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原社

莽原社

莽原社於1925年4月24日成立於北京,是一個文化社團。主要成員有魯迅、高長虹、黃鵬基、尚鉞向培良韋素園韋叢蕪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

成立原因


《莽原》 周刊是魯迅團結高長虹、向培良、韋素園、李霽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創辦的一個文學周刊。在《莽原》 周刊的創辦過程中高長虹協助魯迅 ,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 《莽原》 周刊為依託自然形成的一個文學社團,魯迅是其領袖與靈魂。
《莽原》周刊開始由魯迅主編,提倡“撕毀舊社會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向舊勢力、舊文明發起攻擊。辦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憑心立論,忠於現世,望彼將來”。后因內部發生矛盾,遂陷分裂。1926年以後改為半月刊,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莽原社也即停止活動。

史料記載


荊有麟的 《魯迅回憶斷片》 中專門有一章 《 〈莽原〉 時代》,其中談到 《莽原》 周刊創刊時的情形 ,有這樣一段話:
第二天晚上 ,我們便聚集在魯迅先生家裡吃晚飯 ,當時到場的 ,我記得的有:許欽文章衣萍、高長虹、向培良、韋素園 ,等等。在我報告了同飄萍接洽經過之後 ,當時便想到刊物的名稱。最後還是培良 ,在字典上翻出“莽原”二字 ,報頭是我找一個八歲小孩寫的 ,魯迅先生也很高興那種雖然幼稚而卻天真的筆跡 ,次一個星期五 , 《莽原》 第一期 ,就在京發刊了。除隨 《京報》 附送外 ,另外 ,還由《京報》 贈送三千份 ,作為寫文章的人的報酬 ,這被贈送的三千份 ,是交由北新書局李小峰發賣的。
當時 《莽原》 經常撰稿人有:魯迅、尚鉞、長虹、培良、韋叢蕪、韋素園、台靜農、李霽野、姜華、金仲芸、黃鵬基 ,等等。
荊有麟的這一段回憶可說涉及到了 《莽原》 周刊創立時的各方面的情況。文中所說“第二天晚上”,查 《魯
迅日記》 應是1925年4月11日。這一天魯迅的日記中有下面的記載: “欽文來。午後俞芳、吳曙天、章衣萍來 ,下午同母親游阜成門外的釣魚台。夜買酒並邀長虹、培良、有麟共飲 ,大醉。 ”
此前一天荊有麟向魯迅提到邵飄萍想請他為 《京報》 主持一種附刊 ,魯迅爽快地答應了 ,這便有了“第二天晚上”的“買酒並邀長虹、培良、有麟共飲 ,大醉” 。這次聚會正是為了 《莽原》 周刊的出版事宜。
關於出席這次聚會的人員 ,魯迅日記中的記載與荊有麟的回憶有些不同 ,不過兩人一致提到高長虹。當十年之後魯迅為 《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 作序時專門談到莽原社的情況 ,其中也說為 《莽原》周刊“奔走最力者”為 高長虹。

發展與終結


《莽原》 周刊自1925年4月24日出版第一期 ,至同年 11 月 27 日因 《京報》 削減附刊而停止出版 ,前
后共出32期。魯迅共在 《莽原》 周刊發表作品19篇 ,其中著名的有 《春末閑談》 、 《燈下漫筆》 、 《我的“籍”與“系” 》 、 《答 K. S.君》 、 《評心雕龍》 等。在 《莽原》 周刊上發表作品最多的是高長虹 ,共 35 篇 ,其中詩 12首 ,散文6篇 ,雜文16篇 ,小說1篇 ,32期中26期有高長虹的作品。
除魯迅外 , 《莽原》 周刊的作者主要是剛“出道”或是“出道”不久的文學青年。其中又可分為兩個“陣營”,一是以高長虹為主的狂飆社成員 ,如尚鉞、高沐鴻、黃鵬基、向培良等人 ,一是以韋素園、李霽野、韋叢蕪、台靜農等人組成的“安徽作家群” 。所謂莽原社 ,即是以魯迅為領袖、由這兩個作家群體而共同構成的文學社團。狂飆社作家與“安徽作家群”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是後來導致高長虹與魯迅“決裂”的背後原因。
“安徽作家群”中都是安徽省霍邱縣葉家集人 ,小學時為同班同學。四人中最早結識魯迅的是李霽野 ,這是通過他們的另一小學同班同學張目寒的介紹。張目寒是魯迅在世界語專門學校任教時的學生 ,因此和魯迅相識。1924 年 7 月 ,李霽野翻譯了俄國作家安特列夫(現譯“安德列耶夫” )的劇本 《往星中》,魯迅喜歡安特列夫並受其影響 ,這是文壇上眾所周知的事 ,大約因為這一點 ,李霽野非常希望魯迅能介紹自己的譯稿出版。受到張目寒所說“先生喜歡年青人 ,常感嘆少見青年的人翻譯或創作”的鼓勵 ,他便托張目寒將譯稿 《往星中》 轉給魯迅先生 ,並在張目寒的陪同下於1924年“初冬的一個下午”拜訪了魯迅。此後不久 ,韋素園、韋叢蕪兄弟及台靜農都與魯迅認識了 ,並開始了較頻繁的交往。
《莽原》 周刊第一期上有李霽野翻譯的 《馬賽曲》 和韋素園翻譯的 《門檻》,韋叢蕪、台靜農的作品或是譯作也自第二期起陸續出現在 《莽原》 周刊上。共出32期的 《莽原》 周刊上 , “安徽作家群”一共發表作品含譯作) 22篇 ,其中韋素園8篇 ,韋叢蕪6篇 ,李霽野 6 篇 ,台靜農 2 篇 ,數量大約為“狂飆社作家群”的四分之一。如果說莽原社以魯迅為領袖 ,以“狂飆社作家群”和“安徽作家群”為兩大基本構成 ,那麼“狂飆社作家群”確實在莽原社當中起到了比“安徽作家群”更為重要的作用。狂飆社作家高長虹和向培良參加了 《莽原》 周刊的創辦 ,而高長虹在雜誌的出版發行方面“奔走最力”,而“安徽作家群”在 《莽原》周刊時期則只是刊物的投稿者。另外在 《莽原》 雜誌上發表作品的數量的多少 ,也不能說不是衡量社團成員在社團中的作用的一個重要指標 ,特別是像莽原社這樣的社團 ,它本身就是以刊物為基礎、由投稿關係而自然形成的文學同人組織。