社會車輛跨過公交專用車道進入右轉道時可穿行黃色虛線區域內。
●護欄
2016年,長安街採用中國風元素護欄,沿線單位圍欄拆除,開放綠地;北京五環路內架空電線入地。
●綠化
2016年,長安街全路段啟動近10年來最大一次綠化改造。沿線行道樹全面採取複壯措施,道牙、圍欄等園林設施首次統一風格樣式。綠化改造範圍西起門頭溝三石路,東至通州區宋梁路,主要有植栽、綠地道牙、綠地圍欄、鋪裝、景觀小品等。其中國貿橋至新興橋之間的13千米是長安街核心路段,包括新興橋、復興門橋、建國門橋、國貿橋4個橋區,兩側綠地面積共61公頃。截至2017年3月3日,長安街拆除欄桿15490米,栽植喬木1973株,複壯喬灌木5843株,新安裝欄桿11322米,路牙3889米,擋牆564米,樹池篦子700套。
●通行
2017年,長安街建設交通行車綠波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部分路口設置“禮讓行人”“限速70”等標識。

運營情況


通行事項
長安街是一條極其重要的國防公路,特殊時段會臨時封閉,需提前了解有關部門發布的交通管制公告。
交通流量
截至2004年,長安街日均車流量近15萬輛次,部分高峰小時車流量達1.1萬輛次。
截至2012年,長安街日均車流量已達124789輛次,平均每小時車流量5203輛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建造難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長安街建設初期有限於當時的經濟和技術條件,規劃設計需在立足當下與長遠之間平衡,對多種方案反覆比選。在後來的歷次改造中,因工程規模大、歷史成因複雜、涉及面廣,受交通疏導、文物保護和其它各種環境條件限制影響,改造難度大。在路的斷面形式上,當時處於抗美援朝,從戰略考慮,長安街被定為一塊板形式,必要時作為飛機起降跑道。1985年,因資金不足,長安街改造擱置。
● 材料技術
長安街改良瀝青鋪設的高等級路面
2009年,長安街首次應用岩瀝青混凝土鋪設路面,具有使用壽命長、性能穩定、抗疲勞強度高,以及抗水損和耐微生物侵蝕能力強等特點。同時,修路工程還使用橡膠瀝青、溫拌瀝青、30號高模量瀝青、鋼渣瀝青、煤矸瀝青等多種高節能低排放混合材料。這些材料可增強瀝青的韌性,防寒、防晒和抗車轍鼓包等性能均良好,還增強路面降噪效果。為保證瀝青混合材料的質量,首次採用粗骨料水洗工藝降低含泥量。長安街人行道改造採用新型磚塊代替原有彩色釉面磚。西單至東單路路段採用生態砂基磚與花崗岩面拼接形式,突出長安街莊重、素雅、大方和協調的風格,磚塊透水性能好且兼顧防滑自潔功能;其餘路段採用透水率和強度都高的中檔路面磚,可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同年8月1日,長安街西單至鬧市口路段鋪設特立尼達湖瀝青,能承受重型裝備碾壓。
重點工程
工程名稱建築規模
新首鋼大橋全長1354米
科研成果
2009年改造工程
“長安街大修工程綜合技術研究與應用”2009年度北京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工業鋼渣在公路工程中的綜合應用”2007年度北京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廢胎膠粉改性瀝青應用研究”2007年度北京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溫拌瀝青混合料在北京地區的應用技術研究”2009年度北京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廢胎膠粉改性瀝青應用研究”2009年度北京交通科技創新獎
長安街南禮士路至四惠立交段改造工程2010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長安街南禮士路至四惠立交段改造工程2011年度中國“市政公用工程”一等獎
長安街南禮士路至四惠立交段改造工程2011年度北京市第十五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建設規劃


2019年11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綜合治理處規劃將長安街建公交示範走廊。

價值意義


長安街在中國政治生活和全國人民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神聖的地位,體現著首都和國家形象。(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評)

文化特色


● 閱兵儀式
長安街是中國國慶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閱兵的重要場所,從開國大典以來,已舉辦多次大型閱兵典禮。
● 城市商圈
20世紀80至90年代,隨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改革開放深入,長安街沿線落成大小商圈和機關單位。
● 奧運花卉
2008年,為迎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長安街大北窯至新興橋路段布設“四海迎賓”主題創意花卉。
● 讀書協會
長安街讀書會成立於2015年,旨在通過組織讀書會成員開展線上線下讀書學習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節日慶典
每逢重大節日,長安街沿線均有藝術裝飾。2019年國慶節,長安街布置32處主題花壇,沿線掛滿紅燈籠。
● 主題公園
長安街是一條串聯北京多處景點的風景線路,主要景點有天安門廣場、北京軍事博物館、八里橋公園等。
● 路名美譽
長安街素有“長治久安”寓意,因其長距離被譽為“百里長街”,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譽為“神州第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